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轨道交通规划历程梳理
一、大庆市申报轨道交通是否够格?
大庆是黑龙江省的一座地级市,是东北地区GDP第5、市区常住人口第7的城市。大庆市目前的情况符合国办发〔2018〕52号文件对申报轻轨城市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两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在人口方面不符合要求(144.44万,不足150万),线路客流量也许亦不能满足申报条件。
二、大庆市市轨道交通首次公示前的发展历程(2017年7月之前)

大庆市的城市格局比较特别,是典型的双核心城市,城区西部为让胡路区、红岗区管辖范围;城区东部为萨尔图区、龙凤区管辖范围,两核心距离在20公里以上。两城区中间除火车站附近的小片区域外,均为油田开采区。两个主城区的人口均在60万以上。
由于滨州铁路线和哈齐高铁以西北-东南方向斜穿大庆市,导致西城区的大庆西站位于西城区北端,而东城区的大庆东站位于东城区南端,大庆西-大庆东间开行的动车组对于解决东西城区间交通问题的作用很小。西城区西侧的通让铁路线为单线铁路,沿途车站多与城区有一定距离,故该铁路也不能解决西城区南北向的交通问题。
基于大庆特殊的城市结构,早在90年代大庆市政府就提出过发展轻轨改善交通状况的构想。从2000年开始,公开资料显示大庆市政府开始有目的地开展轻轨建设的前期工作。
2000年,大庆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大庆市轻轨交通专项研究》等文件。[1]
2004年,论证环城轻轨等项目。[2]
2006年,规划论证城市轻轨项目。[3]
2008年,规划论证城市轨道交通。[4]
2008年9-10月,负责大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大庆市建设局,与负责前期规划研究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接,该公司根据《大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拿出了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意见及建议。此时待提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听取汇报后决策。但也面临着落实项目前期相关咨询费用的问题。[5]可见此时有修建轨道交通的意愿,但并没有真正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相关项目研究。
2008年11月18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指出:“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上获悉,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被列入2009年城建60项重点工程之一。”[6]
2008年大庆市政府对规划轨道交通突然的热心有其现实原因。其一是因为此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基建来刺激经济。其二是2008年9月末,大庆的隔壁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正式动工,这标志着黑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也标志着大庆的轨道交通开工有了政治上和技术上的双重可行性。
不过,大庆轨道交通的规划工作并没有在2009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从2009-2010年的公开报道中可以一窥其原因。首先是2010年5月,大庆党政代表团在考察上海的报告中提到“超前谋划地标性建筑、石油文化遗址公园、城市轻轨等项目”[7],表明当时大庆发展轨道交通还被视作是“超前谋划”。当年7月,当时的大庆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市启动了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列为2009年重点推进的论证项目,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经过论证,轨道交通较轻轨、地铁更适合我市市情(注:原文如此),更加节能环保。我市已经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他们将于7月底来庆,对可行性进行评价。”谈话里所说的“轨道交通”,很可能是重庆单轨等形式的轨道交通,大致是在说即使轻轨制式的运量和投资也超出了大庆的实际需要。同年秋冬的规划中,市政府仍把大庆轨道交通作为远期规划,“远期规划发展快速公交、城市轻轨,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格局”[8],“建设以世纪大道为依托,以东西城高铁枢纽为核心的中央交通走廊将近期以铁路和快速公共交通(BRT)为载体,远期辅以城市轻轨”[9]。对于人大代表的建议,2010年12月市政府做了比较模糊的回复:“目前我市已经启动了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并已经正式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现在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已经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制也已经接近尾声。项目的承办单位拟近期来我市汇报项目论证的有关情况”[10]。
2011年9月,在“十二五”相关规划中,首次出现了大庆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该初步规划内含1条线路,线路起始于大庆市铁路客运西站,止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沿途将设车站13座,建设控制中心和车辆段各一处。轨道交通全长约33公里。[11]这一规划有可能是西南交通大学所作,但没有太多其他的公开信息。
此后直到2015年,大庆轨道交通工作都比较沉寂。在大庆市交通局《大庆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0-2020》中也有规划方案,内含8条线路,全长186.6公里。当然,这些规划方案并未经过充分论证,但其与2017年首次对公众公开并征集意见的版本有一定的相似性。
2016年开始,大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新纪元。这一年的背景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东北经济从2014年之后的衰退进入第三个年头,大庆市经济发展亦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市政府试图通过投机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其中一个重大项目就是轨道交通。
2016年7月13日,中铁咨询中标大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项目。中心城区线网规模约160km,初期1号线长度约32km,近期线网规模约125km。[12]同年9月,大庆市城乡规划局为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深入居民家中的出行情况调查。[13]
2017年6月,一则大庆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新闻通稿中报道,“会议听取《大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进展情况的汇报。强调,提前谋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实力、凝聚发展信心、积蓄发展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启动好规划,并研究好综合交通运输组织方式,还要同步考虑建设、资金、运营等模式。”
2017年7月10日,大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成果公示。当天,大庆主要官方媒体都对此做了公开报道。大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正式公诸于世。
2019年2-5月间,大庆市政府先后发布大庆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大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沿线用地控制规划(草案)》、大庆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5年)及线网规划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等。并开始进行一些地质取样工作,大有要甩开膀子干的意思。但是随后陷于沉寂。
三、线网的迭代与工作推进(2017年7月-2019年)


这两张图片是2017年7月大庆轨道交通规划公示所采用的线网图,也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唯二两张大庆轨道交通规划的线网图。网络上许多有关大庆轨道交通的自媒体内容及讨论、制图都运用了以上版本的线网图。
不过,几乎没有人指出,2019年初大庆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公示时,和本图的内容有不少区别。也就是说,这张图仅仅是首次公示的线网图,如果2019年后大庆轨道交通真的开工,和这张图的内容也是有差异的。
此后我还发现了另一张线网图,这张图较为模糊,且似乎被裁切过,但是其符合2019年版的规划。

为什么说后一张图更接近新版的规划呢?主要是因为2号线的走向。2号线的走向在2017年时途径乘风大街,而2019年时则改为走东湖街。但是这张图和2019年一期工程的公示也有不同,因为一期工程的1号线到龙七路站,其中经过大庆东站,而这张图的1号线则往高新区方向去,三永湖-龙七路区间属于3号线。
从2017年成功公示到2019年的一期工程,大庆轨道交通的规划还有什么变化?
(1)线网走向
在2017年版和2019年版规划中,三永湖站都是1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两版规划的区别主要在1号线和3号线在三永湖站以东的走向上。2017年版规划1号线从三永湖站向东进入火炬新街、新风路,进入高新区工业园,3号线则沿世纪大道、凤鸣街,经过大庆东站进入龙凤大街。2019年版则将两条线路的东部调换了一下,使得1号线对东西城区的沟通更为直接,而3号线则成为在世纪大道以北的东城区内部运行的线路。
(2)工程内容
2017年版计划一期工程是1号线的大庆西站-三永湖和3号线的三永湖-大庆东站。由于1号线和3号线的线网调整,这两段实际上都是1号线的组成部分。2019年公示的一期工程1号线向龙凤地区有所延伸,并增加了原计划3号线二期的一部分。
(3)站点调整
1号线的一期工程是大庆西站-龙七路站,龙七路位于2017年版规划龙华小区和炼油培训中心站中间。位于龙凤大街和卧龙路交叉口的炼油培训中心站不大可能不用卧龙路而用龙七路命名,同时也不可能在1公里的范围内同时出现三个站点。因此笔者猜测可能是将此处的2站改为了1站。
由于1号线一期工程是22座车站,龙凤大街上2站变为1站后,也就意味着其他地方多了一个车站。考虑到青龙山地区的人口密度,很可能是在大庆东站-大庆四中区间增加了一个站点。
3号线一期的站点应该没有明显调整。
(4)铺设方式
在2017年版的公示中,大庆轻轨在城区部分主要采用了地下铺设的方式。

按这张图来看,1号线一期工程只有在油田公司以东、万达广场以西部分采用地上线路,这部分只有12.4km;3号线一期工程为全部地下线路。但是根据2019年的公示情况,1号线一期高架段长约15.0km,地下段长约17.3km,过渡段长约1.6km;3号线高架段长约6.1km,地下段长约2.1km,过渡段长约0.3m。众所周知,同一处路段的地下段的造价要高于高架段,这应该也是为了减少造价而增加了8.7km的高架段线路。
考虑到城市景观、道路现状等情况,笔者猜测1号线大概是在凤鸣街段将地下铺设改为了地上铺设。考虑到其长达1.6km的过渡段,应该确实是有两部分互不连接的高架段存在。而3号线则毋庸置疑,是建设路以北的学伟大街路段轻轨全部改为了地上高架。
四、从人口、财政和客流的角度谈谈可行性
(1)人口不符合要求
轻轨建设对人口有一定的要求。在2017年公示中,就已经提到了人口问题。当时采用的2016年数据显示,大庆城区人口16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32万人,现状不满足申报标准,公示中预期2020年规划人口满足轻轨标准。2018年52号文未改变轻轨建设要求150万市区人口的标准,很多人误解了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市区人口的含义,将市内所有区的人口相加,认为大庆人口市区人口有175万,应符合该标准。从大庆轻轨规划的服务范围来看,红岗区和大同区两区人口不能算在市区人口范围内,市政府在2017年规划中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将这两区人口算在其中。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中心城区的让胡路、萨尔图、龙凤及高新区人口总计144.44万,不符合150万人的要求。
(2)财政预算不充裕
2019年的一期工程公示首次提到了工程造价预算问题。一期工程拟建设1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工程,规划采用轻轨制式,线路总长度42.4km,总投资206.22亿元。这其中还包括1号线的一个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3号线一期与1号线共用车辆段)。这里多说一句,按2017年版的公示,1号线位于通让铁路以西的
三十六中车辆段是全面修基地,也是整个市区线的综合维修及培训中心。3号线设有大庆东站车辆段,具有重点修段,停车列检的功能。但是由于2019年一期工程大庆西站-三十六中段并未进行修建,加之1号线3号线东部线网的调整,实际建造的应该只有大庆东站车辆段。
大庆轻轨的预算约4.86亿/公里,低于哈尔滨地铁3号线的8.32亿/公里,高于全高架的长春轻轨8号线的3.14亿/公里。考虑到确有很长的地下段,应该说这个造价不算贵。但是对于大庆市财政来说,这个造价还是偏高。按2017年公示情况说明,大庆每年可投资32.5亿用于建设轻轨,此后数年,大庆的财政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没有大幅度增长,年财政收入仍未突破200亿。按年投资30-40亿来算,206亿的工程也要5-6年才能实现,这一工期实际上偏长。而市政府也将因此花掉相当于一年多的财政收入。
此外,大庆轻轨经过的地区大多为建成区。根据2023年两宗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情况看,大庆卖地(建设商品房用)的价格大约在1000-1300元/平米。大庆轻轨一期工程沿线空置土地不到2平方公里,即使相关土地升值50%,按1800元/平米拍出2平方公里土地计算,大约土地出让金收益约36亿。考虑到现实情况,能实现50%就算不错。相比于206亿的工程建设款项,土地出让的收益也相对有限。
(3)客流不足
按2018年52号文的要求,拟建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0.4万人每日每公里,由于大庆轻轨1号线中间途径10公里左右的油区,计算这一指标时会有相当的不利因素。
根据2017年的估算,市区4条线路冬季平均客流强度为1.03万人/公里,非冬季为0.92万人/公里;冬季每日客流出行量为93.7万人次,非冬季为83.6万人次。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冬季14.1%,非冬季12.4%。放在现在,这一数据恐怕难以实现。在该预测中提到,常规公交冬季出行比例为24.5%,非冬季为22.7%。也就是说在4条市区线全部建好之后,轨道交通出行人次大约是常规公交出行的54%-57%。根据大庆晚报的一则报道,大庆两家常规公交公司中较大的一家客流量在2021年为每日12.7万人次[14],即使两家公司客流量相当,2021年也只有每日25万人次的客流量。即使考虑到疫情防控结束客流恢复,客流翻倍,也只有每日50万人次。这和预测的轨道交通83-93万人次的客流量相去甚远。假设常规公交客流不减,那么轻轨的客流量大约是每日25-30万人次,相当于原估算的30%左右,由此平均客流强度应该无法达到0.4万人每日每公里的要求,可能连0.3都达不到。经过计算,大庆修建轻轨的客流可能大概率也达不到52号文的要求。
五、大庆轻轨报批曾经走到了哪一步
自从2017年以来,就有很多大庆市民比较关心大庆轻轨报批走到了哪一步。从一般程序简化来讲,修建轻轨要先报省政府审批,通过后再报国务院发改委审批。网上也有很多小道消息称大庆轻轨审批或通过,或被驳回。大庆市政府在公开问政渠道多次表示需要报批,但未说明进展情况。
不过,在大庆市政府网站和问政平台上,可以一窥大庆轻轨的推进情况。从报批情况来看,大庆轨道交通项目其实并没有报批到省级部门。2021年开始基本原地踏步,轻轨规划2022年后不再作为重点工程推进。在大庆各种“十四五”规划中,也未再提及轨道交通建设。当然,这与“十四五”期间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审批收紧也有很大的关系,规划一件毫无可能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六、规划规划,墙上挂挂
2023年6月13日,黑龙江省政府网站发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
19.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建成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谋划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开展大庆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哈尔滨市政府、大庆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经历了耗资不菲的折腾后,对大庆轨道交通的谋划终于又回到了10多年前的原点。
参考
^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庆年鉴200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387页
^《2003年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7年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大庆市县区领导联合包保重点项目9~10月份推进情况》
^《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明年正式启动》
^大庆党政代表团《关于上海虹口、青浦、松江三区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构建现代道路交通体系的若干意见》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市政府承办人大建议近八成有明确答复》
^大庆市人民政府.大庆市 十二五 规划汇编 上.大庆:大庆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336
^中铁咨询中标大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https://www.cec-cn.com.cn/tabid/64/InfoID/1128/frtid/40/Default.aspx
^2016年9月6日-8日市城乡规划局将开展居民出行入户调查 https://dqnews.dbw.cn/system/2016/09/05/001129547.shtml
^大庆晚报:《大庆公交,让市民出行更美好》 https://mp.weixin.qq.com/s/CXO-mKlRguWZvlVkYvCb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