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岳嵩高灵庙碑》:一个佛道相杀的故事

2020-06-16 10:22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魏碑分造像记、墓志、碑刻、摩崖四类,这次要聊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属于碑刻。


1

《中岳嵩高灵庙碑》=《寇君碑》

👇

《中岳嵩高灵庙碑》,立于北魏太延年间,现藏嵩山中岳庙。

此碑风化剥损严重,一半以上的字都看不清,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份明初拓本,能稍微清晰一点。😧


《中岳嵩高灵庙碑》又称《寇君碑》,传说由寇谦之撰文并书写,但这一点还有争议。

不过,说《中岳嵩高灵庙碑》和寇谦之有关,肯定没问题。


寇谦之(365年—448年),是中国道教史上的名人。

《魏书·释老志》里写到他,简直像在写修仙小说。🦌



2

寇谦之修仙传

话说,寇谦之是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人,打小沉迷修仙,但一直不得要领。

直到后来,他碰到一个被贬凡间的仙人——成公兴。👀


成公兴先是带着寇谦之去华山,给了他一种药,寇谦之吃后,没了饥饿感。

之后,成公兴带着寇谦之去嵩山,给了他另一种药,但这次,寇谦之不敢吃了。


原来,成公兴第二次给的药是“毒虫臭恶之物”。

看到寇谦之不敢吃,成公兴叹了口气说:看来,你成不了仙了,不过你可以做帝王师。😲


之后,成公兴被两个仙童带走,重返天庭。

寇谦之在嵩山继续修炼,于是,他又有了新的奇遇。😾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十月二十二,太上老君降临嵩山。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十月初五,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


这两位上仙传给寇谦之许多法术,授予他“天师”头衔,并交给他两个任务:

第一,整顿道教;第二,辅佐北方的太平真君。



3

谁是“太平真君”?

以上事迹,虽见于正史,但过于离奇,很可能是寇谦之给自己搞的人设。😱

带着这样的人设,寇谦之能更好地改革道教、和政府搞好关系。


公元424年,寇谦之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建立天师道场,后人称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公元442年,他又亲至道坛接受符箓。🙈


自此,道教正式成为北魏国教,寇谦之正式成为北魏国师。

可以说,太武帝和寇谦之是各取所需,太武帝要寇谦之加强政权合法性,而寇谦之要政府帮忙作推广。


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再看《中岳嵩高灵庙碑》就容易多了:

圣上以睿哲之姿,应天顺民绍龙洪绪,是以即位之初天清地宁,人神和会。

有继天师寇君名谦之字辅真,高尚素志,隐处中岳卅余年,岳镇主人集仙宫主表奏寇君,行合自然,才任轨范,於是上神降临,授以九州真师,治理人鬼之政,佐国扶命,辅导真君,成太平之化……



4

太武帝灭佛

不过,太武帝和寇谦之各取所需,就苦了佛教徒了。

中国佛教史上有所谓“三武一宗”法难,其中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指后周世宗,这四位皇帝都曾开展过灭佛运动。😼


关于太武帝灭佛,《中岳嵩高灵庙碑》也能提供佐证:

刘石慕容,及以苻氏,叼窃一时,朱紫杂错,邪伪纷然,谣俗之惑,浮屠为魁,祭非祀典,神怒民叛,是以享年不永,身没未几,厥宗噬肤,旋踵灭?,?州分崩,百余年间,生民涂炭,殆将歼尽。


刘,指匈奴人刘渊的汉赵政权,石,指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政权,慕容,指鲜卑慕容的各种燕,苻氏,指氐族人苻坚的前秦。

按《中岳嵩高灵庙碑》的说法,就是因为没和神仙搞好关系,让佛教大肆发展,这些政权才会早早完蛋。🐥


从这种观念出发,北魏太武帝自然会走上灭佛、以道教为国教的套路。

但当时的太子对这套说法不以为然,这也为佛教之后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文字 | 咸鱼癸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添加微信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中岳嵩高灵庙碑》:一个佛道相杀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