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想去码头整点薯条

2022-02-23 08:30 作者:NCCNCouRage  | 我要投稿

我不同意有些人看到这个图后对于“存在”部分的描述。
我想把这四格的着眼点放在需求上面,首先这是一种幽默,一只鸟询问另一只鸟将要干什么,另一个给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回答,但是提问的人想要的答案是更加精神层面上的,最后一格的表达是关键,显然另一只鸟是站在了第三层上的,他对于精神层面的回答就是,我要去整点薯条,这并不是很机械的或者不加思考的“愚蠢”回答,他的精神追求就是----薯条。
它思考过整个过程后将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进行了统一,这并不像是有些人概括的“人们实际上知道生活,人生,生命,宇宙等等毫无意义”。薯条的回答实际上着重强调了“我”对于某件事物渴望的肯定,直达提问的本质------我,想要薯条。

再拿另一张图来说,一只鸟询问另一只鸟你害怕什么,答者给出了非常哲学的回答,不过这回问者有点戏虐的说“蜈蚣,贼TM大的蜈蚣”,还是一种幽默,你可以想象你问你的朋友一些“蠢”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他也许会惊讶的看着你并拍着你的肩膀说,兄嘚,这么认真干什么。
那么刨去幽默的部分,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恐惧,无论是具象回答的蜈蚣还是精神层次回答的失去生活的兴趣,本质都是恐惧,但是支配恐惧的是什么呢,是距离。

所以第一个回答的人描述的说法是“有一天我醒来”,这并不是正在发生的事,蜈蚣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想象一下巨大的蜈蚣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你站在旁边的时候也最多只会觉得恶心,但是如果前面的盖子突然打开了,鸡皮疙瘩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声尖叫。
所以这说的都是对于恐惧距离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正是存在的显现。
经常有人会跟你说活在当下,不要去思考太远的事情,文艺作品理也会没事就强调这种观点,这其实是把需求进行了剥离,这并不好。
简单的形容一下,把我们将要经历的,现在,和从前,分成A  B  C三个点(三秒钟)无论是活在当下还是追求远一点的自我,实际上都是未来时。
按照一般的“当下”概念,这时你就已经站在了B点上,而当下也马上会变成过去的A点,我无法预知下一秒或者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C对于我来说永远是未知的,当C没有变成B的时候我永远也无法经历到C的存在。
就好比我现在正在坐着发呆,按照一般的“活在当下”的指示,我应该“享受”我当前正在发呆的过程,但是没有人能保证我能一直发呆下去,状态会被改变,一秒也好一分也好对于未知的状态而言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我什么时候会终止发呆的状态的“恐惧”的距离。
这也许不是一个好例子,我再换一种说法,现在你很口渴,右手边有一瓶水,还是说要走点路出去买瓶冰镇可乐,两种东西都可以满足你止渴的愿望,你是要“活在当下“去喝水,还是满足自己对于未来的渴望起身去拿可乐。
或者说,我既想满足当下也要追求渴望,我喝了水也要喝可乐,我全都要 ,可以,为什么不行,为什么非要把当下的”物质“追求,和未来的渴望的”精神“追求相剥离。
向前走是一种状态,对于你走得好不好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外在的,并不在在你自己,我很享受午后1m/s的散步速度,有些人嫌你走得太慢或者在浪费时间,他们会给予不属于你的压力,希望这时候你有能力说出一句:”I'm fine thank you."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太宰治,他其实也是一个把自己剥离的比较清楚的痛苦的人,很显然他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太一样,有常人没有的吸引人的能力,但是他同样,饿了得吃,困了得睡,痛苦的时候得找人发泄,他觉得他拥有所有普通人应有的“痛楚”,但是却无法感知到普通人应有的“快乐”身为茫茫人海的一员他却像粒沙子一样无法融进人海里,于是他只好“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有位群友,他也很痛,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随便什么的非洲草原的生物,它一个人可以过的很好,那一刻他将把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完成统一,饿了吃吃了睡,睡饱了就去奔跑,捕猎养育幼崽,然后化为泥土,走完不那么痛苦的一生。
但是既然已经生而为人,不就只能继续走下去了吗,人存在的显现是对于外界给与的“压力”进行反应,掌握好“恐惧”的距离,希望大家都可以完成自己的存在。                                            

我想去码头整点薯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