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会去拍一部没人愿看的影片吗?

2020-06-01 17:01 作者:videocase影像MAX  | 我要投稿

现在视频的越来越热门,作为影视人,我们都雄心勃勃,梦想沿着电影创作领域那些伟大英雄的足迹不断前进。我们不辞辛苦地让个人技艺变得更好,牺牲一切去追求创作目标,希望影片作品能获得自己尊重人群的重视。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梦想很少能够实现。我们在黑暗里摸索着去拍各种影片,直到最终选择放弃。

 


 

在影片制作的每个阶段常会发生什么?让我们一起想想。你构思了某个影片故事的创作点子,接着询问周围朋友:"这个点子好不?你们喜欢吗?你们愿看这片子吗?"朋友们会给你各种肯定鼓励。于是你写好剧本,甚至发给一些信任人士征求意见。对方也会给你各种肯定回复。

 


 

然后你找来演员和制作团队,决心拍成这部影片。在努力拍完影片做过剪辑后,你试图寻找各种赢得大众关注的方法。于是你在微信微博各平台上为影片宣传推广,尝试联系一些名人和组织帮自己营造热点。

 

假如朋友们在看到影片后,对你说毫无兴趣;假如你不认识任何名人帮自己制造舆论热点;假如你的微信微博账号很少有人关注这部影片;假如你的作品只能在黑暗中默默存在;假如最终永远没人来看你的影片,你该怎么办?

 

你仍会在最开始去拍那部作品吗?

 

在这个网络内容应接不暇,社交媒体夺人眼球的时代,我们创作的影片似乎要打一场可能失败的战争。这不仅对于影片,即使对于短视频,甚至对于抖音都是如此。即使你的作品非常出色,愿景宏伟,独特别致,它也可能只有一位观众:你自己。

 

没错,这种想法令人沮丧,但一个观点认为,问题并非在于你如何去拍电影,而是你为何要拍。心理学家米哈里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自得其乐的体验"概念,这类体验就是指那些不期望获取任何未来利益(比如大众关注和个人名声),只为追求行动本身纯粹快乐的活动。

 

也许才华横溢或粉丝众多并非成功关键,可能对个人技艺充满激情和创作欲望才是。换句话说,若你拍电影只是因为自己热爱拍电影,你就永远不会想要其他东西。你可能渴望看到自己影片能在大量(或少量,或任何数量)观众面前放映,但结果常会令人失望,因为那种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除了电影,在其它领域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梵高。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失败者,在画出任何人想看的作品前,默默无闻地度过了10年画家生活。而且他的作品在他死后才出名。根据后人计算,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里,大概完成了864幅油画,还有1037张素描和写生,平均下来是每年200件作品,或每1.825天完成一件作品。

 


 

除了梵高,莫奈、维米尔也是例子。这是由热爱而行动的艺术家的人生状态。

 

但如果抛开个人的热爱,从商业影片的角度出发的话,如果你只停留在有没有人愿意看的角度上,而不实际开始行动,开始写剧本(或脚本)开始拍,那么就没有理由说是否有人愿意看了。不论是做什么,都是需要积累才能出爆款的,李佳琪出名前,做了多少次直播,你在拍出一部有人愿意看的影片前,是否也需要那些作为积累的,只有自己看的影片呢?


你会去拍一部没人愿看的影片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