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先抢救还是先付费,急诊医生有多难

2021-07-09 00:10 作者:韵遥小姐姐  | 我要投稿

情况是这样的:当天早上八点钟,120救护车送来一名中年人,意识不清,头部破裂,呼吸短促,颈部和胸部多处软组织受伤,另有一名中年男性病人送来医院。这个人挂号给病人之后只留下两个字就跑开了,一句话是:“他被人打了。”还有一句话说:“后面的警察很快就来了。”对于病人受伤的具体过程则无人知晓,连120救护车跟车急救人员也不知。这名男子逃跑,病人自己意识不明,120急救人员毫不知情,民警还没有来医院,该怎么办?面对危急的病情,自然要先保命。「先开放绿色通道检查治疗再做」,是外科医生发出的指示。对此外伤后意识模糊、头破血流的患者,稳定生命体征、尽可能明确病情、对症处理是当务之急。常见的症状包括头部活动性出血、颅内出血、头颅骨折、颈部状况、肋骨骨折等。但是没有人可以排除病人是否已经有了颅内出血这样的有可能致命的情况。在进行领导汇报后,急诊为病人开通了先抢救后付费的绿色通道。但赵大胆却突然来了一句:“家人也不会不结帐吧?”这句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提防了,但急诊外科医生还是回了一句:“不付钱也要看,要是耽误了病情,可不止是不付钱的事。”于是,急诊外科医生为病人做了检查和诊断。幸好病人的病情没有大的影响,最起码颅内、颈椎、胸腔也没有大碍,只是头部失血较多,颈部、胸部多处软组织损伤。随后,民警也赶到医院,并取得了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病人为外地人,其家人同样出生于外地。约六、七小时后,家属终于赶到医院,发现病人已被妥善安置后长叹一声。当时,我正在隔壁病床旁为自己的病人做心电图检查,只听见家属与急诊外科医生谈过话。家人是病人的姐姐,因为她离南京最近,所以首先赶到医院。急症外科医生在说明完病情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家属去缴费,家属质疑:“你们怎么不让打他的人缴费?”身为旁观者的我听完后便暗暗道:“不行,果然不出所料。急救外科医生倒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们也不知道是谁打了他,送他的人挂了号就跑了。这是警察办的,负责人跑不了,您先交钱,收好发票就行了。”「说不清,这钱是谁打的人谁付的」,家属仍不愿支付。急症外科医生清了清喉咙,然后严肃地说:“我们只是看医生,警察已经到了,后面的事情一定会给你处理。”尽管急诊外科医生说的也都是事实,但是这似乎很难说服家属。见家人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到医院看病,都是先交钱再检查,最后一次我爸爸到医院看病,也是这样,哪有先验过费?听了这话,我不由得转过身去看了一眼,想看看是哪一种人会说这样的话。急症外科医生看到我转过身,瞪着我一眼,四目相对,一切都说不出来。我也不会说什么,我想看看急诊医生们如何才能恢复过来。他是这么回答的:“你不应该这样说,你应该谢谢我。他来到时满脸是血,神志模糊,身旁没有一个人。如果我不管他,等上七个小时后你来处理,你会怪我为什么不先去看他?当然我们也不会这样做,我们只对病人的安全负责,其他的纠纷你要到派出所去。按常理,这样简单的事自然不用多说,每个人都能明白,也能懂。可是,病人的妹妹却仍在纠结:“前不久我带爸爸去看医生,没先交钱就不检查了...”除了想病人的妹妹不愿付钱之外,多巴胺也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家属也不会怀疑医院到底有没有给病人做检查和治疗?不知急诊外科医生有没有听出这一层意思,他也没有气愤,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先给你看,是因为你病得不重,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好。”那只需要花上几十秒钟的时间,但是多巴胺却觉得这句话像几个小时一样长。由于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充满了斗智斗勇,充满了人性的考量,充满了伤痛与伤痛,对现实的医患关系完全反应。家庭与急诊外科医生之间的较量仍在继续,问题的核心不是病人的病情,而是钱。对那些几个小时前还在为孤身一人的病人担忧的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甚至看热闹的人也看不下去:“医生不能看着病人,你拿好发票,负责的人找谁报销就好了。”之后,家属终于把2000多元的检查费用、治疗费、抢救费全部交清了。就先讲先抢救后付费的故事,多巴胺再来告诉大家一般先付费后看病的情况。前几天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多巴胺的中班。只是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辱骂声,开始还没有像医德这样稍中性的字眼,随即便成为难听的脏话。当时急诊内科还没有病人,于是多巴胺打开了房门,探着头出来闲聊。见骂人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他站在急症走廊上,双手插着叉腰肌骂道。听到几句之后,多巴胺明白了原由,原是当天中午在路上被重物砸中脚指头,疼痛不适,自己怀疑有骨折,于是来到医院要求检查。但是他又没带医保卡,因此要求先检查后付款。此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附近有居家的病人,这种情况自然不允许先检查后付费。首先抢救后付费的绿色通道制度,只有真正需要的病人才能享受,这一宝贵的医疗资源自然不能轻易使用,更不能浪费。但病人自己却不明白。他的看法是,自己没病到医院去做什么,自己不疼的话去看急诊,自己又不是不付钱,只是让医生变通一下而已。就患者本身而言,这一要求似乎也不算过高但他却忘了,医院里不是他这样的病人,比他的病情严重,需要优先治疗的人很多。道理也很简单,可惜一大把人还是不懂。不但大家缺乏医疗常识,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恨不得全医院的医生护士围着自己转,恨不得看病免费包治包好,最后赠送两斤土鸡蛋。那时,我正想摘下口罩质问他:“你骂人都这么中气,哪里需要的话先去看病?”不幸的是,多巴胺认错了,把门关上,假装没听见。对这种人,不用管,让他安安静静地骂几句,他自己也会感到厌烦,就要打起精神来。当多巴胺还没来得及清理伤口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发生了,一位患有肾结石、肾绞痛的病人迫不及待地要给外伤病人清创和缝合的医生。就在这篇文章结束后,多巴胺再来给大家介绍另一个版本的日常故事。有一天,急救室来了一个胸闷气喘的老妇人。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推断,患者为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性左心衰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把病人送到医院去的人有几个人,他们说他们是病人的孩子。赵大胆接诊处理病人时,我和赵大胆一边催促家属尽快挂号,但其中一位家属这样说:“你们该抢救抢救,检查检查,人在这里,又跑一次。”老实说,虽然这句话我听了无数遍,但还是觉得它很刺耳。"我们不是在抢救吗,你赶紧去挂号,否则电脑上没有名字,什么医嘱都不能开。"我解释了原因。家人却不明白,反而来了一句:“如果没有家人,你们不去抢救?”听完这句话,我看了看这个想法和常人不一样的家属:“没有家属是另一回事,是不是有家属了?你是谁啊?没有老太太的家庭?”快挂上号,我要开药了没时间,也没心情跟家属解释下去,再加上抢救室的喧闹环境让我不由自主提高了声音。这个家属虽然没有坚持不去挂号,倒来一句:“你们就这么没医德?”我很想问他,为什么我没有医德?在第一时间把病人送到急诊抢救室,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第一时间做了心电图、动脉血气、吸氧,第一时间开通了静脉通路,只是让家属去挂号,这样就没有医德?假如那样的话没有医德的话,那么这群孩子就会生病的老太太在家耽误三个小时算不算没人德?迟来又不愿为老人挂号间接拖延救治算不算无人德?无视老人的心情当场与医生发生争执算不算无人德?我当然不会把这句话说出去,而是选择忍耐。另一位家属上前解围,她说:“我们的医保卡就在拿过来的路上,等一会儿就到了,医生你不要听她的,你先给我们看。”这类患者先到了医院,医保卡后送来的情况也很普遍,只要家属说明也没有什么问题。由于心电图、动脉血气、床边急速心肌酶、血糖、血酮等检查都可以在抢救室内完成,而速尿、西地兰、硝酸甘油这些药物在抢救车上都是常备药品,可以先拿出来使用。近一个小时后,家属终于拿到了医保卡。不过,开了医嘱之后,家属却推三阻四地不愿意去交费。没那么多的钱,不到三千块钱,包括检查费、药费、抢救费、呼吸机和其他一些治疗费用,对一个正常的家庭来说并不是天文数字。催了几次,还是没人愿意去交费。主要的担忧还是发生了,孩子们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还有孩子认为,老人在自己家里没有病,自己也不该花钱。还有孩子认为,老人的病是老病,以冠心病为基础,钱要大家拿出来。而且那个口口相传我没有医德,张嘴闭嘴说该抢救就抢救,检查就检查,人又跑不了家属呢,他再也不愿开口主张治疗了,甚至早早地溜走。幸运的是,一位自称老人家孙辈的年轻人来到急救室,交了钱送老人回家。对此,多巴胺强调:如果医生没有优先为你处理,医生如果坚持让你先交钱后检查治疗,你不要生气,而是应该感到放心。当你要求医生有医德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叶障目,自己是否已经无懈可击了。当你让医生为自己治疗后付费时,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占用了他人的生命通道?

先抢救还是先付费,急诊医生有多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