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基计划过来人的经验和深度解读“强基计划”

2023-08-02 20:51 作者:我爱吃瑜头  | 我要投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我叫叶孜是一名分享教育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我本人就是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强基计划的一员。 我参加国家强基计划后我本人对强基计划深有体会这篇文章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在强基计划就读的感想。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同学。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看清楚了是专门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而培养他们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重点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有关“强基”的关键词是什么强基直博实验室国家重大领域学术信心学术之路…… “意见”里也明确了开展“强基”试点的36所高校都是9852022年又新增3所也就是“强基计划”是在全部的985工程高校展开实施的。

“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本-硕-博”一贯制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也是无数家长同学心动的主要原因但“强基”虽好,却未必适合所有学生严格的说强基”不适合绝大多数同学。 强基计划的特点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吸收原“自主招生”的优点①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高考出分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入围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强基”并不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其实平均到全国的普通高中重点示范校可能大多数学校符合“强基”条件的连一个都没有但还是有不少家长被“低分进名校”“寒门学子阶层上升之路”给感动了想给自己孩子“多一个升学途径”甚至不惜重金让机构给“包装帮助申请”。 我在这里明明白白告诉你申报“强基”机构代劳和自己网上申请没有一点区别机构所能做的也就是用你孩子的学信网账号在“强基”申请平台上把你孩子的相关信息录进去而已。

二、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实施“强基计划”?

从2016年起美国的特朗普当上总统后中美贸易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各种制裁接二连三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紧急呼吁:“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数学,其核心关键是算法可是我们有多少数学家投身进去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凤毛麟角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取得重大成果我恳请专家们花上三五年的苦功潜心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开发出核心算法,不要追求发论文因为研究算法是发不了论文的。” 正因为看到我们在基础学科领域后继人才严重断层国家发展受阻国家才下定决心开启强基计划。

三.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强基? “意见”里说得很明白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我认为想申报强基除了那三个有还得加上一条有一定的家庭条件所谓四有学生简单说就是想干爱干能干家庭条件也允许干。 1.有志向强基所强调的有志向,肯定不能是安徽某名师在某中学演讲时所强调的好好学习将来到美欧留学可以找全世界更的优秀男人女人当配偶杂交出优秀基因而是为祖国强大为人民幸福为社会和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上面我说的有志于此的想干愿干。 如果总感觉这片土地的月亮不够圆如果时刻准备着在国内攒够了资本就撒丫子走人我劝您还是别算计着让孩子占强基的便宜了花点钱让孩子上个国外院校或中外合作办学多好孩子不那么累也能早点具备“国际化”气质。 2.有兴趣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不同的简单归纳就是工程师务实而科学家务虚与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更喜欢使用机械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工程师不同科学家更喜欢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智力任务更喜欢通过观察估测衡量最终形成理论然后用于指导实践去解决问题。虽然2022年哈工大北理工等少数强基试点高校新推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智能无人系统”等工科专业但强基的宗旨仍是数理化生等基础性学科理论研究务虚人才的培养。 到底孩子对动手感兴趣还是动脑更感兴趣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比较清楚这就是判断孩子对强基是否有兴趣唯一标准。

3.有天赋说完了想干爱干接下来说说能干也就是有天赋其实一个孩子有没有做学术做科研的天赋最清楚的应该是他们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老师适合报强基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学得快学得好学以致用老师稍微讲解他们就能听明白老师讲一道题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喜欢总结学科的知识框架他们往往能最快就说出某些题目在考察什么他们还总是能把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目前基本是应试为主所以一个学生是否有天赋究竟能否学以致用很难考察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或许可以用那就是看他们在某一学科历次考试的成绩以及参加该学科竞赛的经历(成绩、奖项)但强基计划却不招靠强基训练换取优秀成绩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该学科上没有学习的天赋仅靠培训班或学校奥赛教练刷题强基就算参赛也是不可能拿到好成绩的特别是上高中以后各个学科更强调逻辑思维与抽象概念如果感觉没那个天赋不是那块料孩子自己也不会报名参赛,就算头脑一冲动报了结果成绩不理想下次他们就不报了所以强基班破格录取条件才包括五大联赛“省一”及以上奖项经历而省二省三的学生却不行。 关于为什么高校愿意录取有学科竞赛经验的孩子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李浩说得很明白:“一个学生之所以会参加竞赛至少证明他在那个学科方面有一些潜力否则如果他连学校日常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好的话他也不会闲的再去报什么竞赛了就算报教练也不会收他啊。”李浩主任进一步解释说:“中学阶段有过竞赛经验的那些同学我们发现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面表现也不会差一般还非常好。”所以有五大学科竞赛经验的学生适合报强基。 如果是没有竞赛经历的学生如果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某一些学科比较轻松历次考试成绩却还一贯成绩优异(比如平均137、8往上)而性格上也比较沉稳爱思考喜钻研思维又逻辑性强那么这样的孩子报强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习成绩可不仅仅是某一学科成绩“奇高”而其他学科瘸腿儿的偏科学生要知道申报“强基”是有入围高考分数线限制的也就是各校招生简章所说的特殊类型控制线这其实就是老高考的一本线虽然从这三两年的数据来看各院校强基入围分数线一般低于该校普通批分数线10—30分部分省份甚至达到了20—50分。但这不代表预估自己可以上一本的孩子就可以申报强基因为“入围”分数线只是参加该校“校考”的一个最低分数标准而“校考”是有入围比例的如1:31:41:51:6不同比如清华大学某个专业组今年在某省市录取3个同学那么高考分数线达标入围的就需要15个同学而且入围的孩子将来录取要按照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最后的结果就是清华强基班录取的同学很可能分数比清华最低分的专业组还高换句话说强基不可能让你低分进名校要申报清华的强基你最起码得高考分数可以够得上浙大上交才行。 如果成绩只是一本线的水平其实大可不必费劲因为强基总成绩里“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明知道不够格何苦还要耽误自己和孩子的精力当然如果您实在想冲一冲试试申报也可以或许在剩下的60天里孩子成绩一下子能多出来五六十分呢但仅仅学习成绩够线申报“强基”还不行。

还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有天赋里的这个“天赋”除了学科成绩优异这样的学习天赋之外,同等重要的是性格天赋因为“强基”班本硕博连读课程是最多的课业压力是最大的除了上课得需要不断做实验写论文小组讨论的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培养和靠刷题和机械记忆的中学应试训练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学习天赋而没有性格天赋即便侥幸入了强基孩子也会苦不堪言。 那么什么性格的孩子适合报强基呢习惯独处持续工作严格自律喜欢想象乐于创新头脑开放可以接受他人意见而不执拗。 最后再来说有一定的家庭条件 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够格申请强基了吗我们来看一下1955-2017年中国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

为什么江苏浙江籍贯的院士数量遥遥领先 除了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各种政商学术资源丰富除了吴越地区重视家学崇尚读书写字除了十里洋场大上海人才济济思潮先进的区位优势外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片地方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所以历来富庶孩子没有辛苦养家的烦恼更没有靠自己奋斗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重担所以他们就有机会来学习自己爱学习的东西就有能力追求自己想干的事儿。 家庭条件一般不是不能申请强基,也不是寒门学子就肯定进不了强基我的意思是报强基得做好熬7-8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和其他本科硕士毕业就能赚钱养家不同强基班学生必须一直读到博士虽然强基班的补贴非常可观甚至有的学校承诺硕士阶段提前就可以享受博士生的津贴标准但如果想让孩子生活更安稳家里还是得支持不少费用最主要的一点虽然强基班出来后应该不用发愁找工作基本国家都给安排好而且待遇也不会太差但博士毕业后做科研做学术的待遇也未必就可以支持他们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买房定居因为我们的房子太贵了。 如果本身家境殷实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孩子喜欢就行啊如果家境一般孩子能上重点高中就已经举全家之力了读大学更是会掏空多年积攒的家底儿所以孩子有志气拼命学然后考到大城市考进好学校然后读个好专业将来能在大城市找个挣钱多的好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安居乐业可能才是大多数家庭真正的理想。 2022年9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三年1.8万余人每年六千来人前两年试点高校是36所985,2022年又增加了3所985平均每所高校每年150个强基名额平均到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市区也就4人左右诸位想象一下每个省市区有多少重点中学每个学校又有多少学生? 并非代他人:叶孜 2023.8.2

强基计划过来人的经验和深度解读“强基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