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极不寻常的唱词道白解析(二) 闺门旦研究者
《惊梦》开场不久,在丽娘念“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后,春香为安慰小姐,说了一句 “啊,小姐,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观众对这句道白并不在意,甚至忽略。起初我也如此,之后细细琢磨却发现,这句话可不得了!此道白中有个关键词“吩咐”,它和下面小姐问“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春香回答“已吩咐过了”是一样的,只能是对人而言。“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表明春香有通鸟语,可以驱使莺燕按人的意图去催促百花盛开,增添满园春色的能力。如果是这样,春香可不是凡人了。
显然,这句道白看似平淡,却很费解。
然而,反复阅读汤公原作,感受他创作作品的风格、手法,细细品味其中细节,便能渐渐明白这句台词存在的合理性。
《牡丹亭》采取浪漫主义和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真幻结合、虚实相生的场景。杜丽娘为爱情由生到死,经过阴间的冥判,又死而复生;身处南安的杜丽娘和地处岭南的柳梦梅都做过美梦,二人相遇后竟然都发现对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这些奇妙构思,无疑是该剧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最突出体现。此外,这种艺术手法还体现在,剧中人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奇特而诡谲,具体说,人类与自然界的某些动物,甚至植物都存在密切联系,保持亲和的关系。
剧中表现人与花、鸟、蜂、蝶之间关系的戏,在《冥判》一出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丽娘被判之前,判官曾把“枉死城”的四个冤魂进行这样判决:一个叫“赵大”的“喜歌唱,被贬做黄莺儿。”一个叫“钱十五”的原“住香泥房子”,判官让他“去燕窠里受用,做个小小燕儿。”一个叫“孙心”的“使花粉钱”,便“做个蝴蝶儿。”一个叫“李猴”的“好男风”,就着他“做蜜蜂儿 ” 。于是,这“花间四友”就欢天喜地地去了,到阳间开始行善事,尤其“与人为善 ”。由于它们是由人变成的,便通人性,懂人意,和人类交上朋友,并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同类。这意味着,剧中的燕、莺、蜂、蝶都与人类和谐共处。“花间四友”一词还说明,燕、莺、蜂、蝶与花是朋友,那么花自然也成为人的朋友。
《牡丹亭》原作中,作者多次提到丽娘和春香与花神、燕莺之间的关系。
《冥判》中,丽娘女魂出场后,经初审、花神作证,判官对花神道:“花神,俺这里已发落过花间四友,付你收管。这女囚慕色而亡,也贬在燕莺队里去罢。 ”幸而花神为她求情 ,丽娘女魂的命运才出现转机。这里除了说明丽娘女魂曾险些变成燕或莺,还表明冥冥中她与燕莺的关系非同寻常。
判官决定放丽娘女魂出枉死城,其命运终获最好的结果时,判官还安排“花间四友”听从丽娘女魂的差遣,帮助她在适当的时机出棺:“那花间四友你差排,叫莺窥燕猜,倩蜂媒蝶采,敢守的那破棺星圆梦那人来。”这便决定了丽娘与燕、莺、蜂、蝶之间不寻常的关系。
在《冥判》之前,作品中还有多处描写丽娘、春香与燕莺之间存在关系的,这绝非偶然。如丽娘出场的第一句唱词就是“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作者让她自比“娇莺”,除有“娇羞的少女” 之意,还暗示丽娘与黄莺存在某些特殊的关系。《惊梦》开场,丽娘的第一句唱词中仍有“燕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皂罗袍》中,春香和丽娘尽情赏春,最后,一个高兴地叫道:“小姐,你听那莺燕叫得好听啊。”另一个唱道:“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歌溜的圆。”她们两人在色彩缤纷的鲜花和燕莺的歌唱中,感受到巨大的喜悦,说明她们身处大自然中,与鲜花、燕莺为伍才会身心愉悦。至于演员在唱完这句后情绪迅速滑落,是反映演员按照编导的意图做出的表情。编导的意图是,丽娘一面看到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景象,一面又看到这般美景都无人品味,白白地品付与了断井颓垣;联想到自己虽貌美如花,却无心上人欣赏,是在浪费青春。所以,丽娘前后存在情绪上强烈的反差。
在《闺塾》中,还有春香学鸟叫的情节。设计这个情节,一方面是表现春香在“挖坑”,戏弄老先生,另一方面则暗示她通鸟语,一直在和燕莺交往。
除了燕莺,花及花神以及各种花卉也在原作剧本中常常出现 ,而且它们与剧中主要人物密切相关。
【皂罗袍】中,春香和丽娘尽情赏春。两人眼中,除了满园的姹紫嫣红开遍,还有杜鹃、荼蘼、牡丹花。原作丽娘梦境中,花神道白:“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冥判》中判官叫出花神后,与花神展开花名的对接,历数芍药花、蔷薇花、荼蘼花、金盏花、海棠、合欢花等花名竟达38种之多。其中,有好几种花都与丽娘及其唱词暗合,和剧情有关。如荼蘼花——春醉态,金盏花——做合卺杯,海棠花——春困怠,蔷薇花——露渲腮。极为熟悉《牡丹亭》剧本和这部戏的人,都会体会到这种意思。这些在舞台演出被认作是烦冗的段落,其实是传递出作者的某种意图。
《寻梦》【忒忒令】中则写出各种植物,“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这些都让她兴奋不已,更增强寻梦的信心。至于【懒画眉】中,丽娘那句“是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的唱词,更为清楚地说明,花懂人心,能以牵住裙衩的方式给自己以命运的暗示。
以上报出大量花名,描写各种花卉等,并非作者的闲笔。这些均传递出作者的意图:剧中主要人物丽娘、春香不仅与大自然中的燕莺,而且还和花卉关系密切,双方和谐共处,相互帮助。此外,上述春香的那句“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的道白,也明确含有怜草惜花之意。
青春版中,众花神围绕杜、柳起舞,表明花神祝福二人的相见、相爱。丽娘被众花神簇拥的场面,象征她的命运得到天地神灵的护佑,她与柳梦梅的爱情得到大自然精灵的呵护。而在《冥判》中,正是花神为丽娘作证、说情,才使丽娘女魂的命运出现转机,否则她将永不能返回人间。可见,花神对丽娘的命运产生何等巨大的作用,充当何等重要的角色。明白这点,丽娘、春香为何亲近大自然,亲近花、鸟、蜂、蝶也就容易理解了。

汤公认为戏剧具有“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的神奇魅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极为看重“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的写作灵感,下笔时便恣情随意,无拘无束,如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正因为如此,他写出一部部令世人惊异的作品,笔者称之为“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一位当代作家则称为“魔幻浪漫主义”。就是在这种灵气飞动的状态下,他写出的《牡丹亭》充满了神奇、瑰丽的色彩,人与自然界的花、鸟形成如此奇特的关系。
将这一切都联系起来,春香那一句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就可以讲通了,她已 “吩咐”过莺燕们,让它们在小姐初次游园时,把莺歌燕舞、百花盛开的春天景象渲染得更加浓厚。因为按汤公的想法和设计,春香通鸟语,是燕莺的朋友,燕莺们不仅懂得她模仿鸟语或通过肢体传递出的意思,还乐于受她驱使呢。至于春香是如何吩咐燕莺的,那就交给每个人自由遐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