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两极地区知识梳理
两极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极光现象)
海陆位置: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在图上确定位置)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
位置重要性:从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的空中交通看,南极洲是唯一的中间基地。

2、地形:海拔最高,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中高周低。“高原大陆”、“冰雪大陆”。(冰雪层厚2000米,若融化,海平面会上升150米)
3、气候:酷寒、干燥、烈风。(纬度高、海拔高、西风漂流、高压中心、冰雪地面)
酷寒原因(最低温达 ﹣80°C 左右)
(1)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路程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为陆地:冬季降温幅度大。
(3)海拔高:空气稀薄。
(4)冰雪地面:强烈反射太阳光,吸收少。
(5)西风漂流:绕南极顺时针旋转,阻隔了南极与其他大洋的热量交换,且为寒流,降温减湿。
(6)空气干燥:水汽少,保温作用差。
干燥:(1)严寒,蒸发少,水汽少 (2)寒流(西风漂流)减湿作用。
烈风:(1)高压中心,强烈下沉; (2)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4.资源:
矿产:煤、铁(维多利亚地---煤;文森峰---铁)、锰、石油等。
淡水资源:大量的固体冰川。
生物资源:磷虾、企鹅、海豹、鲸等。
5.科学考察:
(1)时间:11月----次年3月(极昼期、暖季)(天文观测除外)
(2)科考站:长城站(60°W,60°N); 中山站、昆仑站(都在80°E上)。昆仑站海拔最高,为内陆冰盖最高点。
(3)科考价值:资源(资源宝库)、环境(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天然实验室)
(4)准备工作:防干∕防晒(臭氧空洞,紫外线多)∕防风∕防寒∕防反射(冰雪地面,反射刺眼)∕颜色准备(白色衣服看不到)
(5)南极条约: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活动;禁止放射性废物处理和任何核爆炸。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对照地图,确定三大洲位置)
范围: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大洲陆地和岛屿。


2、气候:
气温:极昼期0°----6°C;极夜期﹣40°——﹣20°。
降水量:100----250mm。
3、资源:
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
生物----北极熊、北极狐、海象、海豹、雪兔
4、北极科考:
时间----4月至10月(极昼期,暖季)
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建)
中国在北极科考原因:
(1)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
(2)北极地区的资源属全人类,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
(3)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需求;
(4)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