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隧道盘扣支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第二节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一、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设计速度:60km/h。
4、隧道建筑限界:B=2×9.0m=2×(0.25+0.50+2×3.50+0.50+0.75)m,H=4.5m。
5、路拱横坡:2%。
6、**大纵坡:4.71%。
7、设计洪水频率:1/100。
8、地震设计参数:地震烈度为6度,构筑物按7度设防。
9、下穿隧道主体结构(框架及船槽)按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设计,相应结构可靠度理论的设计基准期采用50年;结构设计考虑使用年限100年的活荷载调整系数为1.1。
10、下穿隧道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1;临时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主体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1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本工程地下水与涪江水存在水力联系,能相互渗透,因此结构中露天或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结构顶板、底板及外墙等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框架结构内部的环境类别为一类。
12、结构构件在**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环境类别为二 a类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应不大于 0.2mm;其余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他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3、抗浮桩设防水位采用100年一遇的水位标高283.14m。
14、地下结构防水标准为二级。
二、建筑规模
本项目共设置隧道536m/1座。
表1 建筑规模表
隧道名称
东平大道下穿隧道
下穿隧道起点桩号
K6+292
框架段起点桩号
K6+478
框架段终点桩号
K6+597
下穿隧道终点桩号
K6+828
敞口段长度
417m
框架段长度
119m
隧道总长度
536m
结构形式
矩形单箱双孔隧道
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
第三节 施工区域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特征
隧址区以河流冲刷堆积地貌为主,主要位于涪江东岸一级阶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281.0~284.0之间。隧道位于河东新区天主堂北侧,现况有地方道路可达隧址区,交通便利。

该文节选《路桥材料圈》内文章,因篇幅过大无法一一展现,可百度一下路桥材料圈,原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