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球菌
球菌大多数是非致病菌,少数对人致病称病原性球菌(均引起化脓性炎症,也称化脓性球菌)。
G+球菌——葡萄球菌(金葡菌)、链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G-球菌——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葡萄球菌
根据是否产生凝固酶,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致病菌,根据噬菌体再分)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一、生物学性状
G+ 球形、葡萄串状排列
“四无”——无菌毛、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营养要求不高,肉汤培养基均匀浑浊生长,普通培养基——金黄色菌落,血琼脂平板形成透明溶血环(β-溶血)——溶血菌大多有致病性
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鉴定致病性)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SPA):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SPA可与IgG(除IgG3)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而IgG的Fab段与特异性抗原结合。①与吞噬细胞争夺Fc段,降低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②含有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的协同凝集试验用于抗原检测
2)荚膜多糖、磷壁酸
抵抗力:无芽胞菌抵抗力最强,耐干燥、耐盐、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葡萄球菌中金葡菌致病性最强
1、致病物质 1酶5素
1)凝固酶:
游离凝固酶——凝固血液
结合凝固酶——是纤维蛋白原受体,细菌凝集
①血液凝固
②抗吞噬
③病灶局限
④凝固酶试验——鉴别致病性
耐热核酸酶:测定致病性指标
2)葡萄球菌溶素:α溶素——溶血;损伤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等。
甲醛处理α溶素制成类毒素。
3)杀白细胞素: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4)表皮剥脱毒素:表皮与真皮脱离
5)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热稳定性强(100℃30min)、可抵抗胃肠液。
超抗原。结合肠道神经细胞受体,刺激呕吐中枢——急性胃肠炎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2、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炎症(局限、界限分明)
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
内脏器官感染
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肠毒素,呕吐为主,一般不发热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皮剥脱毒素
3)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1,使用月经塞的经期女性:高热、呕吐、腹泻、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低血压、心衰、肾衰
三、免疫性


²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链球菌
G+,链状排列(A群链球菌)或成对(肺炎链球菌),
分类:
1)根据溶血现象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半透明、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条件致病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透明、界限分明溶血环——β溶血,致病力强
③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不致病
2)根据抗原结构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β溶血
l A群链球菌——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
一、生物学性状
G+ 球形、链状排列
“四无”(幼时可有透明质酸荚膜)
M蛋白
营养要求较高(血清、血液、葡萄糖)血清肉汤培养基呈长链状,管底絮状沉淀;血琼脂平板——β溶血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区别于肺炎链球菌
抗原构造:
1)多糖抗原(C抗原):分群
2)M蛋白:A群分型依据;和心肌、肾小管基底膜有交叉抗原。
3)核蛋白抗原
抵抗力:
不耐热,对消毒剂敏感,耐干燥,极少耐药。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1、细胞壁成分
1)M蛋白:类菌毛(黏附)、类荚膜(抗吞噬)、与心肌和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抗原——诱发超敏反应: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2)脂磷壁酸、F蛋白——黏附、定值相关
2、溶血素
1)链球菌溶血素O:对氧敏感(失去溶血能力),加入还原剂可逆转。有抗原性。
活动性风湿热ASO效价超过1:400
抗O试验——辅助诊断风湿热
2)链球菌溶血素S
对氧稳定、无抗原性、形成溶血环
3、猩红热毒素/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基因来自温和噬菌体
超抗原——毒性休克综合征
4、侵袭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血)、链道酶(稀释脓液)——SK-SD皮试
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
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丹毒、淋巴管炎、痈——病灶界限不明显,脓液稀薄,细菌易扩散。
咽炎、鼻窦炎、产褥热
2、毒素性疾病
1)猩红热:10岁以下儿童多发。常继发咽炎。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发热、全身弥漫性红疹伴明显脱屑。
2)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3、超敏反应
1)风湿热:常继发于A群链球菌引起的咽炎。
关节炎、心肌炎
2)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少年。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Ø PYR试验阳性为A群链球菌
三、血清学诊断
1)抗O试验——辅助诊断风湿热
风湿热:ASO大于250单位
活动性风湿热:ASO大于400单位
2)DICK试验——辅助诊断猩红热
红斑直径>1cm——阳性,无免疫力
无反应或<1cm——阴性,有免疫力
Ø 青霉素G首选治疗A群
l 肺炎链球菌
居于鼻咽腔的正常菌群,少数致病。
一、生物学性状
G+ 成对双球 厚荚膜,“三无”
营养要求高。血琼脂平板——α溶血
产生自溶酶——菌落中央凹陷:脐窝状;液体培养基:先浑浊后澄清
可分解菊糖,可被胆汁溶解——鉴别诊断A群链球菌
抗原构造:荚膜多糖抗原——分型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1、荚膜(主要)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O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可建立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三、鉴别试验
1)菊糖发酵试验
2)胆汁溶解试验
3)奥普托欣(抑制)试验
4)动物毒力试验
5)荚膜肿胀试验
l 草绿色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龋齿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奈瑟菌
G-双球菌 无二毛,有荚膜、菌毛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血清、血液)巧克力色培养基,露滴型菌落,无溶血环。
抵抗力非常弱(四怕,怕冷怕热怕光怕干),消毒剂敏感
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l 脑膜炎奈瑟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产生自溶酶。

一、致病性
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内毒素(即脂寡糖,主要致病因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呼吸道传播,6月~2岁
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
少数引起爆发性流脑
二、体液免疫为主。

l 淋病奈瑟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者位于中性粒细胞外
淋病——我国发病率最高的STD
产生耐药性
生物学性状类似脑膜炎奈瑟菌
硝酸银消毒剂
致病物质:IgA1蛋白酶
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引起淋病(乙类,无特异性疫苗),主要是性传播,也可间接传播(浴巾)
泌尿道和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
女性不孕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由产道感染,脓漏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