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情干随便写个虚拟世界观:1.王室始衰
公元前1000年虾斐人向东方迁移,东至西乡海,建国。国名商,是可确认的最早的王国,
王国中推崇‘强者为上’的政策。
公元前98X年,商北裴缓人开始群居牧羊,对于南方处于农耕文明的商国是一条未曾想到的道路。
渐渐地到了公元前6世纪武郝道路就分为南北两系,北边的裴缓人成了游牧民族散乱,无秩序。但可分为5个大种:慕容族,无锡,留凤,赵贤,迪瓦。
再看南方,气候温和适合种地,所以在公元12X年前虾斐人的主食是大麦。在商乌王的统治下商的领地在公元前774~782达到了巅峰,渐渐的中央的管理渐渐薄弱,乌王刘某(真的不是想不到名字!!!)把土地分了出去。当然一开始分封确实很好,王上直接管理拥有封地的人,比直接管理土地好一些。而且分封的人也可以帮助王上来守护边疆。
但是一种未知的已经灭绝的遗传病沾染到了未来的国家刘宏的身上,几乎是从这代开始皇室成员没有一个可以活过40岁。老王上40死了,皇子还年幼不能亲政,所以在小王上15岁前掌握天下大权的是太后。可是分封的王不乐意了,自己上缴的‘保护费’没有一分流入了国库,全被外戚集团吞了。
公元前657年,哀公带领周公,皖公等六位封地统治者先后发动政变,史称:七公伐后 太后秦氏从禁卫军中强行调取了5000死士发动自杀式袭击企图切断已经抵达大都的联军后勤补充,这还不够沿途上的水源下了药。几日后,联军士气大衰,小王上虽然明面上是江山的统治者其实也只是太后的傀儡罢了。联军军寨中哀公开始指定攻入宛城(临近大都的一个城池)
后的进攻计划,多日的断水断粮已经几乎切断了联军的退路‘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杀入大都斩杀妖后要么死路一条’ 宛城的守将是王通,在早期的扩张之路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不知道为什么封赏名单里偏偏没有他,因此王通对那些收到封赏的人充满了嫉妒。故而会阻拦联军推进,同时秦太后答应他守住了城打败联军可以给他封王。 进攻的头三天王通紧闭城门,严防死守,两万的守军已经够等到朝廷(太后)援军赶到了。反观联军这边呢?周公骑马上阵头一天就被守军往手上射了毒箭,在当时的毒箭就是把箭头弄的很脏在医疗条件落后时啊,伤口一旦感染几乎是必死的。即使军医抢救及时也无力回天了,隔天周王因伤口感染死亡。听闻此消息,城内守军大喜,王通却是想要再守上几天就开城门。毕竟朝廷援军本来两天就可以到的,因为太后对手下的忠臣太过自信了。 2天后,王通对朝廷彻底失望,决定开门投降加入联军阵营。小王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向联军寄去了一封信,对于太后王上命令联军隔日开始行动,在2天内抵达大都。诛杀太后,帮助自己亲政,昔日的罪行全部免除。 联军收到消息,立刻决定行动,没到两日就抵达了大都,联军包围王宫,太后不知联军已至皇宫,任然坐在小王上边上听政。哀王一人走入大殿当着众官员斩杀太后,帮助王上亲政。王上封王通为北塞候,赐姓刘,原太后党羽一律驱逐出境。 公元前643年,太后党羽的后代到达了大陆西边起名稻光国。商国内,亲政后的王上开疆扩土,因为北方气候变化,导致裴缓人南下侵略商,北塞王7次击败留凤部落,使得留凤向商称臣。 隔年9月王上病死,登基的新王上来就取了王通(现在应该叫刘通了)的女儿,立为王后。 公元前610年此时的商已经经历十几代国军了,分封制度开始崩溃,因为商国土地不足以支撑更多的诸侯,而诸侯国境内自己也分封亲戚,诸侯的后代人数只会越来越多。渐渐的有人开始眼馋商王的职位,在落魄的诸侯后代的带领下爆发了诸侯爵位争端。至此商王国也将走向崩溃,实际上商王的军队主要都是诸侯联合起来组建的。诸侯不听话了,商王也无法实际管理大都外的地方。 王室开始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