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迫症——强迫的机制

2022-11-25 11:34 作者:心理师王宇  | 我要投稿

强迫的机制

 

急于解决问题的人往往缺乏了解自己的耐心,对强迫的治疗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理解强迫,不能发现强迫背后的机制,一味地寻找方法,实际上又会落入强迫的陷阱。所以,搞明白强迫存在的原因,强迫存在的动力,强迫症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至关重要,这些都会帮你看清强迫与你自己的关系。

一些患者会认为强迫无缘无故,这说明他缺乏对自我与强迫最基本的反思。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强迫也不例外。

本章我们从几个案例来探究强迫背后的机制,试图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我想要大胸美女

 

一位男性患者患有强迫和焦虑多年,而最近变得越发严重,所以不得不到医院开药并进行心理治疗。因为病程比较长,所以他担心自己没救了,而之后也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知道了人品是无法改变的,之后就更崩溃。

他目前的强迫表现为喜欢丰满的大胸美女,就好像柳岩那样的,但从初恋到结婚,他找的女人不是身材一般,就是外貌不理想,总归没有让他满意的,所以他对妻子也提不起性趣。但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他又不能接受自己对别的女人有性幻想,因此产生了冲突。

他认为头脑中对异性的性幻想是不好的,想要消除,因为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希望治疗帮他成为一个好人。

而他老婆也看出了他的想法,老婆也自责地说:如果换一个老婆你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么?如果他找一个性感美女做老婆,如果他打消了性幻想,问题就解决了?虽然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继续了解发现,之前他对很多事情都出现过强迫,比如,多年前他就开始强迫性纠结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亦或是考证书,因为每个选择都有问题,每个选择都是不完美的。

最后他选择了考证,但证书也有问题,毕竟有ABCD各种证书去选择,他又无法取舍。最后他考了几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诸如,一级消防证书,一级建造师。但因为国家对挂靠政策的调整,这些证书无法继续带来经济受益,之后他又想考更牛逼的证书,诸如,盐土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结果又开始纠结考哪个,最后因为强迫的转移所以就不了了之。

之后他开始关注起了女人,开始幻想丰满的女人,似乎在每个女人身上他都能看性感的地方,而在老婆身上他却只关注不理想的地方。但因为他有圣人般的道德的约束,所以他又什么都不能做。但越压抑,这种冲动越强烈,到现在只要是女人就有性幻想与冲动。一旦他开始努力工作,内心中就有一个声音冒出来:你工作那么出色,怎么不去背叛家庭得到快乐?

试想,如果女人的事情和考证一样没有任何道德评判,想必他一定会试图找很多女人,但这依然不是幸福的开始,只是强迫的起点。和考证一样,开始他会先犯选择困难的强迫,之后就算找到了美女,他依然会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而难以接受,接着又开始寻找下一个。他完美的幻想终究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毕竟生活本身就不存在完美,当一个人在追求极致的,方方面面的完美的时候,现实必然会不断地让他失望。

或者说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就脱离了女人本身,而是一种对极致完美的寻求,如果不能发现这背后的机制,那么他怎么做都是错的。

在他身上我们发现了两种要求,一个是圣人道德要求,另一个是完美要求。这两个要求不断打架,所以现在的重点需要搞清楚这两种要求的来源,而不是一味地满足与顺从。

 

             必须做一个好人

 

一个高中男孩,强迫症反复发作近两年,而强迫的症状却不停地变化,现在主要表现就是强迫性咳嗽,每天发作几次,一直要咳到自己满意为止,非常痛苦,因为他一定要找到那种脖子震一下的感觉才行。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这样做会感到舒服。

他谈到这一切都是从初二发生的,那时他感觉有不好的东西要侵入自己的身体,而在这之前,他一直感觉有一道屏障在保护自己,不好的东西进不来。而导致强迫的导火索是他的同桌,那个同学性格不好,人品不好,长的不好,学习不好,人际不好,什么都不好,而他怕成为和他一样的人。所以他发明了第一个强迫性动作是“挥挥手”,意思就是把不好的东西赶走。后来他的强迫动作从简单的挥手,发展成一整套的仪式化行为,不做完就不行,就不舒服,虽然他这一整套行为让别人觉得他很怪异。

他怕邪恶的力量进入身体,还发明了强迫性思维,不断对自己说鼓励自己的话,诸如,无敌、什么都不怕、相信自己、超越一切、自己是超人等。

虽然强迫就是他自欺欺人的把戏,是被他召唤来的,不过现在他却想要去掉强迫,因为强迫的存在让他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不得不休学在家。但这里的矛盾在于,想要去掉强迫就必须直面现实,直面自己并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不能屏蔽一切不好的东西,成为一个绝对完美的人。但这却是他最无法接受的,他把这一切当成了人生目标和希望,认为人没有目标和咸鱼没有区别,那样他就不是他自己了,也就失去了初心。所以他希望既保留这些追求,又可以没有强迫。

他不想有改变,却想要改变,也许只有魔法可以做到,所以治疗也陷入了僵局。

到此,我们可以理解强迫存在的意义,他所有的强迫都是要为了让自己维系全方位的好——学习好,人际好,人品好,未来好。因为不能接受一点不好,所以这是一种极致的追求,具有强迫性。

虽然我提醒他这是执念,是幻想。不过因为他年级还小,依然活在自己理想化的幻想当中,缺乏对现实的体悟,依然坚持认为人品是可以改变的,人不能没有目标。

他也总是埋怨治疗没有给他方法,当真的给他方法的时候——接纳现实,放弃这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他又做不到。

一次治疗中,他问我治疗好了是什么样,我谈到:可以学好,也可以学不好;可以人品好,也可以没有那么好,顺其自然不强求。而他谈到如果让他放弃他的目标与希望,他就没办法继续配合治疗了。当然“配合”这个词也很奇怪,毕竟这个词的背后是一种盲目顺从,从本质上来说治疗讲究的不是配合,而是通过交流而产生的思想的碰撞进而产生顿悟。

他谈到因为乖,所以治疗中配合,但也因为乖,治疗中配合不下去了。第一个乖是他的性格表现,而第二个乖,是针对父母,毕竟这一切都来自于他父母的教育与引导,而我说的一切和他父母的要求与期望是相违背的。

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很正面,比如,从小让他看法制节目,不让他干坏事,不让他和坏孩子玩,告诉他周围的人很坏,一不小心就会被伤害。因为他过于“正派”,所以他也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别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团体,而他却总是孤身一人。因为他认为周围的人邪恶过头了,比如,玩手机,喝酒,吸烟等。这些是他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一个朋友都没有。

因为他被洗脑太深,依然认为父母是对的,都是为了他有好的习惯,人品,身体和成绩。认为人不能太自由,要有约束。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实际上已经成了他脑中的一把锁——脑锁。如果这把锁不打开,那么他就不能停止主观与客观的冲突,也就无法摆脱对强迫的依赖。

 

          神:掌控万事万物

 

我们就叫他X先生,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不久,而随着治疗的深入,他的问题也经历了诸多的主题与变化。

开始他来求治的原因是惊恐发作,当时他对身体状态异常敏感,一发作就好像自己马上要死掉一样。因为不接受一丁点惊恐的感受,所以他整天都在扫描自己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让他恐慌。所以他就不停地寻求保证,虽然精神科医生告诉他惊恐发作不会死,不过他依然不能相信和放松。

后来听了我的讲座就不那么怕死了,不过却开始害怕变疯。而他也害怕听我的视频,担心别人的问题会传染到他身上,他担心一切不好的东西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怕疯,所以他一直在控制自己,担心不控制,整个人就废了。现在也不敢喝酒,怕控制不住自己胡言乱语。

他虽然知道这一切是性格原因,不过却依然幻想找办法,想知道恐惧来的时候怎么办,想战胜恐惧。他也幻想睡一觉就好了,他接受不了慢慢好起来,他很着急,因为他也无法接受自己有病。

他整个人都是紧绷的,因为感觉死亡和变疯与自己只有一步之遥,整个人必须处于防御状态,不然这一切就好像马上就要发生。事实上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他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毕竟人无法掌控生死,也无法掌控命运,除非他是神。

他想回到过去,认为过去是有安全感的,不会想这些。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生和发展变化中来的,如果他之前是健康的,现在就不会如此恐惧死亡和变疯。

从小他就有强迫思维,遇到什么事情必须想通,比如,形容一个人用什么词,必须找到最恰当的,想不到就难受;微信语音,总是想说的很完美,一句话觉得说的不好,就重发,一个词用的不对,就要找到最恰当的;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要搞清楚是啥意思,想不明白就睡不着;回忆每一个细节,不能接受不确定性,什么事情都需要百分百确定。他也问过别人思考一件事情要想到什么程度,别人说想到百分之五十就可以了,但他想到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他要的是百分之百确定。

透过表象会发现,他强迫的机制在于掌控一切,搞懂万事万物,获得百分百的安全与确定,并把一切做到极致的完美。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他真的能做到,想必他就不是一个人了,就成了一个神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是他一直活在如神一般的幻想之中,所以才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而理所当然的现实在他这里反倒成了恐怖的存在?

就算他理智上知道这一切不可能,不过他依然无法放下,放下就好像犯错了,就好像在犯罪,所以他才一直和自己,和这个世界在对抗,一直逼迫自己寻求他所谓的安全与正常。

当然这一切并非无缘无故,有着很深的原生家庭的羁绊。因为爸爸不管家里,他是妈妈一手带大的,所以他觉得欠了妈妈很多,也特别依赖妈妈。从小他很优秀,是别人家的小孩。而妈妈是老师,对他要求严格,比如,小时候写字的时候,妈妈认为写的小不行,这样不大气,就撕掉让他重写,虽然别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但他只能一边哭一边写下去,直到妈妈满意为止。

妈妈让他干好的,他都干好了,让他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但却有一件事他一直不想回忆,妈妈把这件事定义为“大好河山”事件——从小他很聪明,学习也好,所以老师让他上台背诵一篇课文《大好河山》,但他表现的不是太好,之后就看到台下妈妈的眼睛好像刀子一样,下台后他又被妈妈训斥,为了面子他也一直憋着不哭。

后来,就算他已经长大承认了,不过依然不敢当着妈妈的面打电话,他怕说错话,做错事,让妈妈失望。而虽然他唱歌不错,但一直到17岁都不敢上台,担心表现的不好。

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需要怎样的训练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但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好起来”他都没搞明白,那么他怎么做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做的越多,只会走的越偏。

真正的好在于放弃病态的要求,接受自己做为一个人的现实,并不能搞懂一切,掌控一切,只是芸芸众生罢了。但他潜意识中所要求的好却是一切都好,不能有任何的不好——极致的完美,极致的确定,极致的安全,极致的伟大,极致的成功,极致的正确。他无形中把达到极致当成了好,所以他怎么都好不起来。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阻抗与强迫。阻抗是因为他把治疗当成维系神的幻想的工具,当发现治疗并不能帮他做到的时候,从开始的盲目崇拜变成了埋怨与愤怒。

因为他太想“好”了,结果他反倒无法接受自己的任何一点不好。当他发现自己有强迫,当他发现自己人格存在病态,他就拼命地改,想要把这一切都改掉。因此形成了反强迫,他不能接受一点强迫的症状,不能接受自己任何一点自负的表现,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又强迫了,是否又膨胀了,是否又做的不对。

心理分析不仅没有成为他认识自己的推力,反倒成了他自恨的理由,他认为自己人格病态,扭曲,这又是一个污点,他认为自己垃圾,觉得自己一切都是错的,觉得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此时,他也对咨询师产生了怨恨,认为分析就是在给他挑毛病,对他的一种否定,他只想头疼医头,他只想让治疗师肯定他,表扬他,给他正能量的保证,让他舒服一点。

他写到:这个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坎,很大的坎,我没正式问过,你也没正式答过,今天想好好问问!你告诉我,心理疾病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一个人一无是处,或者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吗?我这个人最怕的就是犯错,结果心理治疗以后,我发现自己左一个错,右一个错,你说我能不严重吗?但是我现在没有以前那么敏感了,我觉得你可能不是在批评我,讽刺我,而是告诉我,分析我,讨论我。也许我从头就理解错了。

正常的分析有时会被患者认为是对他的否定与嘲笑,心理疾病本身也会被他认为是对其伟大的讽刺,分析问题也成了一种缺点的发现,而完美的他又无法面对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所有的这些都会引发他强烈的心理冲突,又因为他应该维系一个良好的形象,所以他又不得不压抑这一切,只有逼到不行才会一股脑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与愤怒。

他陷入了一个怪圈与误区,怎么走都走不出来,或者说,他越是努力,结果病的越重。实际上,他没有意识到这错综复杂的强迫与反强迫的背后实际上有一根主线一直都没有变,那就是他不能接受与面对一个不完美,一个优缺点,一个不能掌控一切的自己。而他所有强迫与逃避的背后,都是试图维系自己作为一个神的幻想。他一直都在对抗,与现实,与自己,如果他不能放弃如此病态的追求,如果他不能对现实臣服,如果他不能与自我和解,那么他永远都走不出这个怪圈,他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成为一种强迫。

 

强迫最突出的机制就是追求极致,而这可以分解为:极致的成功;极致的圣洁;极致的完美;极致的掌控;极致的安全;极致的圣洁;极致的认可;极致的好。但在现实中却不存在极致与百分百,这种极致的追求必然会导致主观幻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为了缓解冲突产生的焦虑,强迫就此诞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迫是缓解焦虑的手段,或者是为了维系极致完美的追求。又因为他不能放下如此的追求,又无法面对客观的现实,才让强迫一直存在,无法停止。



而此时,强迫的内在表现就是“不接纳”,而这又可以分解为,不接纳死掉,不接纳缺点,不接纳丢人,不接纳不正常,不接纳失败,不接纳平凡,不接纳犯错,不接纳一切的不好。

所以,打破强迫的机制的关键在于——接纳。接纳自己只是一个人,不能掌控万事万物,无法把一切做到极致的完美,这个世界也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无论一个人如何成功,如何伟大,他依然是渺小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到全能全知与掌控万事万物,最终他只是一个人,而永远都无法成为神。

如果说强迫症,或更广泛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有心理问题最深的根源就是他嫌弃与恐惧他自己,他不敢直视真实的他,更不敢成为他自己。所以他才一直不敢向内看,才一味地向外寻求,他妄图通过一个完美的外在来忘记这个受伤的,不被爱的孩子。但无论他如何挣扎与强迫,最终人还是逃不过现实,他总有一天要向内探究,要试着接纳与原谅这个被嫌弃的小孩,并最终与自我和解。

 


强迫症——强迫的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