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要手术还是观察?免疫细胞疗法可使其缩小甚至消失!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以及CT等医疗器械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门诊常见到患者拿着CT检查报告神情紧张,因为上面赫然写着“肺部有结节”,看到自己肺上长出了东西,不禁担心起来。
经过多家医院检查,得知自身结节不具备肿瘤的典型特征,才稍感安慰。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难题,因为每家医院给的诊疗方案各不相同,有的说要随访观察,保守治疗,有的却主张进行手术,以绝后患,这到底该听谁的呢?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认识“肺结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的影像学定义是被肺实质完全包围、界限清楚且直径≤30 mm的病变。结节的形态分为实性或亚实性,亚实性结节可进一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无实性成分)和部分实性结(含有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

肺结节的常见病因有:
①恶性肿瘤
②良性病变
③错构瘤
④肉芽肿
⑤感染,包括结核和真菌
⑥肺内淋巴结
⑦淀粉样变等等。
长期接触粉尘、抽烟以及慢性肺部感染的人,都可能出现肺结节,所以,发现肺结节,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
肺结节的传统治疗
直径小于8毫米肺部结节,随访为主
正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来判断结节的性质,从而给出治疗方案。
目前认为,直径小于8毫米的结节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肺癌的可能相对较小。所以一般情况下,小于8毫米的肺部结节会以随访观察为主,根据动态变化随时斟酌对策。如果不知结节是否病变之前,贸然手术,等到最后发现结节可能一直会是良性时,这刀就白挨了。且手术还需承担各种风险,如切除的肺组织不可再生,手术后的肺部功能会降低……权衡利弊之下,接受医院观察随访,在结节病变之前及时手术切除,或许才是上上之策。
体积大于10毫米的肺部结节,需进一步检查
对体积大于10毫米的肺部结节,医生一般会用增强CT、PET-CT等功能显像的检查,来区分结节的良恶。若结节不规则,边缘粗糙,有毛刺,且在随访观察中,直径不断增大,就要警惕可能是恶性结节,需尽早手术治疗。
当然,万事无绝对!对于小于8毫米且高度怀疑肿瘤性病变的肺部小结节,尽管它生物学行为弱,发展较慢,有时几年都无变化或轻微增大,但也不能对它掉以轻心,因为它有转移扩散的可能,如果任其变大或者密度变高,再去斟酌处理,可能为时晚矣!如果一个小手术,就能解决肿瘤性肺部小结节浸润、转移、气道内播撒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免疫细胞疗法针对肺部结节
免疫细胞让将癌变消灭在萌芽中
其实,从肺结节的形成到恶变为肿瘤,都与自身免疫力息息相关。
因为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不仅可以清除衰老、突变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还可以抵御病毒、炎症感染。
免疫细胞,是一种健康无副作用,解决结节的方法。
揣着个随身“炸弹”整日又提心吊胆,那有什么办法既不用手术,又能解决结节的吗?
结节有良恶之分,其中良性结节常见的有炎症、结核、真菌感染等。而免疫细胞正是人体清除病毒、细菌以及突变细胞、癌细胞的主力军,消灭结节中的肿瘤细胞,以及各种细菌,正是免疫细胞的职责。

↑巨噬细胞正在吞噬病原体
免疫细胞疗法,是将健康优质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增强其免疫功能,杀灭结节中的病原体和突变细胞,缩小甚至消除结节。
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身体里就带着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它是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保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步衰退,不能及时帮助我们清除癌细胞。而细胞免疫疗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加体内抗癌细胞数量还可以重新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有效抗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