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宫紫侯茶南糯山古茶山基地

2021-04-21 19:03 作者:宫紫侯茶语  | 我要投稿

宫紫侯茶南糯山古茶山基地

南糯山位于勐海县境东部,距勐海县城及景洪城均为20多千米,原为车里县辖地,1953年划归版纳海,现为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辖村。

格朗和乡是勐海县唯一的哈尼族乡,共有哈尼族1.5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6.89%。该乡也是勐海县主要产茶乡镇之一。2016年,全乡茶园总面积4283公顷(其中古茶园1466.67公顷),茶叶总产量达392吨。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和帕沙两个村委会。

南糯山现有20多个哈尼族寨子,4000多尼族人,有浓郁的哈尼族特色建筑、服饰、节庆、歌舞、茶俗等民族文化。“南糯”是傣语,意为笋酱因为这里竹笋资源丰富,过去被西双版纳最高土司划为制作笋酱进贡的地方。但南糯山名扬天下,却是因为这里的“诺博”(哈尼语“茶”之意)。

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勐海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高山云雾出好茶”,因而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都是优质普洱茶重要的原料产地,是具有1100~1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大茶山,也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000公顷,主要包括石头、半坡老寨、口寨、向阳寨、多依寨、捌马、大巴拉寨、姑娘寨、水河寨、竹林等

村寨的古茶园。古茶园均为林下原生态茶园,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土壤为红壤,茶树总体长势较强,密度为2535株/公顷,茶树树龄在300—800年之间,村民对茶园管理较好。

南糯古茶山传说始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栽培,直到唐代南诏时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朴子”)在栽培利用茶树。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了南糯山,不知去向,而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从墨江迁来的哈尼族所继承。哈尼族到南糯山定居的第一个寨子叫姑娘,第一个祖先叫松米窝,根据哈尼族口口相传的“父子连名”谱系从松米窝开始,他们在南糯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千百年来,哈尼族对南糯山的茶树历代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至清代,南糯山茶园面积达1000多公顷,每年产千毛茶300多吨,运往思茅、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

宫紫侯茶
宫紫侯茶


宫紫侯茶南糯山古茶山基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