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它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
网友问:

世保观点:
每种人格学都标榜自己有理论,甚至认为是科学理论,目前接近科学理论的是认知心理学流派,且这个流派是主流的心理学。可它没有人格学,也没有人格测试。非主流的心理学既有人格学,又有人格测试,比如分析心理学发展出来的MBTI。
什么是科学?站在现有哲学的视角,如拉卡托斯所言,科学要有自己的研究纲领,研究纲领由硬核与保护带组成,硬核是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不可反驳,保护带首当其冲,由一系列能得到经验支持的假说、反证、可检测的元素构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MBTI的四维度二元对立是硬核,不可反驳,围绕硬核的保护带就是当事人对MBTI给出的人格测试要有潜意识经验的支持。也就是说,MBTI测出的结果只是一种假说,若没有当事人潜意识经验的支持,又经不起反证,且不可检测,那么保护带里面没有硬核,也就谈不上MBTI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MBTI玩的是空城计。
64型MBTI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完善了主流的认知心理学,结合了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效因子,它的硬核定义当事人的人格类型是由主导人格、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构成,不可反驳。围绕硬核的保护带有假说、反证和可检测元素。64型MBTI测出的结果同样是一种假说,若这种假说有解释力,能得到当事人潜意识经验的支持,且主导人格可对应当事人的气质,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可分别对应当事人异性家长和同性家长的气质,这个假说就是成立的。
反证是由一系列反例和反驳构成,反例是指证伪,比如,64型MBTI给出的结果能得到某位当事人潜意识经验的支持,可是这位当事人的次级人格或抗压人格不能与异性家长或同性家长的气质对应。在这种情况下,64型MBTI需要说明理由,我是这样给当事人解释,你的异性家长或同性家长是继父或继母,因为次级人格或抗压人格对应的父母是原生家庭。反驳是指需接受专业人士和相关人士的质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效解答各方的疑问。
可检测涵盖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等方面,检测的结果需具有逻辑一致性,能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石、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当今世界最缺少的是基于个体差异的科学人格学和人格测试,这个方面的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是基于人性研究的缺失。64型MBTI人格理论从长远来说,可填补目前心理学的空白,有利于目前在国内践行的素质教育获得灵魂,也更有利于社会人文环境得到改善。人格学框架内的认识自我可促进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进路,可提高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更多64型MBTI内容,可看作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