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了解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的理解

2022-04-20 10:51 作者:陌辞寒  | 我要投稿

有句话大概是“了解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还有很多变种,比如“知道的东西越多,越发觉自己无知”,“了解的东西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少”,“越有见识的人,越知道自己无知”等等。说的大概是同样的意思。

之前我也像很多人解释的那样,认为这说的是知识范畴的事情。一个人知道的多了,同时也知道知识的总量更多,而自己知道的东西所占的比例却变少了,从而变得更无知。这种说法很好理解,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比较牵强,而且看上去这并不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反而很像炫耀:我不只知道的东西更多了,我的眼界还更宽广了。就像有人年薪几百万了,故作谦虚地说:我还不行啊,和那些年薪上亿的人比还差得远呢。他要真谦虚的话,根本不会拿自己的年薪说事。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其他理解方式呢?

要仔细想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确两个概念:了解、知道。什么是了解,什么是知道,它们的含义相同吗?

了解是一个过程,而知道是一个结果,二者并不相同。一个人不管从什么渠道获得了什么信息,都可以说是了解。但一个人只有认为他了解的东西是对的或者真的,他才能用知道。比如说,一个人就算听一百个人说 1+1=3,他也不会说“我知道 1+1=3”,因为他认为 1+1=3 是错的。

那么了解的东西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多吗?从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一个效果更明显的例子。

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警察去现场调查,询问当晚看门的保安。保安说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大概十二点半时,听到附近有脚步声,他就往外看了一眼,发现有个人穿着蓝色的衣服,胳膊下还夹着一个灰色的包裹,速度很快地走了过去。他本来想出去问问,但酒劲还没醒,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警察听后肯定认为自己对这个案子知道的更多了。但这个警察作好记录后,又去问了下这个保安的同事,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这个保安哪都好,就是很喜欢撒谎,说得有板有眼实际上边都不沾。警察赶快回过去再次询问那个保安,结果他果然承认自己在撒谎,实际上那晚他喝酒后睡了一晚上啥也没听到,怕别人怪罪他玩忽职守才撒的谎。听到这些后,警察发现自己对这个案子知道的东西变少了。

这个例子虽然比较形象,却不是我认为的主要情况。大家也可以想下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知道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还是一个案子,两个人因为一些矛盾动起手来,结果都受伤了。警察来了,问第一个人发生了什么,他把事情的原委详细讲了一遍,非常符合逻辑。警察很满意,作好记录后以为已经了解发生什么事了,又问了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结果第二个人也把事情的原委详细讲了一遍,同样非常符合逻辑,只是和第一个人讲的截然不同。而且两个人都没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说法。这时警察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个案子知道的很少,因为他确定不了谁说的哪一部分是真的。

这种是主要情况吗?接近了,但大部分人都不是警察或者侦探之类,并不会找当事人调查真相。

一个人在网上看到一篇讲某种东西的文章,那文章看上去很专业,作者也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看完后他心满意足地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又变多了。隔天他又看到了一篇讲那个东西的文章,看上去同样很专业,作者也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只是观点和之前那篇文章的截然相反。以他的能力完全无法分辨两篇文章哪篇是对的,或者哪篇的哪一部分是对的,如果他不被先入为主等习惯影响,就会承认自己对相关领域知之甚少。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是亲眼所见,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但眼睛同样会骗人,记忆也会骗人,相关的例子层出不穷。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的认识,就会发现自己了解到各种东西基本都属于这种情况。了解的东西越多,就越会发现互相矛盾的“事实”或者观点,而自己没有能力判断谁真谁假谁对谁错。也就是一个人了解的东西越多,就越会认识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少,越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如果我们切换一下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无知的,一个人之所以认为自己知道什么,往往是因为他还没有了解到与其相反的东西,无论是“事实”还是观点。

对“了解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的理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