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50岁之前,尽人事;50岁之后,听天命!
当一个男人刚到四十来岁,就说自己“认命了”,不想再努力了。说这样的话,对于他自己是很不负责任的。
所谓四十不惑,“不惑”是形容人的心理成熟的尺度,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盛年时期,怎么就颓废了呢?
很多人到了中年都觉得反正人生就这样了,与其努力半天无所获,不如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人生下来就是要死的,那人为什么还要生呢?
再比如,人吃了饭就排出去了,那为什么还要吃饭呢?聪明的,你来告诉我,为什么?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使命而来的。
对秦始皇来说,他的使命就是统一六国;对司马迁来说,他的使命就是记录历史;对吴承恩来说,他的使命就是一部《西游记》……
每个人的使命不一样,但很多的使命又差不多,比如我们都要养儿育女,把子女培养成才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使命。
在我看来,中年是人生的觉醒期,觉醒的就是前一种使命。正如茨威格所言,“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的中途,即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毕竟,我们既要为别人而活,也要为自己而活。

觉醒自己的使命,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不息,这才是真正的活着。或者说,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波折,很多故事,很多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可谓悲欣交集,五味杂陈。其实这就是“熬”,人生熬到最后,由浓烈归于平淡,才会熬出真味来。
人活着就要吃饭,甚至可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大家都是为了一碗饭在忙忙碌碌。吃饭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为了成长啊,人活着就是要品味人生啊,我们活到最后,最要紧的就是灵魂的修炼,是精神的超越,这个事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所以,不要说什么认命了,中年才到哪儿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年远没到完成任务的时候。事实上,人生的使命才刚开始。

人到中年:50岁之前,尽人事;50岁之后,听天命!
问一个问题,你想不想发财?应该是想的吧,那你认为自己到四十来岁就一直是现有的收入层次了?
如果是这么想就错了,我告诉你,赚钱往往就是几年时间,只要你做对了事,不错过机会,那你在50岁前可能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而到了50岁后,“五十而知天命”,这时候你再想着去努力,就非常勉强了。身体衰退之后,心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主要就是看运气了。
李嘉诚有个观点,他表示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要努力,天道酬勤嘛,这个阶段勤奋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机会和运气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到了一定年龄后,机会和运气的比例就越来越高了。

因此,人在50岁之前都可以执着,一定要“拿得起”。而到了50岁之后,就不要太执着了,一定要“放得下”。
要知道,人力有时而穷,很多事都是天命难违啊。
大多数人都可以以50岁为分水岭,前半生要开拓进取,奋斗不止,后半生要强调守成,心如止水。
随着年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能体会曾国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真义,不,应该说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前者还有“收获”的企图、念头,后者则是只强调当下的努力,问心无愧而已。
总而言之,人到中年不能万事休,不能想着听天由命,而要想着“尽人事听天命”。要知道,正确的思想才是人生格局和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