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思维从何而来
多几年前我经同学介绍去看了一部老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剧情中,年轻的学生查理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准备戏弄校长的过程,校长让他说出恶作剧的主谋,否则将予以处罚。这种背景下查理结识了退伍军人史法兰中校,最后史法兰中校为选择缄默的查理辩护免于其被处罚。
同学认为最后史法兰中校的辩护激情澎湃,并想知道我的感受,我淡淡回应并没和他做过多讨论。可能我只是个冷漠的旁观者吧,这部电影只让我感觉我和美国人价值观是不合的。剧中校长用胁迫的手段企图使查理讲出真相,这当然不对。查理因不愿出卖朋友讲出事情真相也勉强算是情有可原,可这真的有必要就把查理的行为上升到“不愿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这就叫正直、勇气,那才是领袖的必要条件,充满原则”吗?无论我怎么想,都只能认为查理不过是非常普通的陷入了情感与现实的两难。
但似乎与我这个冷漠的人不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这个观点,将查理的行为当作是拒绝告密,等同于正直。我想,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可能相当一部人急于摆脱担惊受怕情绪,因此他们认同此观点。这大概就是告密者思维的来源。
在这部电影之前很久我看过网易的一门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和正义(现在叫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美国是非常崇尚个人权益的:当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冲突时,倾向于选择个人权益,并且有各种“有道理”的理论支撑。于是,在第11集“共同责任的辩护”我看到了颇有意思的一幕:
一个叫Dan的学生举例,他正在参加一个经济学的测验,他发现他的室友正在作弊。对于室友而言,这是一件坏事,但他不会告发室友。
他这个关于忠诚的说法非常有市场,整个教室没有反对他的同学(有个说反对其实也是支持)。
教授由此引出了马萨诸塞州参议院主席Billy Bulger的案例,他的兄弟是波士顿的一个黑帮头目,涉及数起谋杀成了逃犯,被通缉,但Billy Bulger拒绝向检察官透露他兄弟的行踪,因为忠诚。
其实这折射出在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社会价值影响下,人们为了在小圈子下安稳过日会放弃公共责任,而不论理由有多漂亮,由于这些行为助长了歪风邪气,整个社会风气和生活质量会呈现下行趋势。
以Dan的例子延伸便是,Dan没有举报室友,室友不会仇视他,其他同学也不会觉得Dan是告密者;越来越多其他同学也会效仿作弊行为,对于学习的热情必然下降;室友因为作弊拿到了高于其他努力学习的同学的成绩,将来进入社会则会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职位,而一个作弊者在职位发挥效用显然不能指望有多高。而当整个社会综合能力下降,导致一些给群体损害时,我们只能感叹“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