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米汽车的未来,雷军只字未提

2023-08-18 09:18 作者:一笑一言大咖说  | 我要投稿

人为梦想而活


有多少人喜欢小米,这该体现在销量上。


2022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第三,在他的前面是三星和苹果。


最新市场报告中,2023年第二季度,三星以5300万部的出货量稳居榜首,苹果以4300万部出货量保持第二,小米则以3320万部的出货量,还是排名第三。


看着稳定的发展,全球的第三,小米应该松口气,自己的江山算是保住了。


可在无数的全球数据分析报告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并没有开心,他们也几乎沿用着同一句话,“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7%,达9年来最低。”


智能手机的瓶颈还是如期出现。


全球的第三,可在国内市场,小米的份额正在靠后。


显然,这并不是一次偶然。


小米需要给市场释放更多信息,除了主营业务的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外,能够振奋士气的就是汽车。


小米的做法是继续保持神秘。


没有对外界释放太多信息,小米汽车耐住寂寞,与时间赛跑。


我相信是雷军的用意。


8月14日,铺垫多日的雷军年度演讲正式开讲。


在微博端,贡献近千万阅读量的#雷军年度演讲话题#,洋溢着对雷军演讲的期待和对于雷军本人的夸赞。


大家对于雷军是有滤镜的。


如约而至的年度演讲,简单的舞台设计;这只是雷军第四次开讲,但如果可以,粉丝们希望军哥一直保持。


这种如同信约一般存在的事物,是美好的小确幸。欢呼声和呐喊声,伴着雷军上台。


《成长》拉开帷幕。


3个小时的演讲,我都替雷军感动。


一个人,一支笔。


一个舞台,一出戏。


简单的蓝色上衣+牛仔裤,这是科技达人的标配;还是那口改不了乡音,在某些时刻令我有些出戏。


侃侃而谈的3小时,雷军从大学时光一路说到创业、工作,这样的“再回首”,好似也在感叹时光的流逝。


回忆武大生活,雷军是温暖。


年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向往,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描绘出“我想要……”的蓝图。


雷军说,“我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书,《硅谷之火》,建立了自己一生的梦想。”


仅靠一本书,就建立一生梦想。


如果大家能像雷军这般简单、干脆,那我们是不是都该成功。



一本书,就足矣激起一个人一生奋斗目标,这是多么纯粹的一件事情。


造梦者从来就是纯粹的。


《硅谷之火》火了。


在雷军的号召力之下,《硅谷之火》重燃点击率和购买率。


这便是名人效应。


“心中有团火,便愿其付出实际行动;一往无前的努力之下,还不计算得失的那些人,他们就该成功不是嘛?”


这类励志的开场白,虽然随处可见,可要实现它们,你得先把“天生我材必有用”抄上一千遍才能入门。


找到办法,得于运用,然后坚持,似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逃不开这三样。


可坚持,好难,是不是?


雷军说,“实际上,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别人可能都遇到过,都解决了,甚至都有标准答案,你只要找人问问就可以。”


我很同意他的观点。


古语常说,不耻下问。


虚心求教,应该是学会有效学习的第一步吧。


在那些并没有成功的岁月里,坚持和自我勉励是唯一“活”下去的动力,很多人会在量变到质变之前选择放弃,嘴里说着各类自我安慰的词句,生怕别人误会自己的软弱。


可成功的人,从来不说苦。


如今成功的他,在别人眼前,是可以风光返校,站上武大校庆130 周年的舞台,面对现场17000 余人回顾过往的武大生活的杰出校友;是那些同样胸怀大志,渴望成功学子们的师兄。


欢呼声总能盖过一切。


因为他是雷军。



他是中国手机工业崛起中至今明亮的那颗星;小米手机的门店开遍了祖国大陆;在无数个商圈内,那个橘黄色的LOGO总是如此显眼,店内极简化的陈设以及除了手机等数码产品之外的家用电器,让用户们眼目一新。


小米不仅只有手机。


他还有智能家居体系中更多的运用;最关键的一点,他是平民化的。


在极高性价比和极简外观设计下的产品,让小米迅速出圈,智能生态网联的产品,让小米从单纯的手机商变成全生态闭环。


小米创业,是雷军坚持与艰难并存的最佳表现。


年销1.5亿台手机,小米是荣光的。


可营收下滑幅度超14%,小米也是焦虑的。


当全球小米粉都在为小米手机欢呼时,不少人提出“小米无法高端是弊端”。


一声闷雷,世界安静了。


与任何品牌需要高端化一样艰难,小米的高端化进程,曾让雷军很痛苦。


他说,“近十年来最痛苦、也是最大的一次成长,就是高端探索。”


当你习惯了他的高性价比,高端就是阻碍购买率的基石。


小米在小米10上的试水是成功的,但据说小米11、小米12算是失败。我不是一个手机迷,我曾用过的小米手机也只有一部,至今不知去向;但我知道,要让一款产品高端,且超出品牌认知之外的售价,他必须是惊艳且完美的。


网端说,因为小米11、小米12 的质量问题,当初小米亏损严重;以至于雷军开始反思自己的决策,公司内部也开始质疑“高端之路”的非走不可。


此刻,你该找谁问?


尽管雷军相信“某些事情都存在标准答案”,但这次的标准答案,应该无人能解。


虽然有歧义,但高端近乎也是小米的必走之路。


如果手机业务暂时无法实现,那小米造车,或许就是小米高端的顶峰。


一鼓作气,是雷军对于小米的底气。


2022年全年,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同比增长35.8%至5.89亿;智能大家电产品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40%;小米平板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60%。


这些数据,在告诉我们,小米有钱。


在有钱的基础上,小米汽车是有条件诞生的。


我想,雷军也是这样想的。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为小米汽车而战”,打响雷军冲击高端天花板的第一步。


当时的雷军自信且兴奋,“小米有钱,小米烧得起”。


但我觉得,小米输不起。


被质疑过的高端,重新起航,雷军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还要自建工厂。


小米集团目前拥有着完备的物联网服务生态和电子消费品组合,这是雷军在汽车供应上的又一层底气。


小米汽车率先投入31亿元陪你吗?


你该兴奋吗?


雷军下场造车,手机圈沸腾。


比起苹果造车的不靠谱,小米汽车进程虽保持神秘,但一直前进。


虽然汽车行业为其担忧。


尽管相通的制造业,但隔行隔山的阻力似乎也在悄悄说着,不要太乐观。


可雷军自信满满。


我们锁定在那句“小米第一款智能汽车会在2024年量产”,倒计时开始。


雷军野心很大。


他的目标是,小米汽车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这些吹牛,是为自己打气。


这个复杂的大工程,在雷军看来又可以和当年学习一样,被分解为无数个独立的点,一一破解,终得完满。


事实是这样吗?


造车这道无解的难题,在雷军的不再透露更多细节的前提下,变得更加迷惑。


在2023年度开讲时,我们期待会得到有关小米汽车的全新进展。


哪怕是一丝痕迹。



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林夕的歌词总是如此精准的打入内心。可,希望还是落空,雷军,只字未提。


格外低调,是想要在爆发时轰轰烈烈吗?


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也开始变身侦察队员,在那些为数不多的文章内,他们努力找寻着有关小米汽车进展的任何线索,比如说,工厂进展。


小米汽车工厂在北京亦庄新城竣工的消息被确认,小米汽车线下交付中心业正在如期开建。


小米高管异口同声的“进展顺利”,是当下小米汽车仅有的官方消息来源。


如此神秘,如此卧薪尝胆,雷军的破釜沉舟,大家感受到了吗?


说实话,我并没有。


回归理性,小米为什么造车?


是因为小米本身的智能布局?


是因为小米生态背后庞大且坚固的粉丝群体,还是因为手机行业天花板的窘境?


小米需要改变的根源初衷会不会和华为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华为选择了好帮手,小米决定孤军奋战。


可我也还是坚信,这个看似相通的世界,总有几处风口,让给他们各自举步维艰。


小米的压力不小,数据可以体现。


网端数据,2022年全年、2023年Q1,小米手机营收的下滑幅度达20%。保住全球第三,可下滑的市场份额却是各大厂商中跌幅最大的。


手机业务下滑,汽车开局不够明朗,也成为小米汽车这位新晋入局者身上自带的标签。


人为梦想而活,此刻是不是该变为“人为现实而活”。



有人说,雷军过于乐观,他真的低估了汽车行业的风险值;但我们都不是雷军,无从考量他在想什么。


可他却是那位缔造了小米帝国的男人。


我想,2023年的年度演讲或许是小米汽车诞生之前的一次冲锋。


看似没有车的演讲,却处处充斥着造车的影子。


雷军把梦想当回事,想办法拆解成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小米造车也是一样;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有足够的自信、勇气与决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战”,小米造车也是一样。


雷军的因梦想而伟大,我想解读为,“小米汽车也会因为这些年的坚持不懈最终成就伟大”,这份有关车的自信,被雷军一一放进了演讲。


我还是坚信,那些被慰藉的心灵鸡汤,就是此刻雷军对于小米汽车的解读。


叔本华说,“人生不是痛苦就是无聊,幸福也是一种妄想”,这位彻底的悲观哲学家将人性空虚说得坦白。


我想,雷军也是会说,“既然人生无聊,那我就想办法填满它。”


小米汽车的未来,雷军只字未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