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朗读教学策略例谈一

2022-05-18 18:27 作者:永远快乐123456  | 我要投稿

朗读教学策略例谈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杨修宝


朗读教学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笔者梳理总结了十种阅读教学中经常用的朗读教学策略,例证如下。

1.文通字顺通畅读

文通字顺通畅读即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通读是感知教材,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大致脉络为目的,是对教材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通读课文,使学生达到字字音准,句句流畅,文通字顺。这是朗读的储备和酝酿阶段,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生:(读)19《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一个划(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犯罪。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2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改好的(该生第三遍终于读对了)

师:对了!“破”字读出来了,第三遍读对了。向人介绍介绍你的经验,好不好?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生:要看准课文。

师: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

生:三遍!

师:三遍不行四遍?反正多着呢!这就是你的经验,再往下读。(该生一直读到“抓住了......罪犯”都没错一个字。)

师:非常好,非常好。接着往下读。
......

2.设计问题理解读

理解就是学生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教师提出问题的想法,阅读中的理解常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所给予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理解的不同程度或不同水平。设计问题理解读,适合提问后的朗读。

【案例】《花种》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思考有几种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生读后回答问题。

3.领会感悟体验读

“领会”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领会建立在对某一特定事物进行深入思考与悉心体悟的基础之上的。真正的领会,归根到底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领会感悟体验读适用于重点段教学的朗读指导,教师可结合着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把文章读在脸上”“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你的理解”这样的要求来指导学生体验感悟。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

    师:读下面这段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生读后交流体会

师:带着你的理解、感悟和体会再读这段话。你的体验会更深刻!

4.传情达意表演读

表演读,就是通过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挑出来重新组合成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事物,达到如睹其物,感到事物的形、色、味;如见其人,感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如临其境,感到环境的恬静或欢腾、旷远或险峻……传情达意表演读可以用自读自演,同桌一读一演,上讲台边导边演等形式进行。
  【案例】《全神贯注》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带着动作读第二自然段,一会找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读。

学生自由带动作朗读。

学生表演读

生:“一会儿上前(端详、比划),一会儿后退(上下打量、左右比较),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想象可能说什么);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想象可能争吵什么)。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越干越有劲(动作更快、更有力),情绪更加激动了(争吵更激烈)。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象已经消失了(喊、吼、跺脚、拍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想象可能说些什么),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括号里的词是学生表演的动作)

师:这样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罗丹工作“十分投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忘记一切”

5.理解内化积累读

丰富的语言文字积累,不仅要靠多读,还必须要求熟读以致背诵下来,进而理解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理解内化积累读即通过朗读过程中的多读达到背诵下来的程度,让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储备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理解内化积累读适合教学要求背诵的段落,通过多读,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朗读。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记住每句话中重要的词语。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去掉文中的词语能填上吗?

圆明园不但(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           )。上自先秦时代的(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           )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生填空读

师:去掉大部分的内容还能填上吗?

圆明园                      。上自                     ,下至                              ,所以                                    。


朗读教学策略例谈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