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先秦)《诗经·周南》赏析
1、诗经·周南·汝坟
作者:【先秦】佚名
遵彼汝坟[1],伐其条枚[2]。未见君子[3],惄如调饥[4]。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5]。既见君子,不我遐弃[6]。
鲂鱼赪尾[7],王室如燬[8]。虽则如燬,父母孔迩[9]。
注释:
[1]遵:沿着。汝:水名,发源河南嵩县东南天息山,流经汝阳、临汝,又东南流经郏县、襄城与沙河(古溵水)合,之后入淮。诗言汝坟,暗示了所思之人的方位,在汝水下游的南方。坟:河岸堤坝。 [2]条枚:树的细枝。 [3]君子:指所思的丈夫。 [4]惄(nì):内心焦灼忧烦。调(zhāo)饥:早晨的饥饿感。调,通“朝”。 [5]肄(yì):树木枝条斩伐后再生的蘖枝。 [6]遐弃:远远抛弃,死亡的隐晦说法。丈夫没有死在外面,就是没有抛弃自己。 [7]鲂鱼:一名鳊,身宽阔,扁而薄,细鳞。赪(chēng):赤色。 [8]燬:火焚。王室如燬应指王室之事十万火急,非常急迫。 [9]迩:近。
点评:
《汝坟》,汝水一带女子系念身处南方丈夫的篇章。诗篇年代应在西周崩溃之际(清代崔述《读风偶识》已有此说),从西周早期开始,就曾不断向今天淮河、汉江一带拓展统治空间,因而在这里驻扎军队。王朝崩溃,还有许多将士留在南方,他们的命运会如何,是许多家庭最关切的事。然而诗意又不仅限于此,王室虽毁,父母犹在,家人犹在,人们仍当为之奋斗。诗的情感是沉郁的,情感的表达是顿挫的,精彩地表现了西周崩溃之际一些社会成员坚韧的心态,隐含着不以国破而消沉的意志,十分动人。
2、诗经·周南·汉广
作者:【先秦】佚名
南有乔木[1],不可休思[2]。汉有游女[3],不可求思[4]。汉之广矣[5],不可泳思[6]。江之永矣[7],不可方思[8]。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9]。之子于归,言秣其马[10]。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11]。之子于归,言秣其驹[1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1]南:南方,周人所谓的南,即今东起淮水中下游两岸,南至汉水、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从周文王时周人就开始经营南方,至西周中后期,更因对南方物产的依赖而多次出兵征伐。乔木:高大的树木。 [2]思:语气词。一作“息”。 [3]汉:汉水。源出陕西省宁羌北,东南流经湖北省境,至汉阳入长江。游女:野游的女子,含贬义。 [4]求:追求。 [5]广:江面广阔。 [6]泳:裸身泅渡。 [7]江:长江水。永:深长。 [8]方:用小木筏渡江。 [9]翘翘:高而挺拔貌。错薪:杂乱的柴草。《诗经》中析薪刈楚往往与婚姻之事有关。言:语助词。刈:割取。楚:荆棘,此处指错薪中之高大者。 [10]秣(mò):用饲料喂马。 [11]蒌(lóu):蒌蒿高大者。 [12]驹:马。驹本义为小马,但《诗经》只一例指小马,其他均指成年马。
点评:
《汉广》,劝告周家子弟不要追逐南方女子的训诫诗。旧说是一首表达思慕的爱情诗篇,然而《孔子诗论》称道此诗内容为“知极”(“极”或隶定为“恒”),并说“《汉广》之智”为“不求不可得”,可证旧说不可信。此外,结合篇中“游女”之称以及“错薪”“刈楚”的语句,可以确信,诗篇真正的意思是劝诫:要娶妻就应该选择好的,要结婚就要遵循礼法,非分地追求江汉水边的游女,就像贸然泅渡或用小舢板渡江汉一样,会遭遇灭顶之灾。诗是有为而发,劝诫的是江汉一带驻扎的王朝军人。传世文献和出土金文都表明,从早期开始,西周王朝就用武力经营江汉一带,且有军营驻扎。诗篇的劝诫应是针对军士追逐当地女子而发。首章正面劝告,之后的二章以翘薪刈楚喻合礼法的婚姻。三章之中,“汉之广矣”等四句重复咏叹,语殷意切。
3、诗经·周南·芣苢
作者:【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2]。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4]。采采芣苢,薄言捋之[5]。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6]。采采芣苢,薄言襭之[7]。
注释:
[1]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草本植物,一名马舄,又名车前、车前草、蛤蟆衣、牛遗等;喜生路边,叶子肥大,叶身呈卵形,有柄,嫩时可食;夏日叶间抽花茎,花细小,花后结黑色籽粒,即车前子。古人相信此籽粒可助女子怀孕,或治难产。一说芣苢即薏苡。 [2]薄言:薄、言都是语气词,用于动词之前,《诗经》中常见。 [3]有:藏。一说“有”是“若”字之误;若,择取。 [4]掇(duō):拾取。 [5]捋(luō):撸取籽粒。 [6]袺(jié):兜入衣襟。 [7]襭(xié):兜入衣襟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
点评:
《芣苢》,祈子仪式的歌唱。诗篇是重章复沓的,重叠中的变化只是换用了几个动词,以此表现将车前子尽数捋采、兜入衣襟且牢系于怀的全过程。诗篇所表现的不是采摘芣苢,而是以采摘芣苢的动作表达祈求生育的愿望。
4、诗经·周南·兔罝
作者:【先秦】佚名
肃肃兔罝[1],椓之丁丁[2]。赳赳武夫[3],公侯干城[4]。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5]。赳赳武夫,公侯好仇[6]。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7]。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1]肃肃:网绳整饬细密的样子。兔:老虎。据闻一多《诗经新义》,兔当为“於菟”之“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一说野兔。罝(jū):网,兔罝即捕获猎物的网。 [2]椓(zhuó):击打,指击打固定兔罝的木桩。丁(zhēng)丁:击打木桩声。 [3]赳赳:威武雄壮貌。武夫:武士。 [4]干城:盾牌和城墙。此指捍卫者。 [5]中逵:陆地、原野。中逵即逵中。据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 [6]好仇(qiú):好帮手,好伙伴。仇:匹偶。 [7]中林:林中。
点评:
《兔罝》,赞美那些来自诸侯的为王朝效力武士的篇章。理解此诗,应对封建制有所了解。《左传》说西周封建是“王臣公,公臣大夫”,一级统治一级;对此,西周金文如《过伯簋铭》《班簋》《禹鼎》《不期簋》等有更具体的表现。这些铭文显示,王朝有征调诸侯军队为王朝征战的惯例,越到晚期王朝对来自诸侯的军队就越是更为倚重。而且,金文显示,征调诸侯将士,王只能对诸侯下令;奖赏这些将士,王也只能奖赏诸侯,然后再由诸侯奖励将士。本诗赞美诗中的“武夫”为“公侯”的“干城”、“公侯”的“好仇”等,原因就在于此,周王不能直接对诸侯的下属发号施令。诗篇的格调雄壮而奔放,肃肃、丁丁、纠纠等叠音词的使用,令诗篇更有气势。
5、诗经·周南·桃夭
作者:【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3]。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4]。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5]。之子于归,宜其家人[6]。
注释:
[1]夭夭:盛壮貌。 [2]灼灼:闪耀的样子,在此为红花耀眼的意思。华:花。 [3]之子: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子:《诗经》中常见的指代词,意为“这个人”,不分男女。于:虚词,《诗经》中常见,其义相当于曰、聿。归:出嫁。女子出嫁为归。室家:家庭、家族。所有“男有室、女有家”,“室家”及下文“家室”意思一样。 [4] 蕡(fén):大,硕大。 [5]蓁(zhēn)蓁:叶茂盛细密貌。 [6]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序以协韵。
点评:
《桃夭》,预祝出嫁女子家庭生活美满的诗。灿灿桃花,以喻新娘的适龄风华;硕大果实、蓁蓁其叶,则进而预祝新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家庭带来丰饶,福禄成荫,子女满堂。诗人这种花盛子多的赞美和祝福,反映的不仅是当时的观念,亦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自古及今的婚姻理想。花,是生命力的象征,以桃花赞美女子,更是从天地生机方面赞美女子的可爱。
6、诗经·周南·螽斯
作者:【先秦】佚名
螽斯羽[1],诜诜兮[2]。宜尔子孙[3],振振兮[4]。
螽斯羽,薨薨兮[5]。宜尔子孙,绳绳兮[6]。
螽斯羽,揖揖兮[7]。宜尔子孙,蛰蛰兮[8]。
注释:
[1]螽(zhōng)斯:蝗虫,又名蚣婿、斯螽、中华负蝗等,翅目蝗科,繁殖力很强。 [2]诜(shēn)诜:众多貌。一说象声词,形容螽斯羽翅振动的声音。 [3]宜:适合,有益。动词。 [4]振振:盛壮貌。 [5]薨(hōng)薨:螽斯群飞所发出的声音。 [6]绳(mǐn)绳:绵绵不绝。一说戒慎。 [7]揖(yī)揖:会聚貌。 [8]蛰(zhé)蛰:众多貌。
点评:
《螽斯》,祝愿子孙众多的乐歌。螽斯繁殖力强,所以诗篇取以为喻,表达祝愿。诗篇是“多子多福”观念较早的记录。值得注意的是诗取法自然的意识,求生育,不是乞灵于神,而是期盼人如螽斯那样繁育,显示出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观察。
7、诗经·周南·卷耳
作者:【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 [6]。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11]。
陟彼砠矣[12],我马瘏矣[13];我仆痡矣[14],云何吁矣[15]!
注释:
[1]采采:茂盛。卷耳:植物名。又名苓耳、枲耳、胡枲,叶青白色,开白花、细茎蔓生,可煮食,滑而少味。 [2]顷筐:斜口浅筐。 [3]嗟:感叹、伤叹。怀人:所怀念之人。 [4]寘:同“置”,弃置。周行(háng):大道。言所怀之人长在路途,如同弃置在大路上。一说指筐放在大路上。 [5]陟:登。崔嵬(wéi):山顶有土者。 [6]虺隤(huī tuí):极度疲劳的样子。 [7]姑:姑且。金罍(léi):青铜酒器,圆形,鼓腹,刻有花纹。考古发现西周的罍,多为早期器物,如燕国琉璃河遗址的克罍等。 [8]维:语助词。以:以使、以便。永:深长,深陷。 [9]玄黄:玄,深青色,玄黄意思是马由玄变黄,马极度劳累而变色。用语夸张。 [10]兕觥(sì gōng):牛角状弯曲的酒器。20世纪在安阳曾出土一件觥,弯曲如牛角,粗大一头为口,有盖。另《西清古鉴甲编》也有一件,形制与安阳出土者相近。兕,犀牛。此器当初或用犀牛角做成,或取其弯曲为名。觥,据《说文》,字本作“觵”。 [11]伤:伤怀。 [12]砠(jū):土山顶上有岩石之称。 [13]瘏(tú):马因疾病不能前行。 [14]痡(pū):人因疾病不能前行。 [15]何:多么。吁:忧叹。一作“盱”,张目远望。似更传神。
点评:
《卷耳》,男女互表思念的篇章。诗篇实际是对舞台演出的男女对唱歌词的记录,这有新近出土的战国竹简文献《孔子诗论》为据。《孔子诗论》说:“《卷耳》不知人。”“不知人”的语词结构与《论语》“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中的“不教民”相同,意思是“不相知的人”,“相知”即相互交流沟通。据此可知,竹简所记孔子的意思是说:《卷耳》这首诗是两位“不相知”,即没有真正进行交流之人的歌唱。具体说,诗篇的第一章“嗟我”之“我”亦即采卷耳的“我”,与其余三章“我马”“我姑”之“我”并非一人,前者指代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后者则是被思念的远行在外的男子。诗篇原本是一对相思男女各表思情的唱词,后来被记录在一起,就成了“一首诗”。弄清这一点,有助于了解周代“礼乐”中的演唱。
8、诗经·周南·葛覃
作者:【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1],施于中谷[2],维叶萋萋[3]。黄鸟于飞[4],集于灌木[5],其鸣喈喈[6]。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7]。是刈是濩[8],为絺为绤[9],服之无斁[10]。
言告师氏[11],言告言归[12]。薄汙我私[13],薄澣我衣[14]。害澣害否[15],归宁父母[16]。
注释:
[1]葛:蔓生植物,今名葛藤。藤条纤维可以纺织成布,为衣服、鞋子布料,根块可以提炼葛粉,嫩叶可食。覃(tán):蔓延。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2]施(yì):蔓延、延长。中谷:山谷之中。 [3]维:结构词,无实在意思。萋萋:茂盛貌。 [4]黄鸟:即黄雀,栖于山地平原,冬天在山隅或林间避寒,以裸子植物种子为食,也食昆虫。《诗经》中“黄鸟”数见。于飞:飞。于:介词,《诗经》中往往加在动词之前。 [5]集:落。《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可证。 [6]喈(jiē)喈:状声词,形容黄鸟叫声。 [7]莫莫:茂密的样子。与“萋萋”意同。 [8]刈(yì):割。濩(huò):煮。 [9] 絺(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 [10]服:穿上。斁(yì):厌烦。也作“射”。 [11]言:语助词。师氏:教导妇道的陪嫁保姆。 [12]归:回娘家探亲。 [13]薄:与动词放在一起,有赶快做什么的意思。汙:同“污”,去污。私:私衣,贴身内衣。一说日常服装。 [14]澣(huàn):同“浣”,洗涤。衣:外衣。一说为典礼的礼服。 [15]害(hé):何。害、何古音相通。这句是以知道什么衣服该洗、什么衣服不该洗,来表示女子出嫁后掌握了做媳妇的分寸。 [16]归宁:回家探望父母。按周代礼法,父母在世,出嫁女子可以按时回家探望。不过此处“归宁”可能还属于婚礼的延伸部分,犹如后世偕新女婿的“回门”礼,表示婚姻缔结的成功。
点评:
《葛覃》,表现贵家女子出嫁前接受妇德教育的篇章。诗篇首章专门营造了一个暮春时节女儿思嫁的情景,传神地表达待嫁之人的惆怅之情。这在全诗为虚。次章则由虚变实,取葛为布,纺绩衣服,是写女子的女红(gōng),也是在表妇德培育有素。最后一章写女子婚后探望父母,语句跳跃,充满喜悦之情。蓬勃的葛藤变成布料衣服,比喻女孩子一次人生重大转变,而“害澣害否”的分寸拿捏,又暗示女子顺利通过了重大转变的考验。虚实相生,妙于取譬,是诗篇的明显特点。
9、诗经·周南·关雎
作者:【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3]。
注释:
[1]关关:状声词,形容鸟叫声。雎(jū)鸠:又名王雎,水鸟,是一种候鸟,初春时节出现在北方。 [2]洲:河流中的小高地。又称沙洲。两句的意思是:北方的河洲上出现了捕鱼的雎鸠。 [3]窈窕:联绵词。女子内有气质,外有仪容,称窈窕,庄重高雅的意思。淑女:贤德女子。淑,善。 [4]君子:这里指贵族男子。《诗》中君子一词多次出现,多指有官位的人,有时也用于妇女称自己丈夫。此处当为后者。逑(qiú):配偶。 [5]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貌。荇(xìng)菜:水菜。《毛传》称接余,今名杏菜,又名水荷、金莲儿等;生水中,叶圆形,浮在水面,夏日开黄花,花朵数瓣组成伞形,茎白可食。 [6]流:通“摎”,求取,捞取。 [7]寤寐:寤,醒着;寐,睡着。不分睡着醒着的意思。一说寤寐为持续不断的意思。 [8]思:语助词,如《楚辞》“兮”字。服:想念,放在心上。一说思与“服”同义。 [9]悠:持久。悠哉可指夜漫长,也可指思绪悠长。 [10]辗转:翻来覆去。双声叠韵词。反侧:与辗转同义。 [11]琴:乐器名。传说为神农或伏羲发明,今见最早古琴器物遗留多为战国时期,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琴身用整木雕成,有音箱和尾板两部分。瑟:乐器名。与琴一样古老,今所见为战国遗物,器身多刻文和彩绘,据出土实物,瑟一般为二十三或二十五弦。友:亲近,加深情感。 [12]芼(mào):择取。 [13]钟:青铜铸造的敲击乐器。此种乐器起源于商代,至西周又有长足发展,成套编钟多有发现。鼓:木质敲击乐器。据考古发现,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陶鼓。周代贵族典礼,堂上有乐工用琴瑟伴奏歌唱,称为“升歌”,堂下则有钟鼓笙磬等乐器演奏。诗言琴瑟、钟鼓,正显示的是典礼的用乐。乐之:令其愉悦。
点评:
《关雎》,西周贵族结婚典礼上的乐歌。周代婚礼仪节众多,然而特重亲迎,《关雎》即这一礼节上的乐歌。诗篇先以河中沙洲鸟鸣起兴,继表夫妻深情,祝愿婚姻美满,又以琴瑟、钟鼓的齐鸣,显示典礼的隆重。全诗格调温润娴雅,特别是开头的起兴,为诗篇增添了许多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