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战场原黑仪”名字中“黑仪(ひたぎ/直木)”含义的一个考证推测

2021-03-23 16:22 作者:9册楼阁  | 我要投稿

本专栏主要是针对化物语漫画中的“ひたぎ=直木”说,试图给其一个可能性相对较高且相对准确的土木建筑相关用语依据。

错漏难免,万望海涵。

首先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在小说《化物语(上)》,乃至在整个物语系列的小说中,“战场原黑仪”的日语原文都是“戦場ヶ原ひたぎ”,即中文名字里所对应的“黑仪”其日文原文为“ひたぎ”。这个名字没有用汉字表示也就罢了,毕竟翻译也可以音译,但在《化物语(上)》中,班长羽川翼提了一嘴说“应该出自土木工程用语(土木関係の用語じゃなかったっけ)”(见002),这便一下子使得这个名字的问题变得复杂了起来。

根据萌娘百科当前版本(见本段后,“2021年3月21日”版本)的说法,“日语的土木工程用语中并没有(或者说中国读者、译者们没能找到)与之完全契合的名词”。但事实上,其实这段话去掉括号里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成立的,因为在化物语漫画第四话出来之前,网上(包括日本那边)似乎也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且可信的说法。当然,这也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成立”,毕竟,找到的人不一定会将其公之于众乃至公之于互联网,比如西尾。不过,这种说法对于中国读者、译者们也适用就是了。顺便一提,在中文翻译这边,当时的华盟字幕组采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单字对应音译——“绯多木”,而官方的繁体中文版小说翻译则是“黑仪”。

zh.moegirl.org.cn/%E6%88%98%E5%9C%BA%E5%8E%9F%E9%BB%91%E4%BB%AA


那为什么说日本那边很可能也是如此呢?这主要是根据日本“协作参考数据库(The Collaborative Reference Database)”的一次询问记录及其回答(见本段后)。这里询问的,就是在《化物语》中,“ひたぎ”对应的前述专门术语是什么。这份资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给出了详细的资料查阅过程,且其所查阅资料之多之广之必要,是中国国内一般读者难以企及的(毕竟都是日语的专门文献)。而且,在此基础上,它回答的最终结果还是“未解决”。甚至,它还从各个方面有力地否定了当时在日本出现过的各种猜测与说法。而其中最最关键的是,在这些被否定的猜测与说法里,不仅包括前面的萌娘百科有提到的“直切り(ひたぎり)”说,在日本还颇有些流行的“下木(したぎ)”说,还包括,甚至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直木(ひたぎ”说。

crd.ndl.go.jp/reference/modules/d3ndlcrdentry/index.php?page=ref_view&id=1000114075


当然,在化物语漫画第四话出来之后,这个问题也基本算是告一段落了。借羽川之口,它不仅点明了,“ひたぎ”作为“土木関係の用語”时,对应的就是汉字“直木”(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名字必须也这么写),还给出了它的具体解释——“房梁下面铺设的支撑建筑物的材料(梁の下に敷いて建物を支えるの,翻译取自前述萌娘百科)”。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大暮维人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西尾的想法。但考虑到这部漫画的官方性质,在这篇专栏里,这种说法默认为西尾对此的官方解释。

如果没注意到“协作参考数据库”的那个记录,这个问题可能真就过去了。但结合其回答与查阅资料过程记录,就会发现这个回答恐怕还不足以让人满意。当时回答对于“直木”说的回应是:“无法在土木工程/建筑词典等资料中被确认为术语(直木説について-土木・建築辞典等で用語として確認できない)”。换句话说,这个词在其查阅过的那些资料压根没找到过。而那些资料(主要是词典),论出版年份,上至1967年,下至2008年(注意:西尾出生于1981年,《化物语》第一话连载于2005年);论涵盖范围,通用如《广辞苑》,专业如土木建筑民俗工业乃至林业词典,均有囊括。这五十多部极具代表性的词典及其他种类文献里,竟然没有一部有记载“直木”这一“土木関係の用語”,这件事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

因此,这只有一种解释:将“ひたぎ”,尤其是“直木”,用作“土木関係の用語”的说法,其本身就是不太规范的。当然,这里面的解释空间也很大,这里的话也不多赘述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这种说法无法继续考证下去了呢?显然不是。因为我们还有化物语漫画中对这个名词的具体解释——房梁下面铺设的支撑建筑物的材料(梁の下に敷いて建物を支えるの)。根据这个说法,这个名词明显应该是个建筑相关的专业名词,虽然说是“土木相关”也不是不可以。而根据其较为清晰的表述,以及建筑学的科学性(你想想,不符合科学,尤其是不符合力学的房子能住吗),这个名词应该是能找到其对应的规范表述的。

首先,这个解释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应该是“柱”。但“柱”的话,和这个词实在是有些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如果真的是“柱”的话,羽川也不需要这么绕着解释,直接说是“某种柱”不就完了吗?因此,明显不太可能是“柱”。

日本的传统建筑,受中国及朝鲜的建筑影响颇深,因此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建筑术语的可能性很高。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掉这个词出自西方建筑专业术语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个词有明确的汉字对应,这意味着如果它是西方建筑术语,它在西方建筑中一定是个重要的专门术语,否则一般用个片假名就打发了。但是,西方建筑史上对“梁”似乎都少有着重强调(包括但不限于拜占庭建筑、罗曼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更不用说其附近的小构件了。甚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中,“柱式还要强调得更多一些。而在现代西方建筑设计中,“梁”的含义与种类众多,且力学意义更浓,单用这一个“梁”字恐怕也不足以形容与限定某个特定的建筑构件。当然,这些推论也说不上有多么严谨,只能说这个词出自西方建筑专业术语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万一哪天,谁真的在日语资料里翻出了个高度符合条件的西方建筑术语也未可知。这一段论述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日本建筑史精要》,(日)关野贞著,路秉杰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12001

《西方建筑史》,(英)大卫·沃特金著,傅景川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建筑初步》,(美)爱德华·艾伦著,刘晓光,王丽华,林冠兴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在暂时否定掉其来自西方建筑术语的可能性后,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建筑术语。在中国的建筑术语里翻了半天,可能性最高的可能就是“斗拱”中的“拱”了。首先,从含义上,它和化物语漫画的解释非常契合。对中国建筑有所涉猎的人都知道,“斗拱”是我国(当然这里也包括了日本)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它位于“梁”与“柱”之间(对应“房梁下面铺设/梁の敷いて”),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对应“支撑建筑物/建物を支える”)。而“拱”,则是其中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不同于方形的斗、升,是一种弓形的、向前后左右挑出的水平构件。当然,如果只是对应含义的话,“斗拱”本身也可以,但还有一点,在日语中,“斗拱”中的“拱”一般称作“肘木(ひじき”。没错,它和“ひたぎ”只有一个半的音不同(第二个音不同,第三个音清浊不同)。同时,这也是目前我所找到的读音最接近ひたぎ”的专门建筑术语。而且,即使不考虑化物语漫画的解释从性质上看,作为承重物,它和“重量”、“承担重量”有关;从外观上看,它和举起蟹钳的螃蟹也有几分神似。可以说,“肘木(ひじき这个词本身是一个与“ひたぎ”联系颇为紧密的词。这一段论述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75-278

日本建筑史精要》,(日)关野贞著,路秉杰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12:164-165

weblio.jp/content/%E8%82%98%E6%9C%A8


综上所述,将“战场原黑仪”名字的中“黑仪(ひたぎ)”理解为“土木関係の用語”,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它本身可能只能算是,对“肘木(ひじき”这一建筑用语的一种不太规范的说法。至于说这其中的误差或种种偏差的渊源,那就供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探索了(总之我是摸了)

最后再说一句,上面所说,只是试图给出一种可能性相对较高且相对合理准确的解释,并不意味着事实就是如此,只要查阅的资料够多够偏,随时都有可能被推翻。尤其是建筑学相关论述,欢迎专业人士指正。本文的内容,还请各位读者谨慎对待


关于“战场原黑仪”名字中“黑仪(ひたぎ/直木)”含义的一个考证推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