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帕金森病共存?患者及家属的实用指南
帕金森是一种锥体外系统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大多数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可以表现为规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运动,其震颤为粗大的震颤,大多数以静止时明显,精神紧张时加剧,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患者出现肌强直,一般表现为屈肌张力和伸肌张力同时增高,查体时可以出现铅管样肌僵直,也可以出现齿轮样肌强直。
另外,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尤其是一开始时明显。

晚期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姿势步态异常,比如患者可以出现慌张步态,患者迈步时以极小的步伐往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够立即停下脚步。该病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逐渐加重。
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帕金森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预防便秘:帕金森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容易产生便秘。因此,建议患者在平时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杂粮、粗粮、蔬菜等,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2、注意规律锻炼: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存在肌肉僵硬、不灵活、运动迟缓、行走功能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因此,应坚持规律锻炼,防止长时间不锻炼而造成运动功能丧失;

3、合理进食:帕金森患者往往存在肌肉不协调的症状,在患者进餐时不要催促患者,要嘱咐患者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吃饭速度过快,防止造成误吸而产生呛咳或引发肺炎;
4、避免意外摔伤:由于帕金森患者存在肌张力增高,姿势障碍容易出现摔跤的现象。因此,家属应多陪伴患者,并嘱咐患者走路时不要着急,避免患者摔伤。

为了稳定帕金森病情的发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已有资料表明,早期发现和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卢大夫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推研,《汤头歌诀》、《药性赋》运用自如。以《伤寒杂病论》为临症指导,览百家学说,结合临床辨证证实践,总结出中医诊病以“阴阳、肺腑为基础、根本,脉象、八纲为依据、准绳”的思辨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医理念。经过40余年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得出“通补镇颤汤”,针对于不同时期的帕金森(震颤)分型辨证,审证求因,对症施治,方法独到,既严绳墨,又独富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