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餐厨垃圾处理方法、产业链及市场格局分析[图]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分选处理、粉碎直排法、填埋法、厌氧处理、微生物处理、堆肥法。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餐厨垃圾处理产业链上游的设备生产商,中游的垃圾产生到最终处置,以及下游的产品应用。其中,餐厨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经历收集、运输及处置三个重要环节,具有产生源高度分散、处置高度集中、产生量和品质随季节变化等特点。
餐厨垃圾处理产业链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产量也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餐厨垃圾产量为1.27亿吨,预计2022年我国餐厨垃圾产量有望达到1.5亿吨。
2015-2022年中国餐厨垃圾产生量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2018-2021年期间,我国餐厨垃圾投资运营类中标项目中的处理工艺主要以厌氧消化为主,占比达到66%,采用压榨+焚烧协同处理工艺的项目占16%,好氧发酵的占11%,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的占4%,饲料化,黑水蛇养殖的占3%。
2018-2021年餐厨垃圾处理投资运营类项目各类技术工艺占比(按项目数量)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方重点参与,投资运营类项目主要采取BOT模式,占比达到82%;BOO占比8%;BOOT占比5%。
2018-2021年餐厨/厨余垃圾投资运营类项目商业模式构成(按数量)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增量市场扩张受限的背景下,固废处理行业收处一体化、协同处置渐成趋势。2022年上半年,垃圾焚烧项目协同处置/技改掺烧其他有机固废项目达24起,其中,涉及餐厨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共计10个。
为推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落地,应对餐厨垃圾收处成本高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针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收费制度。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就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提出:推行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建立收运收费制度,例如浙江省大部分设区市已建立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制度,并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前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餐厨垃圾处理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