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护城河与新项目
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是,我的那个10大成就是不是写早了。比方会不会有啥别的东西突然在这个月剩下的时间,或者说剩下的半个月中突然蹦出来,然后让我觉得,哎呀,这个排名做早了。 刚才散步回来的时候,我又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首先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即体量很重要,而且它大于意义。我之前那个等式: 成就 = 体量 x 意义 AP拉丁语,意义分可以拉满(10分制就是10分),但体量太小了,毕竟到现在也才只做了一个月,那我最多最多就给它打2分,所以成就 = 2 x 10 = 20。 对标AP拉丁语,我们拿现代希伯来语为例,意义分,它可能也就7、8分,我觉得它远没有拉丁语有意义,而也许国内做这个的太少,还能给它扳回一城,我们就拿它当8分吧。但它整整折磨了我一个学期,从二月份昆明接到这个工作,到五月底六月初,学生考试为止,我投入了多少精力,忍受了多少压力,录了多少视频,我觉得体量是几乎拉满的,我打9分。那么: 成就 = 8 x 9 = 72 那可不就远甩AP拉丁语几条街了吗? 但又没有被遗忘的,需要补遗的?有。从8月份开始,北京那头的拉丁语课程就算漏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一个学期,从第一册做到了第二册前半。它比较吃亏的是比较躺在舒适区,因为与其他成就相比,其他成就都是突破性的,是全新的,甚至第一成就是深刻改变整个人生方向的。那我给北京的剑桥拉丁语课程打分就成了: 成就 = 9 x 3 = 27 而有一个我觉得与之难分伯仲的是通用希腊语课程。其实发轫并不比剑桥拉丁语早,我是在西北行,或者说是在河西走廊的张掖给这位新的初级课程学生上的第一课,而十月份又收了一个。后者使用的是孟恩思的练习册,而且到目前为止只是用他的练习册,这是一个比较创新的事情。至于中级那边,我们也差不多是在暑期开始的,到目前为止,中级也差不多进行了2/3了。 如果把两个学段的东西打包来评,有点耍赖,但或许就成了这样: 成就 = 9 x 7 = 63 吃亏在于初级阶段的课跟剑桥那边一样,没有什么突破,算是舒适区。中级有所突破,但也比较有限。或许最硬核的是把《加拉太书》给整完了。 今天中午的时候我买的这批新书有一本到了,薄薄的一本《生物学拉丁语基础》。这个东西我希望不三分钟热度,把它能够完整码一遍。算是AP拉丁语以及之前七次温州博物馆之旅的衍生物了。 此外,西班牙语课又调到今晚了。我们的第三章完成了大约2/3。硬核仍然硬核,但我觉得满满地我也在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而我也希望再往后的那四章,能够有舒畅感。能够觉得不那么难,甚至手拿把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