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科学论——关于中医药与中医思维的存废相关的常见互联网用户思想的指正

2021-11-17 12:30 作者:廿v廿b  | 我要投稿


在讨论中医存在合理性的时候,中医医生本身往往只是单纯被批判的对象,但是作为对这方面了解最多、实践最多的一个群体,毫无疑问应该具有最高的发言权。互联网用户普遍否认了这种“利益相关者”的发言权,是很不合理的。
当然了,我们也不是不能找出一个利益无关的人来证明中医理论的神妙。比如南怀瑾,一个做学术的,不论他做什么其实都不影响,可以说是对中医了解颇多而跟中医利益无关了。他是全然支持中医的。
南怀瑾或许还有些古了,大家可能对屠呦呦更加熟悉。在宣传中,为了呼唤民族情怀、增大中医影响力,我们非常强调了中医药的贡献,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实际上,我认为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先问屠呦呦本人的。既然她本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愿意向古籍取经,这就足以说明保留中医的价值了。
很多人听说青蒿古今甚至指的可能不是同一种药物,这个是纯粹巧合,我看未必。首先,古今各地对同一种药材称呼不同、对不同现代科属的植物称呼相同,都是中药典籍研究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后来人的称呼变化或者错误抄写去否认前人的思想成果不符合逻辑。
至于质疑典籍记载疗法本身合理性的,我看也多少站不住脚。有人说,屠呦呦分明用的是冷却萃取技术才能成功提取,古籍只是泡水搅汁,这不是说明古法无效而且杂质很多吗。这里要首先说明,如果一个化学成分在冷却的情况下能萃取出来,那么常温下大概也可以,不然这个植物常温下本身就无法保存这样的物质,也就不谈可以萃取了。至于量的多少,这里首先要清楚,疟疾本身是在“变本加厉”的,青蒿素现在已经显现出一定疲势了。古时候的疟疾不如今日,在“青蒿一握”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治愈的。
至于纯度跟浓度问题,其实相当好解释:是吃水果好呢,还是吃维生素片好呢?那肯定是吃水果好,因为这些活性成分既然能在水果之中大量保存、我们进化的过程又是跟着这些水果协同进化的,可见活性成分在水果中保存的好、而且更符合消化需求。那么青蒿榨汁也是同样的道理,哪怕你吃青蒿素,你也要喝点水冲服不是?那么原汤化原食增加利用岂不美哉?
历来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而科学是新事物要战胜旧事物,所以中医应该被废止(也有只废止中医哲学指导观念或者中医药的)。但是,科学、或者说西方科学,本身是相对西方宗教世界观跟经院式科研的新事物,他不能穿越时空扬弃我国文化的结晶。能够扬弃中医的,只有中医本身,比如吴又可瘟疫论等等。中医历史上的数次革新演变也体现了这一点。
从证伪的角度讲,中医的很多理论是没办法用现代科学的有关技术进行证伪的,比如经络,中医用了几千年了,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实在的线路,你无法证明他存在,也无法证明他不存在。但是这个体现的是科学的不完善。就好像神学时代的人信仰神学,神学依旧会被扬弃一样,我们今天的科学信仰同样不能佐证科学的合理性。无法解释实践上有用的中医永远会是科学的阴影,如果因为这个阴影去否认中医,跟当初看到日心说就说邪教、要捣毁他的人有什么分别呢?这都是没有科学精神的。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讲,一个体系一旦能够自洽,拥有自己的逻辑语言,那他就是科学的。从这一点讲,中医是彻头彻尾的科学,比现代科学还要科学。中医的体系是坚固、实用、独立、包容的,他所采用的哲学思想在各大领域都是卓有成效的,至今中国人大多还受着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就连中国人试图否认中医的时候都免不了要使用中医的思想。
综上所述,科学本身虽然不一定是什么褒义词,中医也不需要有科学的承认与夸奖,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中医确实是科学的,甚至是在现有科学技术之上的。

中医科学论——关于中医药与中医思维的存废相关的常见互联网用户思想的指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