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述灼见: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洞察︱对话两和建筑&上海绿建
前言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个关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如何迎接低碳发展和数字转型的挑战,更好地开展绿色实践?REARD锐地星邀请到上海两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勇先生以及上海绿建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朱蔚蔚先生,分享他们对绿色低碳建筑的洞察与灼见。



R 您如何看待跨专业协同设计?
陈 跨专业协同设计需要具备各专业相关知识,如空调、电暖、给排水及建筑和结构专业等知识。此外,还需了解各种材料的属性、质感和适用场景。跨专业协同设计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先理解对方,才能让对方理解自己,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


陈 作为专业人士,不能只顾自己的专业效果,而是要在各专业知识的了解中找到平衡点。在实践中,我们要追求效果还原度,不能只是画图看起来好看,而无法去实际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要求我们能够聪明地沟通。这不仅仅涉及室内和建筑专业,而是将所有的东西都考虑进去。跨专业协同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协同效果,而不仅考虑单一专业的呈现。


R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在别墅设计中考虑到低碳绿色的因素?
陈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和国家层面的普遍倡导,而不仅仅只是口号。绿色低碳的实现途径,首先可以考虑窗户的设计,采用断桥铝合金窗和中空low-E镀膜工艺。同时,推拉窗的结构应注意密封性和隔音效果,以减少能量损耗和噪音污染。保温措施也很重要,根据地区和噪音情况选择适当的墙体厚度。此外,绿色建筑还需考虑经济技术指标和绿色健康概念,如合理处理水源供应和净化,确保水质健康。室内循环系统和屋顶保温也需要关注。材料的环保性有不同等级,但需注意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应将其排出以实现真正的环保。


陈 科学的解决问题不仅仅依靠虚无的想象,而是通过现实的参数和指标来证明。在别墅设计中,应考虑低碳、绿色因素,了解材料的安全系数和环保等级,注重节能,实现低碳建筑,为环保做出贡献。

R 您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高品质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陈 无论设计多么精美,实际的落地效果和功能还原程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高品质的实现常常被理解为对材料的优质运用,使空间看起来更加高雅漂亮,或者在高品质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人性化意味着使用起来方便实用,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

陈 在居家生活中,实现舒适、方便、易打理的目标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步考虑成本、功能需求和工艺要求,以及未来可能合作的材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方案,并最终达到90%甚至95%以上的还原度。因此,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只追求效果而不知道如何实现,将一切交给材料商或施工单位,这样做会失去设计对厂商和施工的指导,失去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所以,如果你想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就要求你具备专业、准确、科学和全面的知识。


陈 同时,人性化的考虑也是必要的,需要考虑生活习惯和个人需求。所有的设计都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扎哈曾说过,要前进一小步需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设计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积累,才能在实现中展现出更好的创意。


R 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您认为绿色建筑的定义是什么?它对环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益处?
朱 我们经常讨论绿色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我认为可持续性不仅仅是建筑技术,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比如,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态度方面,我们首先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绿色建筑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根本问题。


朱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认为讨论可持续性才更有意义。我们反对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和成本的增加来追求所谓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去发掘事物的本质,真正理解可持续性、环境友好、人际友好和与自然和谐的含义。作为建筑师,我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了自己的实践工作中。


R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环境友好性,在材料与技术方面也同样的重要,那么哪些材料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源的消耗?
朱 关于绿色建筑的材料和技术, 我们可以多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尤其是北美和北欧对于绿色建材的和技术的运用,根据不同的环境与文脉,因地制宜的创造适合当地的绿色可持续建筑。



朱 两个月前我们参观了位于建德的习习山庄,是葛如亮先生在80年代初设计的名作。首先设计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材料,就地取材,另外那个年代就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梁柱体系,最巧妙的则是利用了清风洞的冷空气,通过管道引入建筑空间,我们参观时正值夏天,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溶洞的习习凉风,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朱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今天当我们谈论绿色建筑时,我们更多地在推广和实践中使用来自大自然的真正绿色且固态的材料,如木材和竹材,来构建我们的建筑空间。同时,在被动节能方面,我们在方案设计中更多地采用自然采光、遮阳和自然通风等措施,以追求建筑的绿色化。


朱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辅助一些现代的主动绿色技术,为项目提供更多绿色应用。无论如何,我们更应该追求被动技术,包括绿色建材、绿色技术,以及从传统中获得的启示,来打造我们的绿色建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