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云仙 评测前瞻内容随笔
本期依旧会是比较正式的新船评测,成品大约在最近几日就可以与大家见面,但通常来说新船评测有很多过于细的或者说过于主观的内容实在是不太好写进文案中。
所以这篇专栏算是个人对云仙的理解,或者对未来云仙评测的一些个人向的补充,可以当碎碎念看。
以下都是极端强度党角度的一些分析,所以如果你对强度什么的也就是浅尝辄止或者干脆就是不关心的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毕竟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暴论。

为了防止再出现什么 “去年武藏初评的时候我也没给什么好话。”这种啼笑皆非的论调,我在这里再重复一遍,我从昨天到今天可从没一句说过云仙是弱、是很差劲的船,一次都没有,但我确实很失望,到底失望在哪里就听我慢慢道来。
云仙的大定位
云仙是什么定位,严格来说她不算是很典型的泛指概念上的那种雷暴船。
她与以往的雷系输出手最大的差别在哪里,炮雷均衡,不走钢丝,不玩极端,保高双暴抬下限,同时也给予了更好更合适的Roll度X收益的正反馈曲线。
说得比较难听,我觉得她的初衷是想鼓励对手动没有太大兴趣去选择手操领域或者说是对手操水平不足的玩家的一种补足,这是一艘想让傻瓜都能玩得好的雷暴船。
主炮加弹幕的高占比,使得她即使有了双预装雷开局都不具备开幕爆发的绝对统治力,也仅仅是与伊吹比较相近,一脉相承的低装填加上了鱼雷同装词条后诞生的其实是一艘单轮雷DPH不高,以单次输出时间内的两轮鱼雷总伤来进行爆发的定位,一改了岛风的高装填单轮雷高伤形式。
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种爆发分摊的做法,在平滑度上比传统单次雷极高伤模式做得更好,所以可以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在手动分雷的情况下云仙的可控性更强,带来的坏处则是爆发场合带来的更高的基础Roll度和输出成本,技能组给予高双暴是必须的。
好在哪里
云仙的这个设计的好处在哪里,虽然我一直都说特化是饭碗,但对于绝大多数玩家而言,特化是一种很双刃剑的东西,就像岛风这种极致的特化,到最后就是被各种诟病。
尤其是在如今手动占比占强度讨论前提下可能仅有1%的大环境下,做出一艘着重强调手动雷暴见长的舰船多少有些自讨没趣了。
云仙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是预设好要做一艘以手动雷为特色之一,但也不想让她过于偏科,那就是狠狠地堆量,极高的炮击面板和主炮效率,足够强力的20s斩击弹幕,无不强化着其即使在自律方向也可堪一用的体验。
这使得云仙即使被环境影响,也不会像岛风那样被大幅度冲击。自律的体验依旧是这个游戏算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内容了。
作为冷无缺的强度玩家,我并不支持在雷暴这种本身就是极端使用门类的玩法中强行要去添加优化自律、常规环境中的内容,但作为设计角度来说,云仙这样的状态反而是她最能够普适绝大多数玩家的最优选择。
差在哪里
如果说云仙的好是一艘真正意义上存在常规泛用能力的有雷暴特色的舰船,那么她不好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她是一艘全新的纯粹输出手。
在我看来,碧蓝航线的前锋去卷极致的输出本身就有一种撞破南墙不回头的感觉,在如今舰船配队格子如此紧缺的前提下,一艘自体极高输出生存尚可的先锋究竟能够在什么样的配队中拿下绝对不可撼动的首发地位呢。
在自律方向上的云仙说到底其实和兴登堡一样都是打桩船,而且云仙虽说输出曲线比一般的雷暴船平滑些,但核心爆发期反而是被固定在20s的,也就是最优情况其实是一个重甲20s站桩打靶假想敌,此时也需要与海伦娜去竞争那最后一个槽位。
兴登堡的优势是可以吃尽如今的炮队强势的红利,对中甲一把手,但真到了存在伤害缺口的场合还是得乖乖退居到海伦娜之后成为次选项。
而云仙对重甲目前顶配混编无论是猫信白还是武信白rd对标的也是风云这个层级,普利茅斯炮航双吃的得天独厚的红利在前,在格子的分配上实在是过于窘迫了。
自律层面的云仙与兴登堡有着太多使用定义上的重合了,除非以后META作战的80s战彻底退出了打桩副本的主流,比如我们将目光集中到超长线的限界中。
兴登堡这种用法的船也只需要一艘就够了,就像我觉得大巡怎么出如果给不出足够好的优势区间最后也就是慢慢同质化。

而最让我不解的是云仙这个二技能子弹盾和航速增幅的设计,说白了,这个技能是想让你在贴脸雷暴时可以依靠子弹盾来提供一些保护,以防止目前高伤单hit子弹来造成极高损耗,所以是一枚正面盾,而航速增加也是为了中和本身重巡的低航速以有利于近身。
可问题是,为什么是装填完毕啊?
装填完毕才有效果,意味着分雷手段不再能够吃到这部分红利,导致你无法可控地决定子弹盾的生成时机,此时又需要监控鱼雷存储的CD,以防止溢出。
我认为做成撒雷即时生效绝对要比现在这个装填完毕有实战价值太多了。
至于像是什么META80s战无婚等于无第四轮鱼雷这种奇奇怪怪的限制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这些在之后的视频中都会提及。
展望未来
严格来说云仙在如今的META结构 月度结构 甚至是主线14图的结构里都不具备什么首发能力,兴登堡本身也存在不少表演向的无海内容,这艘使用限制更高的角色显然不会在现在的环境里得到更高的评价了。
从强度区间来说,她平衡得确实很好,不超模,也远称不上拉胯,在建造彩中属于中规中矩,在全部的彩皮中也算是比较前列的水平了。
但从设计角度来说我并不是很满意,就像我也不是很满意喀琅的设计思路一样

但实际上我对喀琅的标准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至少在喀琅的那段时期,喀琅是真正意义上当过前锋第一输出这个层级的,那个时候并没有一艘叫做普利茅斯的船来卡前锋的脖子。
所以云仙需要的是更新的更能脱离时代桎梏的新副本来证明,以如今现有的标准来看,确实就是差强人意,而你如果是一名对手动领域有研究的玩家那也确实得到了一艘全新的具备潜力的手动强角。

黑泥
最近我听过最搞笑的强度相关的论调就是还债论,首先强度认知本身是存在时代局限性的,需要时刻跟上认知才能保证不闹笑话。
在如今的强度生态位里,尤其是涉及到阵营强度的时候,我依旧不懂为何有人认为日系是存在什么天花板能力的,现在,注意是现在,日系能真正称得上有高竞争能力的只有一艘武藏,这是目前日系阵营的底裤,如果算上云仙,那就是前后各一艘。
日航一家独大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太久了,现在的日航本身就是限制颇多的存在,基本就处于能不用就不用的状态,失去了大型作战的首发价值,日系主线也靠着武藏兜底。
那么多人瞧不起的约II却是实质给予了日航对航母队绝对垄断的一根眼中钉,单彩美航对中纸面差距仅仅10%都不到的差距,对轻更是大优,一下子就把以伤害作为绝对地位的日航动摇了。
武藏的到来更是实质给了日航当头一棒,炮队的飞跃性提升带来了更好的易用性和更高的环境适应力,几乎是亲手给日航盖了半截土。
实在无法想通为何日系如今还需要给强度还债。
在日航一家独大时,在舟信白肆虐META时,我也曾几何时说过被日航垄断的状态一点都不好,大帝卡GCD被修复,反击META炮队无缘一刀时我也说过炮队究竟是哪里得罪了策划。
如今日系在泛用竞争上已有不小的颓势,口口相传的岛风手动雷暴又有多少人真的实际上过手,我在强度上一向是一视同仁的,如果某一艘船很厉害,就是代表一个阵营很厉害,就需要还债的话。
那白鹰岂不是需要给海伦娜还债?皇家岂不是需要给怨仇 前卫 普利茅斯还债,讨论强度就已经预设立场了,那就别聊了,纯属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