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八章答案(徐志刚,湖白石主编)
名词解释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的可侵染部位接触,侵入寄主,在寄主植物体内繁殖扩展,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接触期:病原物在侵入植物前与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的过程。
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过程。
潜育期: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扩展到引起植物产生病害症状的过程。
发病期:寄主植物产生明显的病害症状到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的过程。
活体营养寄生物:可以寄生在活的寄主上,并从寄主细胞吸取营养物质,但是不造成细胞的死亡,通常仅有吸器进入细胞,对寄主伤害较小的寄生物。
死体营养寄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营养物质,或是将寄主植物杀死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营养,对寄主伤害很大。
局部侵染:病原菌仅在侵染点周围小范围扩展。
系统侵染: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最终造成全株的感染。
病害循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新一代的植株上造成的初次侵染。
再侵染: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产生的孢子,又去侵染未感病的植物,引起的再侵染。
土壤寄居菌:在土壤的病残体上吸收营养的病原体,不能直接在土壤上生存。
土壤习居菌:可以直接在土壤中,依靠土壤表面的有机质生存的病原体。
简答题
病原物在接触期有哪些活动,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接触期可分为接触前和接触后,大多数病原物在接触前都是被动的传播终,随着雨水或昆虫等媒介落到寄主的可侵染部位上。在接触寄主后,病原物就开始想方设法地侵入寄主,例如菌物地菌丝变态产生吸器刺入寄主细胞中,从而吸取营养物质。环境条件可以较大的影响病原体接触前的行为,例如下雨会利于病原物的传播,而干燥的天气会影响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描述菌物直接侵入表皮的过程。
途径:直接侵入,自然空口侵入,伤口侵入。
方式:主动侵入,被动侵入。
菌物落在植物表面,产生芽管,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分泌粘液固定菌物和芽管,然后产生侵染钉,使其直接穿过植物的角质层,再向下扩展,最后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影响病原体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有许多因素都影响病原体侵入,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细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水膜存在;绝大多数气传真菌,湿度越高,对侵入越有利,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谈谈植物病原细菌主要越冬和越夏的场所
场所:种子内,土壤,病株残体,杂草,昆虫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