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占守型海防舰

2023-09-24 15:05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日本与苏联对于传统渔业资源的需求都在提高,两国渔民在边境海域的纠纷日益增多,这个情况过了一个世纪也没怎么变。早期旧日本海军派出了大型远洋驱逐舰执行护渔任务,但是效费比太低,因此需要一款专门的经济型寒带巡逻舰艇。由于海军限制军备条约存在和预算问题,此类舰船直到条约失效后的昭和12年度第三次舰船补充计划(即③计划)才正式获批建造4艘,即占守型海防舰

占守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一种甲型海防舰,但其设计单位却并非海军舰政本部,舰政本部因为之前千鸟型水雷舰的问题,对于此类不到千吨的轻型作战舰艇避之不及,借口全力以赴设计舰队决战用舰艇,把任务推给了三菱重工新成立的本社舰船计划课,自身仅提供技术指导。因为是要在高寒高浪的北方海域运用,该级舰采用高干舷、长艏楼设计,配备有防冻装备以及取暖设施,船体的耐冰性能和复原性也较好,动力系统采用了舰本式22号10型柴油机柴油机而非一般的舰本式蒸汽轮机,主武备则为旧式驱逐舰上拆卸下来的单装型三年式120mm舰炮。

由于三菱的民间工程师们是第一次设计军舰,因此采取了许多保守且复杂的设计,导致这型原本主打经济性的千吨舰艇建造工作费时费力,四艘同型舰的建造工期全部超过一年半。首舰占守号(Shimushu)于1938年11月在三井的玉造船所(Mitsui, Tamano)开工,1939年12月13日下水,1940年6月完工;八丈号(Hachijo)于1939年8月在佐世保海军工厂(Sasebo K K)开工,1940年4月10日下水,1941年3月完工;国后号(Kunashiri)于1939年3月在日钢鹤见造船厂(Tsurumi, Yokohama)开工,1940年5月6日下水,1940年10月完工;石垣号(Ishigaki)于1939年8月在三井玉造船厂开工,1940年9月14日下水,1941年2月完工。

基本性能

  • 舰员:150人

  • 标准排水量:860吨

  • 满载排水量:1020吨

  • 舰艇尺寸:77.2m×9.10m×3.05m

  • 动力:2部舰政本部式柴油机,输出功率4200马力,双轴推进

  • 续航力:8000海里/16节

  • 航速:19.7节

武备

  • 三座单装120毫米/45倍径三年式舰炮(备弹450枚)

  • 两座双联装25毫米/60倍径九六式机关炮(1944年换装5座三联型)

  • 两条深弹投放轨(备弹12-60枚)

  • 一部机械扫雷具

  • 一部九三式水中探信仪、一部九三式听音器(1942年加装)

  • 一部76毫米九四式反潜深弹发射器(1943年加装)

  • 一部3式电探(1944年加装)  

       占守号服役时,日本海军正在全面准备南进攻略,该舰在第二遣华舰队短暂服役后就被编入了南遣舰队,之后在南洋各地从事各种护航和反潜任务,只是由于设计时的使用场景是北方寒冷海域,到了温暖的南洋有些水土不服。该舰于1943年3月被编入了第一海上护卫队,1944年10月下旬被编入三川军一旗下的南西方面舰队,参与了向激战地莱特岛运送增援和补给的运输行动多号作战,1944年11月25日,该舰在菲律宾海域活动的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伤之后返回内地修理,1945年4月10日转属大凑警备府属下的第104战队,在北海道方面活动。日本投降后,占守号被解除武装作为特别运输舰遣返海外的复员人员,1947年作为赔偿舰转交给苏联改名ЭК-31,直到1959年废弃拆解。

国后号服役后被编入大凑警备府,1941年11月第一航空舰队为偷袭珍珠港前往单冠湾泊地时,该舰参与了警戒任务;1942年被编入千岛防卫部队,同年6月参加了对阿留申攻略作战的支援行动;1943年参加基斯卡岛撤退行动;1945年4月,被编入第104战队,战后作为特别输送舰开始从事复员运输的工作,1946年6月4日,搭载了500多名乘客的国后在运输任务中途径静冈县的御前崎附近海面,因船员误把渔船的灯火当成灯塔的导引灯光,导致触礁搁浅,最后因救援失败该舰只得就地拆解。

另外两艘同型舰,石垣号在1944年5月31日即被美军潜艇击沉;八丈号在1945年5月11日被美军轰炸机重创后一直未被修复,战后被拆解。

上期链接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占守型海防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