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静夜思到圣经論語诗教

2020-12-09 11:18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礼乐诗教范例


        正宗儒学 洪南风。这个静夜思,是在做示范教学的时候,用的一个例子。技术上,因为静夜思的知名度够,在一般大众的认知基础上,来进入诗歌的世界,比较顺利。那诗歌本身有节奏、音色、旋律、韵味跟文字意义等等。还会有个人演唱出来的特色。需要开口练习,是诗教完整的必要。


实际传教中,童子要开口哼哼唱唱,每一个都是怡然自得的样貌。要是青少年或是成人,就会有所顾忌。也因为少年最重要的是志向,成年人则会有许多的考量。面子或里子,专业或业馀,未知或熟悉,都会有所影响。


论语里面的例子。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阳货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与之论述。又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又以歌来示教!


曾经人们,吝于开口?因为文化断层,教育被乱套的原因,所以某些地区,没人这样教过,也没有人懂。这都要把观念弄清楚,心态摆正确的!圣经论语就有完整的教导。


每个人都适合歌唱。完整进行诗歌教育时,是没有人会唱歌不好听的,除非是选了,不适合你声音唱的歌曲。


再者,人们在不刻意的状况下,也想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那些不同的曲风,也都会影响,第三者的聆听感受。在不具教育共识的情况下,不会常常见到有效的对应。这就像是要选一双鞋子,或是在餐厅,点菜的时候,一样的心情。

所谓的,适合或不适合?是以未经雕琢的你,来作标准评判的。你的原形就是你的真心。你的理解,是你的意识。你能真实理解自己,才会有阴阳相契,持续光亮的产生。本性与志向两相合和!这才是真实的志愿。如果没有这一个步骤,那你所曾经表达过的,不过是你的习惯或是欲望。


这个检测的步骤,不能够在已知的状况下进行,否则会失效。因为一但有参杂其它讯息,都难保其准确和真实。尤其是成人的世界里,受到各种添加或刻意,原先的精神样貌,会有不同程度的模糊。


借由这个歌咏路径的练习,就能直达你的真心,找到自己的特性,清楚自己。所以,寻找你自己适合的歌曲很重要。准确来讲,是歌曲的曲风和曲调,会引发不同的感应。


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样一来,诗可以兴。兴发志愿,清楚真心原样的功能,才会明显!


正常的状况,是有道德的先生给予辅导,来帮助你发现自己。这跟知识灌输型的教师不同,而且当代吸收知识的行为,因为科技工具的进步,而变得非常容易。这会让提供知识的教师,价值性变低,甚至没有意义。


你必须要能够,发现学者的需求,那跟他心中的特性,然后透过完整的诗教,就能够产生一种联觉的思想系统,完整的世界观。养德从道,复性天真,明白尽兴,识相知音。推崇儒鼎,立己行仁。


诗教可以兴发志愿,你的志向不是别人的志向,要完整进行的,怎么会有套调的行为呢?套调在成仁养志中,是错误的操作,不仅没有价值,还有破坏性。


曾经一位学生就回馈说,先生,您编出来的曲调,怎么听来听去都一样呢?这就对了。怎么说呢?个人编的东西,当然有个人的风格,是因为已经清楚,自己的模样,所以旁人看来,总会是同一种感受。


就在于此时此刻,用套调的诗歌,已经经过人为的解读了。是无法感应真实,引发志向的。是人的原生创作,才会附上那人的意念。

而且个人的风格与调性,也不是仅凭单一指标,就能够呈现出来的。

这个诗歌,有发声、有气息,有情感和节奏,意念寄讬于文句、编成旋律又带有动作,这样的才成为乐。


经过不同程序,还会一模一样的成形?那是娱乐表演用的作动,不在志向发隐有作用。这不用讲文字义理或平仄?因为文字是人类社会的后天发明。那并不是不学而能的东西!


学问是一种德性成长!你要是给同样的答案,对于个人心志的健全来说,是一种破坏,是一种压榨。举例一段文字观看十秒钟后作说明。 

        人在看文字的候时,会把文句自排动好,字形出发声音行进认知。不信你读重这段文字,会现发顺序是乱的。

你理解在刹那间,被意识制约了,所以不真实!

在君子成仁的指标下。抄袭的、套调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作弄。一些人的推广或炮制,那就表明了一件事,不周全的人呼应不周全的东西。不足以养德成仁的层次,那也不在圣经论语的教导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不知言,无以知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己、知人、知命,育德成仁的途径,是由礼乐诗教的完整学习来达成的。


对应有层次,用力有先后,熟成有阶段。基于不同的成长经验,由小到大,由独到众,然后小道可观,大道同归,这都一同指向王道精神,达到整体气氛的和谐。过程中基于人的共性,就会有联觉的体会,会延伸出一个大统一论。使得人我有一体感。


例如今年的瘟疫。一时一地一人的健康,是同等重要的状况,都会影响到众人多地长久的情形。


乐音施教于众人,只是程序相仿,境界会殊途同归。对于大众推广的,不是用某些自认为好听的东西,那是错误的!


论语中的例子。子路跟孔夫子问说,闻斯行诸吗?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夫子针对子路来回答。子路这个人冲动,夫子就教导他,听到了话语,也要和父母兄弟讨论才可以。同样的问题,却示教另一个学生说,要马上去做。因为学生的基本性情不同。


化到乐音当中,两位学生,同样击鼓,其中的速度与音量,就会有不同表现。每个人的声音,和对旋律的感应,会代表个人的某些特性,从中观察分析比对,那了解自己的工程,就会做到了。


那么,夫子这个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对个人的性格了解之后,然后对症下药,促进和谐的一种方式。这称为予与之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不同气息,世界上一方水土一方人,个人的成长环境,跟习惯风气也有所不同,在夫子传道列国,也收集了这个各地民歌之后,就隐含这一个道里了,更成为垂教中土的基础。


老师是为了要引出你的特性,帮助你成长,能够健全。然后让你的思想有一体感,在这个天地人的概念上,达成一个叫作和谐的目标。心中和谐,世界就美丽,世界不和谐了,心智就会反映。人我和谐了,那就不容易出问题。


那每个人的心情心智,特性跟习惯都会有所偏重,透过论语中所陈列的各项指标,来达成德性的完整。经过长善救失的方策,来有计划性的迁移进退,达到小成或大成的阶段。


如果还在关上门,自修自得的阶段,那可以不用客观的标准。怎么适合,能周全进行就好了。这是一个状况。


不过,停留在自修自得的层次,很难会意识到大众的需要,去推动建设。更何况,是未修、未得的人呢?


在处理完志向之后,也会有大小格局不同的分析。小才大用,大材小用?都是过犹不及也的问题。


通常在,自己信心未建立,行为青涩的时候,需要有教师的辅导。教学过程,也会分有面对个人,面对学生团体,或是社会大众,或议论内容或建设行为等等,种种不同的层次范围。


自发的自信心,能持续发光的惟一途径,就是整体互相契合的状况。


       对于全盘不了解,对于文化现象不敏感?这样是没有办法继承时代的运转!就像在台湾,文化的变动性,相当大。不同的现象,会有不同的含义。炎黄周孔的子民,海内外的变化,近代以来,便充斥着许多,关着门的异想天开。不在道脉上的东西,不会产生真实的力量!文化,不是个人的事情。如果是个人的事情?那就只是一种猜测的想像。能够普及众人的,才是有效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名人说过的话,枪杆子出政权。那么政权决定经济,经济决定民生,民生健康就是百姓日常。而那枪杆子好不好用?又决定于科技,科技来自于教育。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坦然千百年了,还是一种正确!是先秦汉唐,宋明至今,历久以来的睿智合群,在知行运作!是众人耳聪目明,身体力行,饱满德性,才会推动循环,创建了伟大的事业,真实了文化的龙脉,因此才会留下刻痕。


在不同阶段,有所用力的人,是处处看得到,但是没有整体感,常不能正中道义?那些所谓工作有效?就只是昙花一现的迷幻药。坐的是牛车,以为把镜子擦亮,就会变成坦克?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那一种精神胜利法,在国家国民的层次,可以用在消化多馀,错误的热情。间接造成部分稳定。而在大大小小的稳定中,要是没有进步?那就会造成堕落!要在正常健全的轨道上运作,这种精神胜利就必须摒除!这样的道路,就是周孔所遗的与宗教之间的区别!儒门千年素王圣人,这些是人去做出来的事情!因此不是上道的人,就不可能有功德事业的发生!南风阵阵至于儒门。


国力不扎实,有多少是教育不成熟所导致的?国格不大气,又有多少是,学问不精进,科技没创新,所遗留的伤病呢?

静夜思到圣经論語诗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