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点评《红楼梦》
《红楼梦》:精确刻画俗人与高雅之人包括好人的永恒神作,是痴情人,高雅者永远的安慰,最强的包容性,最深的深刻性,最真的真实性,是中华民族无以伦比永恒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既具备最大的社会学价值,同时又具备最大的高雅情感价值。
本书基本不具备任何通俗娱乐价值,本书属于未完成作品,后书遗失。本书基本上没几个人能懂,读者只是读到了自己,读者只是领会了自己能领会的东西。
任何语言赞美《红楼梦》都是不够力度的,任何小说在《红楼梦》前都不堪一击。
《红楼梦》不是普通读者可以看懂的,你读不懂的话,当然就无法体会《红楼梦》的魅力,不知道《红楼梦》好在哪里。
《红楼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或者问,什么样的人最终可以真爱《红楼梦》?
1,部分少女
2,部分有水平的读者
3,部分喜欢古典文化的读者
4,高雅多情男
5,吃红楼饭的人,比如各种红学家,各种影视工作人员
当少女长大后,尤其婚后,基本都开始远离《红楼梦》了,我经历的这种女性实在太多了。而有水平的读者和喜欢古典文化的读者,会始终喜欢《红楼梦》,但只会泛泛的喜欢,不会真爱。
《红楼梦》真正适合的读者是高雅多情男,可惜这样的男性,当代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红楼梦》的本质就是:写出一大堆美好女子,让高雅多情男去欣赏喜欢。《红楼梦》的视角属于男性视角,就是贾宝玉作为高雅多情男和各种美好女性互动的故事。
明白不?
假如读者不具备宝玉的审美以及高雅多情,那你是不可能真爱《红楼梦》的。
类似贾宝玉这种男性,当代社会几乎一个都没有。全中国13亿人,最多只能找到几十个类似的,类似的而已。
至于第5种人,不谈也罢。
读者需要明白《红楼梦》中那些女性到底好在哪里,从而喜欢《红楼梦》,还必须是男性读者,所以太难了。这必须要求你既懂爱情,又懂社会,还要懂高雅,这三条任何一条都是致命的,三条加起来那就更致命了。
爱情到底是什么?这是个无比难的问题,天下能懂爱情的人,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尤其是男性读者,最不容易懂爱情。因为男性天性欲望比较大,不够敏感多情,所以男性能懂爱情者,概率低于千万分之一。
而《红楼梦》所谈的爱情恰恰是最难懂的爱情。
懂社会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虽然人到了一定岁数后,比如超过三十岁或四十岁,你会自然懂得社会,但问题是:你岁数大了以后,却不爱看书了。只有年轻人才会爱看书,问题是,年轻人要懂社会,难度太大了。所以这是无法解决的矛盾:懂社会的人不爱看书,而爱看书的人却不懂社会。
你若不懂社会,那你绝无可能知道《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你也不会知道《红楼梦》里那些女性好在哪里。
至于高雅的问题,那就更是无比致命,不具备传统古典美德和思想内涵的人,你绝无可能领略《红楼梦》的深度和魅力。
目测当代中国高雅之人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所以《红楼梦》的读者现状就是:
很多读者都知道《红楼梦》写得好,但却很难说清楚到底好在哪里,很多读者只会泛泛的喜欢《红楼梦》,但却很难真爱《红楼梦》。
大量少女读者喜欢《红楼梦》,但随着岁数增大,纷纷离去。
最终留下的《红楼梦》读者就是喜欢古典文化的读者,以及吃红楼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