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进攻苏联注定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希特勒为何冒险

2022-05-09 10:13 作者:火星方阵  | 我要投稿



文/阙兴明

俄罗斯就要迎来一场盛大活动——莫斯科红场阅兵。这场阅兵活动之所以选择在5月9日这个“胜利日”举行,不纯粹只是为了表达对苏联战胜纳粹德国77周年的纪念,而是有其现实意义:一是当前正在展开的俄乌战争,本来就有去纳粹化的一面;二是目前美国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空前,俄罗斯遭到前所未有的制裁,再加上俄军的攻势受阻,很有必要为夺取这场反霸战争的最后胜利而鼓舞士气。当然此次阅兵的主题仍然是“胜利日”,以纪念当年苏联军民团结一心夺得反法西斯的胜利,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上的隆隆炮声,滚滚硝烟。

上世纪年代开始,在希特勒等一帮纳粹分子的领导下,德国虽国内危机深重,但纸面上的国家实力冠绝整个欧洲。为化解国内危机,希特勒冒险定下了战争这个选项。二战初期,纳粹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拿下了包括法国在内大批欧洲国家,显得不可一世,可是让法西斯德国最终走向覆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对苏联的进攻。

苏联国土辽阔,物资丰富,兵员众多,战争的潜力之大无与伦比,这对于战争的行家里手希特勒来说,再也清楚不过,知道如果出兵强大的苏联,风险太大。可为什么希特勒还是决定向苏联发起进攻呢?至少有四大原因。

战略物资的短缺。自古以来的兵家就信奉一个法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见战备物资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现代战争同样如此,战端一开,就如同是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水龙头,会将国力源源不绝地消耗掉。德国固然体量不小,并且还拿下了周边的瑞典、丹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法国等许多国家,但这些国家对德军的战略物资补充极为有限,甚至还反而因要驻军控制而形成了负担。

现代战争所需的战备物资以石油、钢铁、粮食为主,这些物资哪里有?放眼全世界,中东虽有石油,但地理上太远,希特勒是鞭长莫及。只有同在欧洲、距离德国咫尺之遥的苏联,不仅拥有足够的石油资源,而且重工业发达,钢铁产量极高。况且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是扬名世界的产粮区。因此,在希特勒与其一班幕僚的心目中,只有攻取并控制苏联,才能获得将来能支撑战争的各种资源,才能实现占领整个欧洲,瓜分全世界的野心,因此即便冒再大的险也要一战。

说到底,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跟大约半年后日军突袭珍珠港事件相比,意义差不多。日本冒险一试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夺取被美英殖民的东南亚国家,然后将这些国家变成自己的战争物资供应方。

其次一个原因是希特勒对陆军的倚仗。希特勒的梦想固然太大,是要瓜分世界,但首先是要能统一欧洲,因此其在准备发动战争的时期,就特别侧重于壮大陆军实力,海空军实力则次之。就从苏德战争便可见当年德国陆军是何其强悍,希特勒在分兵对付英国等盟国的同时,对苏联使用的兵力之众可说是空前绝后,一共是190个师的大约550万兵力,武器装备包括3700余辆坦克、47000多门大炮。尽管希特勒也动用了4900架飞机,但这一空军实力只是对地面部队起到从属和配合作用。

二战初期,事实上纳粹德国的空军力量虽不如陆军强大,可实力并不俗。希特勒之所以笃定向苏联发起进攻,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1940年在与英国的系列空战中,是以德国的战略失败而告终的,致使德国空军损失太大,希特勒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对欧洲之外的侵略野心,而不得不专注于在欧洲大陆用兵。在德军所有军种里面,陆军是最强项,所以希特勒扬长避短,对自己手中的陆军给予充分的自信,当时一度扬言要在两个月之内胜利结束对苏联的作战。

第三个原因,是希特勒误判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诞生了苏联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日益强大,自然引起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和仇视,自此以后对苏联的围堵与遏制从未停止。二战前期一段时间,在英美等帝国主义大佬的图谋中,本来就是纵容、甚至诱导纳粹德国向东进攻苏联的。因此希特勒认为,如果对苏联开战,英美等将会放松对德国的攻击,从而可以让自己集中精力对付苏联。说白了,希特勒有点像是在把进攻苏联当成向英美递交的“投名状”。可没想到,最终是美英苏以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联手将德国法西斯埋葬。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的野心太过庞大。纳粹德国的最终目标是要瓜分全世界,统一欧洲。而当时的苏联,对外扩张的雄心也不小。这一点,苏联跟德国存在严重冲突,也是让希特勒极为愤怒和警惕的,致使希特勒认定迟早都会与苏联有一战。

二战的硝烟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二战遗留下来的一个幽灵——纳粹势力却在乌克兰国土上复活了,并对当今俄罗斯带来极大的祸害,而且如今还带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风险。如果要彻底消灭纳粹势力,彻底阻止“三战”的爆发,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战止战。俄罗斯只有尽快取得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胜利,才能做到对乌克兰“去纳粹化”,并让美国北约不再蠢蠢欲动试图挑起“三战”。而这,正是此次莫斯科红场阅兵的终极意义所在。


进攻苏联注定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希特勒为何冒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