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最爱的子瑜!常败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什么本事,让孙权这么信任他?
欢迎大家收看三国系列人物系列,今天要说的人物是孙权最爱的子瑜,诸葛子瑜是三国的江东著名人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他是徐州琅铘人。在北方战乱时南下到江东避祸,诸葛瑾受到孙权的姐夫推荐,他跟鲁肃同时获得了重用。关于诸葛家家族,为什么在三国中分属不同阵营?有人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他们是分散风险,但是我想投身何方,有时候也是机缘巧合。诸葛亮跟着叔父诸葛玄依附刘表,从此待在荆州。那为什么诸葛瑾没有一起去呢?原因可能很单纯,诸葛亮当时14岁,诸葛瑾已经21岁了,他是个成年人,不必像弟弟那样跟着叔叔跑。另一个说法是,诸葛谨守孝道,他留下来照顾继母,所以没有跟叔父同行。无论如何,诸葛瑾来到江东成为孙权最信赖的将官之一,或者你可以把之一拿掉,他就是孙权最爱的大臣。到底有多爱呢?诸葛瑾几次领兵作战不是打平就是打输,官却越做越大,最后甚至当上了吴国的大将军。我们简单看看他的战绩吧。公元222年,曹真夏侯尚攻打南郡,诸葛瑾跟潘璋带兵救援,两军僵持之后,曹魏退兵。226年,诸葛瑾进攻襄阳败给司马懿,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孙权同时出击,但魏明帝曹睿亲自督军南下,东吴选择退兵。236年,诸葛瑾跟陆逊再次进攻襄阳,无功而返。241年孙权大举攻打魏国,派出四路军队出击。诸葛瑾率领的军队又败给了司马懿,只看账面成绩,诸葛瑾象是个差劲的将军,一胜难求啊。司马懿打诸葛亮占不到便宜,但看到诸葛瑾就像看到什么大礼包,刷经验毫不手软,但是别急着笑诸葛瑾没用,曹真,夏侯尚,司马懿个个都是狠角色。那诸葛瑾最初担任长史,是孙权身边的秘书长,他本来就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

战争部分不是这一回的重点。我们想想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孙权这么爱诸葛瑾,说道有名的长败大将军曹魏有夏侯惇,夏侯惇跟曹操毕竟有亲族之间的关系,曹操爱夏侯惇可以理解,那诸葛瑾怎么赢得孙权的信任呢?第一个理由,诸葛瑾是从北方南下,他跟江东本土的士族不同,如果你是个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孙权难免会堤防,而诸葛瑾没有这个问题。第二,再说说诸葛瑾的性格,诸葛瑾仪表不凡,有想法,又善于应对,他跟孙权谈论的事情或劝诫孙权时从来不会用激烈的言语之术。诸葛瑾每次开口,如果发现孙权老板脸色不好看,他的雷达立刻启动,本来想劝说的事情直接不说了,转移话题去聊别的事,听到这边观众可能会想,还以为是个有志气的读书人呢。原来是个机灵的尚书大人呢,并不是这样。诸葛瑾不是只会看风向,没有自己的想法。他跳过这个话题,等之后孙权心情好了。诸葛瑾会再用委婉的譬喻来进言,而他这么做往往都能成功。

我认为诸葛瑾是一位沟通大师,甚至可说是孙权专属的心理咨商师。当然,在情绪上孙权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而且孙权又是特别固执的人,但诸葛瑾完全掌握孙权的状态,不跟孙权硬碰硬,反而让孙权听他的话放弃自己的意见。所以我说诸葛瑾好像懂一点心理学。诸葛瑾对孙权有多么了解,有个实际案例,这个故事跟朱治有关。朱治以前推举孙权为孝廉,孙权对这位长辈非常敬重。后来两人有一些小矛盾,但孙权又不能直接质问朱治,这心结无法解开,让孙权心中又闷又气。诸葛瑾猜到了此事的前因后果,他对孙权说道,您不必开口,让我用个人的名义去问朱治吧。诸葛瑾一边说,一边在孙权面前写了一封信。孙权一看信,内容正是还想责问朱治的话,诸葛瑾完全猜到了他的心意。孙权大笑说道,我的怒气已经消除了,古人说颜回道德高尚,能够让身边的人们更加亲近和谐,子瑜就是这样的人呢。这段记载最神奇的是,孙权到底因为什么事对朱治不满,没有明细,没有明说,没有人知道,偏偏诸葛瑾,他就是知道,这已经不只是心理咨商师了吧。这是读心术吧。又有一次孙权生气怪罪殷模。这位殷模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他品德跟人缘非常好,孙权要治他的罪,众生都替殷模求情。孙权跟其他人辩驳,越说越气,眼睛一瞄,看到诸葛瑾默默躲在一旁,孙权问他说,为什么只有你不说话?诸葛瑾这样回答,这是我的错。我跟殷模都是南下避难,幸好圣上给我们一个安稳幸福的所在,我们却没有互相督促。今天,殷莫辜负了您的恩惠,我认错都来不及了,所以不敢多说什么。可能有人会忍不住质疑,诸葛瑾太做作了吧,根本是马屁精吧。但用文中还有一句话,他说他们是弃坟墓、携老弱,归圣化,当初徐州大乱,死了不知道几万人。诸葛瑾跟殷模是抛弃祖坟,来到江东,跟着年轻的孙权打拼了几十年,才走到今天,诸葛瑾看似在认错,其实是在跟孙权的温情喊话。孙权果然大受感动,他说道,这次特别看在你的面上赦免他,这样看下来就知道为什么孙权喜欢诸葛瑾,其他人跟孙权争对错,可是老板又怎么能当众认错了?诸葛瑾说完这番话,孙权刚好有个台阶下,大家皆大欢喜。说到诸葛瑾跟诸葛亮两兄弟咋看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但其实有一点非常相像,两人言语应对的技巧都是一百分。所谓说话的艺术并不是辩才无碍才叫做厉害。沟通的奥秘是达成目的。孙权本来不想听的话,不想做的事,别人说都没有用。诸葛瑾一说特别动听,这就是诸葛瑾的本事啊。后来,孙刘同盟闹翻了,刘备东征孙吴,孙权派诸葛瑾去劝说刘备退兵。诸葛瑾没有说动刘备,这还不打紧,当时传言四起,有人说诸葛瑾可能会投奔刘备。孙权的回应则是我和诸葛子瑜的誓言永远不会改变。子瑜绝不会辜负我,我也绝不会辜负子瑜,孙权跟诸葛瑾的感情确实深厚,不必怀疑。

然而大家都知道孙权猜忌心重,到了晚年个性越来越扭曲,他难道都没有怪罪诸葛瑾嘛,其实还是有的。孙权后来非常信任吕一,吕一狠毒残忍,多次陷害吴国重臣,陆逊对此忧心忡忡,但孙权不肯听劝,造成不小的混乱。后来,吕一的恶行恶状终于被揭发,孙权诛杀吕一,向众臣道歉,但他同时下诏书,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每次有事情总是陆逊发言。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几位更应该有话直说,老实说我第一个念头也是想到这是诸葛瑾该站出来的时候啊,你怎么不开口呢?但是再想想陆逊说话的分量已经够重了,而且太子孙登多次对孙权述说吕一的问题,孙权完全不听啊,你先好好检讨你自己啊。连长子孙登这么优秀的孙登劝说自己老爸竟然还是劝不动,这是很难怪最初诸葛瑾,我会替诸葛瑾辩护。这时候的孙权没有年轻时的英明了。假如诸葛瑾强烈的表达意见结果被无视,被打压,这样以后还有谁能劝孙大老板,东吴有许多优秀的读书人?老臣张昭像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对孙权讲话毫不留情。陆逊对孙权相当忠心,我相信孙权跟陆逊原本也有极其深厚的信赖关系,可是陆逊的能力太强了,以前出将入相。孙权晚年对陆逊也十分提防,东吴举国上下,诸葛瑾就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就像是润滑剂,它既不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也不是孙权的什么亲戚,更不怕他会带兵造反,因为他打仗不厉害。

诸葛瑾最大的贡献从记载中很难看出来,他总是能够使身边的人事物和谐,这点实在不容易呀。我之前说过东吴有个名嘴虞翻,他常常说话惹怒孙权,都是靠诸葛瑾维护他,不然他有几条命,恐怕都不够用啊。虞翻后来仍遭到孙权流放,他在书信中说道诸葛谨敦厚仁慈,多次因为他仗义执言才保全了我,但我罪行太重,又被人记恨。这次是无法获得赦免的。如果让我下结论,诸葛瑾的见识和言语能力,就是他当初被器重的原因,也是他最大的武器。我选择相信他没有像陆逊那样苦苦上谏,很可能是因为如果真的要跟孙权翻脸,那也得在最后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做,好问题来了吴国后期的二宫之称,太子孙登早逝,孙权对于下一位接班人没有做出决定,两派各有拥护者,这个二宫之争事件,目前我还没说过,我也不确定观众们对宫廷斗争的戏吗?有没有兴趣?那我观察一下了。如果文章按赞数超过一千之后,就来做这个主题,谈一谈东吴后期纷乱的局面,别忘了也要订阅频道,打开小铃铛,收看更多故事。镜头回到诸葛瑾身上,二宫之争不就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吗?诸葛瑾该出场了,他怎么没有拉孙权一把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不在了。诸葛瑾享寿68岁,跟孙登同年逝世。太子过世后引发的一连串事件,自然与他无关了。东吴原本国力资源不如魏国,过去的孙权善于用人,总是能把人才放在对的位置上,魏国想吞下东吴也很困难。

可是后来的二宫之城让国家有明显的分裂矛盾,让吴国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果诸葛瑾当时还在,大概是唯一可以改写吴国历史的机会,诸葛瑾可是会读心术,会用乾坤大挪移调和一切的人呢?当然了,历史无法改变,这是比较浪漫的想象,但我忍不住这么想。当当陆逊劝孙权立太子,孙权不听的时候,诸葛瑾将会站出来,对孙权说我已经老了,但我有话想说,陛下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然后孙权会想起那句话,孤不负子瑜、子瑜不负孤。今天的故事,说到这里,如果喜欢欢迎订阅,并且打开小铃铛,收看更多精彩故事。你的订阅按赞留言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