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斟杯天涯,仍忆三晋之地

2021-01-13 22:02 作者:北交大山西招生实践团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山西南部。商的主要统治区是山西。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山西在春秋时为晋国,故后世简称山西为晋。

一.古韵并州 太原市

    汉武帝消除边患的同时,更是加强内政管理、巩固中央集权,例如,将太原郡等统归中央直接管辖,同时,在全国划分十三个刺史部,太原郡被改为并州刺史部,部治所在仍为晋阳。此外,山西省会太原,一个别称并州和一个简称并,首次出现。

    王莽篡权、西汉结束,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至今,山西上党地区,还广泛流传着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并以“天下都城隍”为明证,实际上,刘秀逃亡山西并无明文记载,更多地,属于民间传说,见于古籍记载的,倒是刘秀在河北、北京等地的逃亡经历。但是,刘秀对山西地区的重视一如前朝,并将自己的侄儿刘章封为太原王,又将太原郡改为太原国,作为防御匈奴威胁的重点。一直到了东汉末年,太原国或者说太原郡,经受匈奴再加鲜卑南下的无数次冲击。

 

    同秦汉相仿,隋朝经历了短短两代以后,就进入了令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大唐王朝。其实,特别引以自豪的,还有山西人,并且呢,自豪到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首先,山西,尤其太原,作为李唐王朝的起家处,拥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其次,中国人在西方被称为唐人、中国人聚居区在西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些都源于唐朝的命名与山西地区的古唐国有直接关联;同时,太原作为陪都,与长安及洛阳合称唐朝三都或者说三京。

二 .英雄厚土 吕梁市

    吕梁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初唐诗人宋之问,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等历史人物。

    近代以来,涌现出红军早期领导人贺昌、被毛主 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革命英雄刘胡兰、“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等杰出人才。

    吕梁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 日先锋军13000余人,发动了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红军东征期间,扩军8000余名,筹集军费50余万银元,红军东征成为我们党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点。

    曾是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晋绥边区首府,抗 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两大主力师挥师吕梁,创建了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吕梁所辖区域成为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成为华北、华中、华南等革命根据地同党中央联系的唯一通道,成为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天然屏障。

    饱蕴晋西北民居特色的蔡家崖古村,位于山西兴县城西5公里处。它曾是中共中央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晋绥分局、八路军120 师和晋绥军区、晋西北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根据地和大战略首府,当时被誉为“小延安”。古村有国家一级文保单位晋绥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司令部、分局、行政公署等机关便成立于此院。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贺龙等曾在这里居住,院内可见贺龙当年亲手栽种的六棵柳树,当地人称“六柳亭”。

三.晋东明珠 阳泉市

     相传古时人民在此凿石取煤,挖出了五个水势旺盛的泉眼,称为“漾泉”,后讹为阳泉。阳泉因此得名。今阳泉市境,秦属太原郡。西汉初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

    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旧称沙江口,为平定州辖地。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因镇在大、小阳泉村之间,故以村名镇。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属晋察冀边区冀晋二专区。1948年改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共管,不久改由华北人民政府直辖。1949年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代管。同年改设阳泉工矿区,复归山西省,属榆次专区。


四.晋商故里 晋中市


    晋中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商代后期,出现城邑。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的行政建置,境内设有祁(属今祁县)、邬(属今介休)、涂水(属今榆次)、马首(属今寿阳)4县,为晋国统领;东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国(属今昔阳)。战国时,全境分别为韩、赵、魏三国所据有。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境地属太原郡和上党郡管辖。东汉时,在今昔阳置乐平郡,始有县以上的郡一级建置,全境分属太原、上党、乐平3郡。三国时归魏并州统辖,为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所领。

    唐代建置变化频繁,境地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平遥、介休、灵石多属汾州府,乐平、和顺、榆社属辽州。

    北宋时期,境地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管辖。宋金南北对峙期间,属于金。元代,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

    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

文案:郝智

修改:黄芹

图片来源:网络

排版:屈伸

审核:高洁 陈思宇


斟杯天涯,仍忆三晋之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