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低成本地做好出海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不差钱的大公司,如华为和迈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难事,只要企业一把手有这方面的基本意识和素养,舍得投入,请最好的企业IPR和代理所,给员工一定的激励即可。但是对于初创团队和小公司,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企业IPR,找不到靠谱的代理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呢?
这个答案,我觉得还是要初创团队和小公司的一把手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意识和素养(一把手是真的辛苦,哈哈),同时找到靠谱的代理机构(既靠谱价格又不贵)。

对于出海的产品,其知识产权保护比国内要更加困难,信息更加不对称,五花八门的费用更多。这篇文章来科普一下对于出海产品如何低成本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为啥要强调低成本呢?因为创业和投资的核心不就是以较低的成本去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吗?
一、传统的国际申请——《巴黎公约》
最传统的国际申请方式是通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申请人在中国正常申请专利后,在12个月内享有优先权,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起相同专利的申请。《巴黎公约》适用于中国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对于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由于美国等大部分的国家没有实用新型专利,所以就作为发明专利来申请。
《巴黎公约》的缺点在于:(1)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申请人必须同时准备不同语种的多份申请文件向不同国家分别提出申请;(2)优先权的时间只有12个月。
费用方面,每个国家的外观专利需要1-2万人民币;美国和日本的发明专利需要6-7万人民币,欧盟整体需要10万人民币左右。

二、PCT国际申请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根据PCT的规定,申请人用一种规定的语言、提交一套满足形式要求的申请文件向同一国家专利局提出申请,即可在所有PCT成员国都具有法律效力。PCT成员国已经包括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
在中国进行PCT国际申请可以使用中文或者英文。
申请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申请人在中国正常申请专利后,在12个月内享有优先权,再进行PCT国际申请(《巴黎公约》的优先权也适用于PCT申请);二是直接提出PCT申请。
PCT国际申请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在国际阶段,只需要缴纳1万元左右的官费和少量代理费即可,然后在三十个月内确定需要进入其国家阶段程序的指定国的名单;在国家阶段的费用和流程与传统的《巴黎公约》申请基本一致。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PCT申请只适用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不适于外观专利和商标。

三、外观专利的国际申请——《海牙协定》
由于PCT申请不适用于外观设计专利,因为还有专门适用于外观专利的《海牙协定》。《海牙协定》的全称是《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当只需要申请1个外国国家时,通过《海牙协定》申请外观专利和传统的巴黎公约方式费用基本一致,都需要1-2万人民币;如果申请多个国家,则通过《海牙协定》申请明显比较实惠。
海牙协定的主要内容和PCT申请类似,申请人用一种规定的语言、提交一套满足形式要求的申请文件向WIPO国际局提出申请,即可在所有《海牙协定》成员国都具有法律效力。
通过《海牙协定》申请也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申请人在中国正常申请外观专利后,在6个月内享有优先权,再通过《海牙协定》申请;二是直接通过《海牙协定》申请。
不过由于《海牙协定》的优先权时间较短,而且外观专利的申请费用本身就不贵,所以一般是直接通过《海牙协定》申请。
注:中国在2022年5月5日才加入《海牙协定》,所以大部分的专利代理机构对此都还不熟悉。
四、关于具体的申请费用
前面提到了申请1个外国的外观专利费用需要1-2万人民币,不同国家的费用明细还有区别,下面深圳某家代理机构给出的美国外观专利申请费用,具体数值仅供参考。
小实体的评定标准(符合任意条件均可):
(1) 个体自然人;
(2) 公司人数不超过 500人(含子公司);
(3)非营利机构(如:大学)。
微实体要求在小实体的基础上,还对在美申请专利数量和申请人收入水平要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公司人数超过 500人的大实体的申请费用更贵,这里面没有展示。
美国外观专利正常申请流程需要12-24个月,加急的话只需要4-12个月,但是需要额外付一笔加急费用。
在审查阶段,答复一次专利局的审查意见需要2000元,如果专利局没有下审查意见,那么这笔钱就省下来了。

五、如何低成本地做好出海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介绍完了上面的基础知识,现在可以总结一下如何低成本地做好出海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对于产品的外观专利,由于优先权的时间比较短,国际申请的费用并不贵,建议一直在产品的销售国进行申请。如果确定是在单一国家进行销售,如美国或者日本,那么通过传统的《巴黎公约》申请即可;如果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则通过《海牙协定》申请更加方便,费用也更低。
对于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建议通过PCT申请的方式。如果企业有了一定的实力,例如一年有了几百万的营业收入,那么可以直接通过PCT方式申请;如果还只是初创团队,那么可以先正常在中国申请,然后12月内再决定是否进行PCT国际申请。
通过PCT方式申请的优点:(1)前期PCT国际阶段的申请费用较低,一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可以控制在3万以内;(2)有30个月的考虑时间,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完成产品的PMF之后再决定进入PCT国家阶段流程。

当然这种打法也有问题,那就是获得专利权的时间变长了。在专利申请之后和授权之前这段时间,专利处在一个临时保护期。如果竞争对手在这个期间在众筹或电商平台发布了侵权产品,我们是不能要求平台下架或者发起法律诉讼的,只能收集对手在这期间的销售数据,在我们获得专利权之后再追回收益。但是这样从商业竞争来看就慢了别人半拍。(用围棋的话说就是失去了先手)

所以,尽管有30个月的考虑时间,在我们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之后,应该尽快让申请的专利进入PCT国家阶段流程,只有获得了一个国家的专利权才有真正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