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川派双开花?继杨国福IPO后,这家麻辣烫品牌宣布千万元级融资

被年轻一代热衷的麻辣烫品类,正在资本的力量下迅速成长。
3月7日,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宣布完成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本轮由司晨创投独家投资,融资资金计划将用于团队搭建、门店培训、产品供应链体系搭建。
此前不久,北派麻辣烫品牌杨国福递交招股书,有消息称,杨国福递交的的相关材料已经获得证监会受理。此外,“新面馆第一股”、“海鲜火锅第一股”……原先的街边小摊们似乎迎来了集体的“春天”。
与张亮、杨国福等北派采用加汤底做法不同,辣盘盘主打川派特色的干拌麻辣烫。除麻辣烫产品外,辣盘盘还推出特色红汤串串、碗碗冒菜、功夫笋片、甜品、酒水饮料等川味小吃及饮品。目前辣盘盘已经在全国开出20余家门店,其中包括直营和合作店。
值得关注的是,与传统火锅品类创业不同,更多的企业创业似乎开始转向“轻餐饮”形式。此外,作为餐饮行业中综合准入门槛较低的品类“麻辣烫”,为何总能够击中消费者的需求呢?作为川派的麻辣烫品牌,辣盘盘能否成为下一个“杨国福”呢?
01
被资本青睐

疫情影响下,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原有的火锅品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作为火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麻辣烫”,却在后疫情时代、新消费的背景下,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创新。
辣盘盘便是其中之一。据介绍,企业团队选择了在传统麻辣烫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研发适合南北地域的“新川派融合”口味,且结合了多款自创网红甜品。
关于为何选择做该品类,辣盘盘品牌联合创始人黄飞介绍,据调查,能潜下心来全面做好品牌的“麻辣烫”寥寥无几,有能力、有意愿把“麻辣烫”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黄飞表示,这些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究其核心原因在于源发阶段的基础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品牌的起步更多专注于单店和直营店的经营,并没有实质的品牌战略和战术动作。基于自己20多年深耕火锅品类的历练和总结,黄飞在品牌创立前,便推动公司与国内知名的头部供应链品牌至灿集团开启合作,企业与供应商,产品与原料之间形成全链路的无死角监控。
据辣盘盘方面介绍,目前来自合作门店60%的食材、菜品、油料等核心产品均是由辣盘盘供应,预计今年随着供应链体系完善,这一比重将提升到80%。
食品安全频发的餐饮行业,供应链管控无疑是重要一环,这或许是辣盘盘获得资本垂青的缘由之一。
02
“轻餐饮”或成为新饮食风尚

与众多新生品牌类似,辣盘盘将眼光投向了年轻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上班族。一方面,餐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丰俭由人”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又给品牌赋予了社交属性。这亦是黄飞对于“轻餐饮”趋势的预判。
从行业来看,以快餐简餐、麻辣烫、面条、米粉、包子、炸鸡炸串等为代表的小吃产业,是中国餐饮行业最大品类赛道。据此前2020年美团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500万小吃商户。按品类统计,麻辣烫是2019年小吃里订单量最大的细分品类。其中,张亮、杨国福门店数分别约为5800、5500家。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位于成都的辣盘盘门店每天客流超过300人,复购率达90%,网络端各平台好评率超95%,外卖总量已超万单。且品牌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西南、华东、东北、华南等地区已开始逐步布局。
随着资本的注入,以及随着长期川菜以及川味火锅对于餐饮市场的深耕和培育,辣盘盘或推动这一细分品类在市场上形成新的占位。不过,在快速扩张后,如何有效规避食品行业的“通病”,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体现亦成为了辣盘盘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黄飞则表示,疫情之后轻餐饮的快速发展,让供应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杨国福赴港上市也释放出好的信号,辣盘盘希望在供应链基础上,将川派麻辣烫带向全国市场。
无可厚非,在竞争白热化的餐饮行业,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竞争,辣盘盘如何赢得长期主义?或许是品牌需要沉淀的一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