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心通道境,安适自足——浅论庄子之坐忘丨哲学考研


/坐忘/
导言
庄子追求一种虚静的自我状态。虚静是为了养神,养神又是为了修养身心而与“道”合一。虚静以养神,这其实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坐忘”是通过“静”定的功夫来渐次净化心灵,庄子通过“坐忘”,努力使自己不“与物相刃相靡”。“坐忘”的修养工夫能够使心境向外放———由忘仁义、忘礼乐而超越形体的拘限、智巧的束缚,层层外放,最后通向大道。事物之间一切区别都忘记了,那就只剩下了混沌的整体,如此圣人便与“大一”合一,进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
Part.1 提要钩玄
老子与庄子都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庄子更加注重于养生。庄子之道,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养生之道。正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对于养神的重视程度重于养形,他的精神修炼法其中之一即是“坐忘”。
坐忘,意为端坐而浑然忘掉物我之别,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修养功夫,也是进入大道境界的方式。庄子借助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提出了“坐忘”的概念: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指出儒家的仁义礼乐实际上是一种“偏”,这些会让人的精神无法保持纯粹的状态,故而人们不仅需要排除外来的干扰和污染,还要肃清内心已有的世俗污点,忘掉名利、事功,甚至连自己的形体也要忘掉,做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如此便能够使心神保持“纯粹而不杂”的状态,也可以使身心完全与“道”融合贯通,超脱世俗的一切矛盾,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
杜道明先生认为,纵观庄子全书,坐忘实际包含了三个过程:无名、无功和无己。这三个过程,既是庄子虚静之说的扩展,也是达到“道枢”的基本要求。何谓无名?庄子在名实问题中强调:“名者,实之宾也”,人不应该去追逐浮世虚名,人们应当不“以天下为事”,如此便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解决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何谓无功?简而言之就是无为,要保持自己本然的状态,一切顺应自然。庄子认为只要取消了物的一方,人就可以免于“物累”,也就是做到不“以物为事”,从而获得比“无名”更大的和谐自由,这也就解决了人与自然这对矛盾。何谓无己?就是忘掉自身的形体,使精神得到彻底的解脱和无限的自由。庄子认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精神与形体是两个不同的实体,如果人能在“无名”和“无功”的基础上做到“无己”,就能够消除精神的对立面,解决主观与客观这对矛盾。通过这三个过程,方能实现精神的逍遥,就可以真正做到“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庄子虚构的对话中,孔子对颜回坐忘的总结与评价是“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那么什么是无好和无常呢?成玄英对此作疏曰:“同于大道,则无是非好恶;冥于变化,不能执滞守常。”即:与万物互为一体,实事求是、顺应自然就是无好;与化为人, 唯变所适,就是无常。无好与无常就是人们回复自然本性的表现,能够忘掉外在的限制,突破对人自然生命的桎梏。基于坐忘,将物我的分别全部忘却,超脱利害计较、主客对立,如此便可以使心体悟到“道”,从而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Part.2 探骊寻珠
庄子的“坐忘”能够使心境层层外放,最后“同于大通”,因此也就存在另一种修养功夫,与“坐忘”相互关联。它能使得心境向内收———由耳而心,由心而气,层层内敛,达到收视返听于内的效果,这就是“心斋”。以上两种修养方法之内收与外放虽异,但由工夫通向道境、由“为学 ”通向 “为道 ” 的进程则有同通之处。
“心”指精神作用,“斋”就是斋戒。所谓“心斋”,就是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庄子假托孔子之口道出了这种状态:“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也就是从耳目官能的感知作用到心的统辖功能,接着心的作用又由清虚之“气”来引导,最后道集于清虚之气所弥漫的心境中,这就是心斋。处于心斋修行之中,精神感知循序而进,层层提升。在庄子看来“凡外重者内拙”,留心于外物就会使内心蒙蔽,更不要说这会产生“成心”与“机心”了,所以必须进入“心斋”而摒除一切杂念。
庄子强调“唯道集虚”,认为“道”是万物之根本,而“虚静”则是“道”的根本属性。因此,作为主体的人,也必须具备“虚静”的心态,排除人世间的一切不和谐因素,然后才能与“道”合一。大道也汇集在凝集虚无之处。“心斋”正是一种虚静的功夫,通过这种功夫,可以洗涤附着在内心里的经验、成见、欲望与价值判断等,自虚其心,恢复内心的澄明,实现与道同体的境界。
哲学并非是高悬于现实之上思辨的产物,我们亦可以从艺术境界窥视到庄子的玄思。在当代学者对庄子“心斋”的众多研究和评价中,徐复观先生的观点最为引人注目,他将庄子的心学同艺术精神相结合,认为:“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他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

Part.3 知己知彼
鸭鸭们既然学习了本知识点,那么也应该知晓本知识点的考察频率,“坐忘”这个考点考察频率中等,重要指数两颗星★★
“坐忘”这个知识点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如18年和19年的北师大都考察了坐忘的名解。而简答题与论述题单独考察“坐忘”这个知识点的概率不大,大多以综合考察的形式出现。如苏州大学2010年简答题为“试述庄子‘逍遥’、‘坐忘’的自由观”,南开大学2017年论述题为“谈一谈庄子的‘心斋’和‘坐忘’”。
总之鸭鸭们既要熟知原文,也需要对庄子思想体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就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重原著积累的基本功。《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其哲学体系宏大,内容颇为丰富,其行文风格更是汪洋恣意,考生往往不易掌握基本精神。因而更需要鸭鸭们在平时多多积累与学习,耙理庄子的内涵主旨,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