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感染科-肠杆菌科感染
部分是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耶尔森菌,大多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侵入肠道以外时可致病,为条件致病菌;
大肠杆菌感染:
发病机制:
是肠道的共生菌,抵抗力低下时可侵入肠道外组织导致感染,称内源性感染;
肠道感染多由于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产毒大肠杆菌导致分泌性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酷似菌痢、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小肠粘膜吸收功能降低出现渗透性腹泻、出血性大肠杆菌导致出血性结肠炎;
消化道穿孔可发生腹膜炎、胆道感染、腹腔脓肿,可导致泌尿道感染;
上尿路感染伴有尿路梗阻、肝硬化者可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临床表现:
肠道感染-产毒素大肠导致旅游者腹泻(低热、腹痛、呕吐、水样泻)、致病性大肠导致幼儿园腹泻流行、侵袭性大肠导致粘液血便、出血性大肠导致大量血便、腹部绞痛;
腹腔和胆道感染-消化道穿孔多为大肠+厌氧菌的复合感染,脓液有臭味;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多继发大肠感染;
泌尿道感染-大肠是泌尿道感染最多见的原因,急性感染多见(膀胱炎、肾盂肾炎);
败血症-积极抗生素治疗后反复发生菌血症者提示腹腔内有感染灶;
治疗:
严重感染首选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丁卡)+头孢/4代青霉素(舒普深);
膀胱炎可口服氟哌酸;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发病机制:
仅次于大肠杆菌的条件致病菌,常常寄生于呼吸道和肠道;目前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细菌在咽部定居、繁殖,下行可引起肺炎,常发生在酗酒、DM、COPD、肿瘤、血液病等基础病患者,肺泡内有大量黏稠致密物;
导致尿路感染多由于有原发病或尿路梗阻,占败血症的14%;
临床表现:
肺炎-发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痰黏稠不易咳出(砖红色或深棕色)、可有呼吸困难、发绀;X线为大叶性肺炎,右上叶多见,特征性的叶间裂下垂不多;只有痰涂片阳性不能诊断,可能是带菌状态;
泌尿系感染-导尿常为诱因,多有尿路梗阻或全身疾病,症状同大肠导致的;
败血症-发病率和大肠导致的不相上下;
治疗:
3代头孢/4代青霉素+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