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点进来,如果你也是不会说话的人【超硬核沟通符号学】

2023-06-13 21:23 作者:嘿咻-咿咻  | 我要投稿

说明:以下内容是根据视频内容,和个人的思考/经历相结合。如若有不成熟的语言,欢迎指正。请勿私自转载。



03:53


利用符号学理论



04:15

←栗子(简单概括,建议看视频,好多套娃)

给予容易控制,如 说话的语言表达,行为动作

流露:不易控制,如 表情控制

[简单说,反馈现象] --- 应该是“正反馈”

我与他人交流中,在先用肢体语言(给予),通过别人的反应(给予 流露),我会额外关注他人的“ 流露 ”,进而再次做出对应反应。

然而我们得注意一件事,在上述流程走一次

接着,(转化为讲述者)我选择减少自我“流露”,但减少流露本身就是“流露


我与她聊天。

我(动作/表情):(说话内容)------给予

[我在说话过程中只察觉言语,而她额外察觉到我的表情,肢体语言]------流露与给予

[此时,接受者她就处于(永远)优势]

[但此时的不对称交换信息,会迅速拉平]

[原因,我能够知道,‘她现在看到我目前的表情]


05:41

开始套娃 -ω-


07:03


当你察言观色时,你也被当成色来观。

在社交场合中,小白往往过于频繁察言观色,(过于敏感对方信息)在再然后,由于[上图]的反馈现象,(不断积攒想法)导致自己过分紧张(解决方法,对别人默念‘嘁’



11:32



①说话者意图意义②文本本身意义③接收者加工接受的意义

〔多数情况下,三者统一〕 [少数情况下,三者分歧]


12:49


我们希望通过将意义固着在一个词语和句子,

但往往不然,意义总在三者间飘忽不定

举个例子,具体抽象。比如说,苹果爱情

苹果可以通过具体观测公认事实进行描述“苹果”一词的意义

那爱情呢?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甚至“没见识过”,如何准确传达意义/接收对方意义


14:36


我们常听到解释说明/消除误解的句子,“我这是为你好”“我是认真的”“你到底什么意思”等


14:49


沟通话语中的话语,如上一行所写到的

建议这段,自己看


15:10

-17:59


18:08

沟通环境,有许多元素对意义有影响,可以将意义只限制特定区域(语境)也就是意图定点。(在合适的语境中)在我们开口说话(语用),被解读出意义(语义

元素比如说,沟通渠道,交往场所,双方的认知背景,所处的集体文化心态

基本解读策略

语境无处不在而却隐而不显

语义侧重接收者一方

接收者在并不解读文本意义,而是在说话者的潜在意图中解读意义

整个过程中逃不出语境

注意,

¹ 高明的接收者,会更进一步追究 什么样的假设/什么样的意图 ,而产生的用义,是当真还是玩笑,把握意义的分寸感,从语境中寻找



20:16



20:16


“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说的我都懂”

既可以用来表达理解,也可以表达误解,又或是成为争吵的信号

“往往认为争吵和误解是一种无效沟通,无法给予更多关注”,但争吵和误解可以暴露出我们的底层思维逻辑


20:60



21:31



“真实情况已经不重要了”

“构建‘怀疑的语境起来”

“我们分析事实的意义朝着被限定的语境中发展”

问题---解义困难

①我们被限制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双方是否能统一?

②统一之后,能否更加确切理解对方思维?


22:54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大的语境,更广泛的意义去限制表达意义的范围,从而降低理解成本,让我们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进行。

我们需要达成某种集体共识,来克服表意和解义的困难


23:33

--- 酒局文化

这些围绕主文本的文本,称之为伴随文本,在特定 场景/社会 中都有待解释的意义,而这些解释内容,由集体共识所提供


24:27

- 26:41

论述:这场对话沟通,可能建立在双方文化之间的沟壑之上

我们希望在一个集体文化中寻找确定性的语义,然而却遭遇更加隐秘且庞大的障碍。

我们的理解可能是大误解中的小理解,整体误解中的局部理解

不能简单粗暴认为“属于某种集体 某种文化的交流规范,有什么根本的合理性” —— 存在不一定合理



26:46

不知道写什么标题 【建议看视频,说不清】


我与她之间存在“符号障碍

→迫使我们构建新的“解义规则

→新的解义规则,却进一步导致“交流障碍

→迫使我们构建新的“集体规范

无限游戏【克服规则本身在制造新的规则,新的规则又出现新的障碍



28:15

←栗子:辩论者对听众的问题“对答如流”

这些都是在“做充足准备之后的自说自话”

“头头是道”←是因为内容烂熟于心

“对答如流”←是因为都在优势射程范围内

[却奇怪的是,给我们一种“即兴发挥” 错觉]



30:24


一个主体来到这个世界,最原初的欲望是“成为主体”,

唯一途径就是“与另一个主体建立关系,让他成为你的对象

[主体是相对对象的存在]

主奴辩证法

我通过注视你,你成为我的对象

你通过注视我,我成为你的对象

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存在“张力

打破张力平衡——不对称性

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权利




根本原动力:

①主体对关系的需要

②在关系中对于权利运用的需要




32:23




权利的形成→即“关系中的权利认同”→获得“某种主体自觉

高明的提问者目标是“让对方形成某种权利认同”→才能提问和获得相应的答案



33:17

语言活动权利活动的框架下变得结构清晰

原因:

①权利是让语言活动展开的原动力,是让语言活动终止的制动力

②运用权利,是对意义飘忽不定语境,文化间不可理解的终极克服。权利能够构建一个话语情景,使其服务于权利所有者的欲望



33:38


说话的意义取决于谁有最终解释权

最终解释权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

权利活动和语言游戏之间,持续地纠缠结成的最终产物 -- 集体共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34:38

权利的生成的

比如说,我们在对一个人沟通,其实已经做足准备,所展现出来的自说自话表演,一种微型的演讲,昭示着权利的象征权利的归属

在沟通过程中“直接暴露出权利关系”,这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一旦暴露,对方会想法子抹除不对称关系【参考2023.05.21事件】

虚掩这种权利关系在一个不言自明的安全和谐范围中运行,运用之妙全在于玩笑当真之间









点进来,如果你也是不会说话的人【超硬核沟通符号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