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纯思($-1-1)——“存在”本身,理念等级制派下来的先锋小弟,试着

存有论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把它叫做“纯思”(pure thinking),它是一个动词,但是它目的论上也是没有的。就是省下来的。
纯思还不是纯有,因为在黑格尔那边代表的就是巴门尼德,黑格尔所认为的爱丽亚学派,纯思一定会走向无。那么它在本体论上是逻辑,在认识论上则是系词,一种系词意识,一种准备描述。所谓纯思就是什么都不思,但它还尚未把握到自己如何思考。黑格尔在这里就是赖皮,直接把纯思(有,存在)(我不把他写成纯有,因为纯有是加倍的纯粹的纯思,有着一种想要描述场的敞开倾向 eg:there is ...)只有一个there is用意向性充实自己的本身。
1-1在这里有两种介于1之间的运动:本体要给出体验(给到认识论上),体验(认识论)要回过来成为本体本身,这就是self=self。如果真的是纯粹的纯思的话,谢林意义上的,就是理智直观,但是对人类来说,只有直观本身。一方面这个运动是绝对匮乏,但这又是后续运动的开始,开端。认识论上的1(界说)想要给出规定性,把视域敞开出来,所以其就是系词,系动名词。但是后面这个目的论的运动是处于本体论(一切完满的本质,即逻辑,一种神圣的语言,神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想把本体论导出的欲望,让系词诞生出来)的差异(本体论是完满的,可认识论又是匮乏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都占据1的位置,又是等同的)之中。所以他们之间的张力所催生出的下一个运动,是认识论要奔向无,我这个系词是被神圣的逻辑所道出的。但实际上,这个本体论才是真正匮乏的,它会发现自己不能1到底,最终会走向2,这是因为认识论上的1234都最终会导致失败。认识论必须通过空无来贬低自己才能承担起本体论所赋予的责任。
To sum up,所谓纯思就是敞开一个主体性的视域后,认识论走向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