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观
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之一:初中时,初生牛犊不怕虎,骑自行车也是"野得很"。一日放学路上,正是下桥加速"爽"时,路口的绿灯也为我助兴。突然,我的车道上有一架自行车不可思议的迎面而来。"嘭!"他被毫无悬念的撞倒了,一个车轱辘扭曲成s形。他拦住我,"嘿,小子,骑车够野啊!你看怎么赔吧!"我先是被事故撞的不知所措,后是被他的问题怀疑起所知的交通法规。"你是逆向行驶哎,怎么要我赔呢?"我硬起头皮反驳道。这时,我们周围迅速围起了一圈人群。他开始一瘸一拐的相旁人说起自己的悲惨遭遇,那个畸形的轱辘是我所犯罪过的铁证。你一言我一语,多是关于年轻人的莽撞、尊老爱幼的道德、礼让行人的常识等等,令我涨红了脸。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交警都进不来,进来了也听不清,只能接受那个畸形的轱辘发出无声的控诉。经过调解,最后我们到正规机构做了车轮异体移植手术。看到满意的结果,人群才散去,他们的正义感有了用武之地,又有了饭后的谈资,真是大快人心。我推着那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畸形的轱辘,夕阳里仿佛还有指指戳戳———"那个小崽子,车骑得飞快,闯红灯还逆向行驶,撞了人,把车都赔给人家了。"
之二:多年前第一次玩"小鱼池",强烈的好奇打败轻微的恐惧,驱使我将双脚伸进不大的水池,正襟危坐。池子里貌似可爱的小鱼,循着双足散发出的异味,成群结队而来。在它们眼中,两根粗壮的肉柱"顶天立地",底下5个短爪间的味道十分诱鱼。温水浸泡下,表面的死皮和皮垢渐渐浮起。"爆米花做好了,大伙儿上啊!"终于有一条勇敢的小鱼,凶猛的咬上来。随后,大部队纷纷上嘴。于是,我两条腿被密密麻麻的小嘴包围了,啃食着。那是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带些微微的痛。
有趣的视觉效果和新奇体验,令我迅速成为全场焦点。于是,除了双脚被一群鱼包围外,我又被一群观众包围。"嗨!哥们儿,疼不疼啊?""肉麻得了,阿要咬出血哟!""倒是可以治疗皮肤病呢,就像在按摩吧,舒不舒服啊?""哎,怎么我这儿一条鱼都不来呢?""估计他有脚气病吧,小鱼最喜欢吃这种脚了。"~~面对层出不穷的灵魂拷问,我不知所措。这些言语或善意、或调侃、也有带着刃和锋;那些目光有好奇、有关切、也有嫌厌和灼灼。我是唯一的靶标,一句句一道道都"啃噬着"我继续的耐心。终于耐不住了,对周遭报以礼貌的微笑,拂袖而去。鱼儿散去的同时,人群也散去了。
这就是我被围观的经历。不大的事儿,却也能见微知著。围观需要三个要素,首先是能引起关注的热点,其二是由此引动的"围"之人群,其三是人们"观"之行为。在资讯和传媒发达的当下,围观的现象已不局限在现实中,更多的发生在网络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桎梏。热点多如漫天繁星,"围"之人群时刻在线,"观"之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由此构成新的热点、引起更新的更广泛的围观。
这样的过程经过剖析后成为一种运行模式,被有心人利用,比如我。我将我的故事写下来,分享给大家,有请"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