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题

2023-02-20 20:20 作者:茶呆刘主任  | 我要投稿

茶呆村有几十家茶叶农户,这里以群体绿茶驰名中外,每年清明前几天,春雷一响芽头出,家家户户采茶忙。这时村口石桥处就会客商云集,脖子都深长了,要收头采的好茶卖给达官贵人。

这一日,一名戴着西洋墨镜的客商找到村里的大户刘老实。

“今年抢春如何啊?”客商问道。

刘老实吸了口旱烟,“收成还行,卖了三十二斤头春芽。”他咧嘴笑了笑,“在村里咱家排第三,还有那李家和王家,都是几十斤的头春芽。到大采,今年估摸着六百来斤吧。”

“想不想把抢春包圆了。”那墨镜客商坐在堂屋的椅子上,一点都不客气。

“什么包圆?家家头采一齐出,包的什么?”刘老实不解的问。

“你来看,”墨镜客商从怀里掏出一片茶叶子“这个。新品种,早发芽十天。”

刘老实心脏少跳了半拍。还有这等事?多少年没听过,就是龙王也不能叫茶树早发芽啊。

“以后抢春,三五百斤的量,你一个人全包了。等你大采了,别人还没头采。三五百斤啊,一斤比大采贵两块袁大头。”

“这…”刘老实咽了口口水,他被这独占其利的巨大利润打懵了。但祖祖辈辈做茶的经验让他意识到了一些不对。“你为什么要帮我。”

“老茶树剪枝,接上我的芽穗,这叫嫁接,须交给我来做,一亩茶田一个银元。以后你年年收成。”

刘老实皱皱眉,“你这茶成茶我喝喝。”

客商从口袋里拿出一小纸包茶叶,随手拿起瓷碗和旁边的水壶,给李老实冲了一碗。绿色的芽叶在碗里舒展,非常可爱。刘老实喝了一口。

“呃,这比俺家大采茶都淡,鲜有,但这香味和喉咙都差点意思。这不行。”

“是,我在临市的李庄也搞过。客商们说茶差一点,但样貌可以卖,而且早上市,占了市场,别家的头采就变成二道的价。这收购价从头采两块半银元掉到两块。”

“两块?”刘老实盘算着,“那也有赚。行,干了!”

————————————

第二年春茶季过去了。刘老实家翻盖了青砖瓦房,好不气派。其他农户均愤愤不平,几次去找他理论。刘老实一句各凭本事就搪塞了回去。

————————————

第三年春天,客商来到村口,发现一个奇景:往年头采还没出,今年家家都大量拿了茶出来卖了。

“您看看我这个,我这个刚采的头芽”。

原来家家户户都学着刘老实,做了新品种,能早出十来天的芽。

————————————

几年过去了,茶呆村头采的春茶由于品质较低收购价掉到了一块半大洋,来的客商也少了,外面人都说喝好绿茶不能喝茶呆村的,没香没味。刘老实仍然只能卖三十来斤头采,在村里排第三。

刘老实蹲在村口的石头上抽着旱烟,心想,都说改良改良,怎么越改越凉,收入还大不如以前了呢?


无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