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游记之上海市区地铁(1)

2023-07-18 11:59 作者:京州余兰  | 我要投稿

年年月月花相似,月月年年人不同

                       ————题记

曾经,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每天坐在书桌前看书,望着远方的繁星与流云,一次次向往着云尽头的远方

曾经,我在高考之后,看着其他人之前去旅游拍的视频,心生羡慕,只是可惜当时肺炎疫情反复,出行全要看健康宝,你的所有行动都在大数据的监控中,只要你去过肺炎感染者所在的街道,都会被给黄码,然后被社区要求居家隔离。所以,在那时,我父母的出差都少之又少,更别提观光旅行了。知道2022年底我国全面放开,健康码成为历史,一切渐渐恢复正常

那···迟到两年的高中毕业旅行,上海,我来了。

我这次来上海,主打一个城市交通体验,基本上上海的公交和地铁都坐了,这一期主要是上海市区的地铁体验

上海地铁线网全场700公里以上,一共19条线路,若以纯·地铁来计,总里程是全球第一。上海的地铁从最开始就采用A型车厢,单列载客量比北京大很多,整体感觉也更宽敞(其实A型比B型宽不了多少,主要是长,然后车厢满载率低),市区多条A车线路横穿,高峰期的客运量还是很恐怖的,6A的实力丝毫不比日本的8B(等效)差

这一次,我决定分线路讲一讲我在上海的地铁乘车体验

上海1号线作为上海最老的地铁线路,开通于1993年。车站采用简洁的瓷砖装饰,整体风格与北京2号线相似(但安全门是后来装的,上海1号线最开始就预留了安全门,只不过当时没有资金)。但与北京地铁不同的是,上海地铁很少使用分体式站厅,即使是地铁1号线,站厅也是一体式的。地铁1号线的列车分为好几代,很幸运,这次上海之行乘坐了第一代车“老老八”。老老八是上海地铁1993年开通时购买的列车,过几个月01A08到货后就准备退役了,整车的内饰非常有年代感,灯管罩甚至不是全封闭的,车门也是气动门,关门速度特别快,干净利落。据说老老八最开始是用的直直传动,现在换成了中车时代的牵引系统,在旧车上听着时代的“鬼叫”,有点魔幻。

“老老八”01010,帅气的欧系五色闸灯,车很漂亮,就是贴了广告,比较毁漆面
经典的车头造型

除了老老八外,1号线同样外观的还有老八,伪八等。其中,伪八是当时1号线6A改8A时,一些旧的车厢插到了6A的中间,导致头车过剩,上海地铁就又新造了一批中间车,把过剩的头车拼在两边,强行组成了新旧混搭的列车。伪八中间的车厢是新造的,使用电动门,头尾是旧的,使用气动门。1号线的新车就开始变得同质化了,胖头鱼使用了浦镇的经典鱼车造型,阿尔斯通的系统,整体上车头除了黑就是白,一点红色涂装都没有。这两年的两款增购车造型比较圆润,加上了两组面积很小的LED车灯,使用时代和纵西的牵引系统,类似的系统在国内都很常见,也配备了LCD全长屏幕。

既然说到了1号线,就不得不提莲花路。莲花路站的南行进站走2楼,北行进站走B1,两边站台不在付费区内联通,南行和北行有独立的进站口。站厅与站台之间被公交场站隔开。目前,莲花路正在大改,南行站台已经完成改造。站台边上就是沪杭铁路,在站台上可以看到火车经过。莲花路公交场站还负责莲家军高速巴士的接发,经常可以看到高速巴士。莲家军从莲花路始发,延沪昆高速等开往上海西南没有地铁覆盖的地方,客流量和北京的京藏高速巴士群有一拼。

 


金山铁路的CRH6A
HXD1D电力机车+“绿皮”车厢,上海这边1D很多


上海2号线修建于2000年。现在已经变成了横穿上海东西的骨干线路,是浦东新区第一条地铁线。连接了虹桥,静安寺商业区,南京路,陆家嘴金融中心,最后到达浦东机场。线路修建年代的跨度有点大,中段00年开通,虹桥段2010年才随虹桥交通枢纽修好。虹桥枢纽中,虹桥站离机场非常近,以至于我在上海虹桥站下了高铁后按照地铁的指示牌走,走到了···虹桥2号航站楼地铁站,当时在指示牌上没看到17号线还认为是不是标错了,结果发现是两个站。对于这波操作,我只能说···高铁站和机场离得实在是太近了。

虹桥2号航站楼地铁站使用了三岛四线的设计。进站后只可以延楼梯下到中间站台,车站的中间站台的2号线和10号线都是开往市区方向,开两侧车门,10号线需要进行平行换线。从飞机下来赶时间的乘客,乘坐两边的列车都能前往市中心,很方便。但是两侧的站台上去之后直接就是出站检票口。这种设计避免了,至少是延缓了进出站客流的对冲,但是无法实现换乘(但是虹桥站可以2号线换10号线,换乘的乘客可以多坐一站)但是很多乘客还是会强行穿车厢换乘。虹桥T2到淞虹路之间的距离很长,中间有北翟车辆段的出入库线。

娄山关路站受限于地铁15号线的征地问题,15号线的线位在天山路,所以只能出站换乘。出站换乘的距离很近,从2号线的西口出发到15号线的口,也就5分钟。2号线中段的这些老车站风格上与北京复八线几乎没有区别,只不过上海2更精致一点,使用金属板材更加大胆。上海2号线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龙阳路到张江高科的“过山跳”。列车出地之后马上入地。这其实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最早的张江高科站是地上站,列车出地后继续上桥,进地上的老张江高科站,但是2号线东延建设过程中,老站后面征地困难无法入地,于是在地下建了现在的张江高科站,为避让磁悬浮的电缆,新修的线路并未完全入地,留了一小段地上段。列车先从龙阳路出站后,先分出回库线,从隧道出来,然后上一个桥,与去老站的桥分离后,马上回到地下。但是,旧站也没有拆除,而是作为上海地铁的实训基地继续使用。2号线曾经只到广兰路,去浦东机场的乘客需要在广兰路换乘独立的2号线东段。现在2号线与2号线东段合并,可以直接从市区坐到浦东机场*(仅区间车需要换乘)

过山跳出来时,可以看到龙阳路段里面的检修车和实训车
张江高科的地下站和“西瓜”老车

上海2号线中段最早是没有安全门的,最早站台边缘装的是自动栏杆,那种栏杆比较矮,无法实现车屏联动。即电动栏杆无法像安全门一样,在司机打开车门时自动打开或自动关闭,而是司机先按钮控制车门开,然后再用站台的按钮控制电动栏杆开闸,关门时,司机先关闭车门,然后去关闭电动栏杆,就比较费时间。不过现在,上海2号线全部换装了正经的安全门(2号线受站台通风影响没有像1号线一样上全封闭的安全门,只有半高安全门),司机在车上开门时安全门随之打开,车屏联动效果还不错。

上海2号线也有多型列车,据我观察,最多的应该是鲇鱼。鲇鱼使用白色底色,车侧面只有一条窄的色带。部分鲇鱼曾经是短编组,在”2号线东段“跑。2号线东西拉通后扩编为长编组,和其他的2号线列车混着用。2号线很多列车使用了灰底LED动态地图,可以直观的看到下一站的信息,即使灰色与绿色对比度不高,个人觉得还是比一些城市的LCD大屏舒服,至少比较简洁直观,不会像某些城市的LCD一样疯狂的标新立异,恨不得把城市高楼的剪影放进去。只不过动态地图放在两个车门中间,站在车门附近的乘客想看需要扭一下头。


这个LED图在车门中间就有点不方便了
2号线增购车的LCD屏,这种花哨的UI不用另找其他城市的案例,上海2号线自己就有。
增购车,与1增购一样的脸型,一样的纵西牵引


上海·游记之上海市区地铁(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