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47】50天学习挑战day47:学习打卡+三周计划:21天制胜拖延症(十三)

先日常打卡,接着继续拖延症的话题——
进度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十四章总结。
《经济学》:查漏补缺工作——经济概念+数学知识;
《普通心理学》:复习。
遇到的问题
生理期状态不好,所以任务耽搁了,不过本周预期的总任务量不会减少,所以最后三天努力加油了!
反思
没啥好纠结了,没有人是神,不会出错,不会倦怠。我是一个有十多年抑郁症病史的人,能够坚持到现在还没被打垮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不指望别人能够宽恕我,理解我,但是,我绝不希望自己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裹挟自己前进的脚步。
这个世界天天充斥的抨击和诘责对别人好真的有用吗?一个人只要坚持一件事便有可能见到转机,便有可能越来越好,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如若放弃,便停滞在一个永远不可能有转机的境地了,当然,愈挫愈勇的人们除外,不过,那毕竟是少数,不是吗?
我会去和自己的虚荣和自负不断战斗,所以,我会控制我随时随地喷薄而出的怒火和消极,尽最大努力!
如果考虑一件事情考虑别人的看法和动机总是令人泄气的,但是,如果考虑对自己的磨练与提升,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周三计划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第204~214页;
《经济学》:查漏补缺工作——经济概念+数学知识;
《普通心理学》:第252~264页。

今天我们来聊学习中期拖延症的第四个成因——
学习中期拖延症问题集锦之——
问题四:
这个成因曾经看过一些分析,觉得也是不无道理,许多拖延成性,尤其是想法很多而行动力弱的人,可能是完美主义情结作祟,因为总是希望自己做什么东西质量能够立刻达到最好,所以花了太多时间去想与纠结,却迟迟不敢付诸行动,结果,所有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无用的空想上面,往往到了最后才草草赶工,出来的东西质量却比自己的正常水平低很多。
症状: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急功近利,眼高手低。
分析: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但是都可以算是非理性归因的类型,今天聊第三个——
c.个体缺乏耐心,伴随思维惰性和畏难情绪,认为多想=少做——
许多有拖延症的个体可能都有一定的注意力集中方面的问题,他们会比较反感单调繁琐的工作,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想法和其他看上去更有趣的事情吸引,而难以专心致志地好好做一件事,这个问题回归问题一的解决策略;
做事情的效率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而非用理性应对事情本身,全面的准备一个任务,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查漏补缺和重复建设的工作,这部分人可能本身不反感做任务本身,但是一想到这些伴随的麻烦,就宁可拖延也不行动了,毕竟“想想就累”;
总觉得只要把问题想清楚,所以为了回避后续修缮工作的无聊,就索性把时间都浪费在空想上,毕竟思考问题做计划的感觉往往是很爽的,而真正着手行动去完成计划就既劳累又无聊了,缺乏自律性和懒惰的表现。

可能成因——
c.个体缺乏耐心,伴随思维惰性和畏难情绪,认为多想=少做——
先天因素——比如和老碧一样的ADHD(注意力集中高度紊乱)患者,基本上都处在这个尴尬的位置,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你跟他交流或者平时把一些小的任务交给他,他往往表现得聪明机智,富有能力与创造性,但是,他们如果不借助强制性外力,很难把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努力的任务做好,比如任何准备时限超过一个月的考试,考研、高考等等,或者,坚持读一本书,或者,在老碧这里,坚持50天写读书笔记——老碧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明显地暴露了老碧很难长久坚持一项任务的弱点。
后天因素——比如老碧的老妈也很显然是一个ADHD患者,如果逼着她集中注意力,她的表现极度聪明,她的工作也往往效率很高,但是老妈的学业成绩很糟糕,老妈基本上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面超过五分钟,因为这种分散的注意,导致了即使智商很高,缺乏学习做事应有的耐心,反而不如一些没她聪明,但是比她坚持耐心努力的人学业成绩好,当然,老妈的智商放在其他方面,并且收效很好,比如打游戏、炒股等等,分分钟碾压,怎么讲呢,如果不是和老碧一样对读书之类的事情有偏执的ADHD患者,拿这个智商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往往都会很不错的,读书学习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导致了,智力因素性格因素方法因素都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神童往往很多(看看每年奥赛金牌那些人),但是天才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的原因,但凡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的事物,就不要去想他,因为没什么意义;
老碧的老爸也好不到哪儿去,也是一个聪明然而缺乏耐心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老碧,指望有什么耐心,简直是天方夜谭!
思维误区——多想在大多数时候可能可以解决一些整体框架方向性的问题,但是往往解决不了的是细节偶发实践性的问题,比如说,老碧在写文章之前会想到按照什么思路,写几块内容,但是真正写的时候,才会真正面对遣词造句、逻辑细节的问题,可以说,这种细节性的问题是绝不可能在思考中就解决掉,需要的就是时间与反复斟酌编纂;
缺乏训练——耐心往往是可以通过长达几个月的循环训练不断提升的,但是由于缺乏耐心,所以可能根本不具备完成这种长期训练的愿景和可能性,所以就陷入了死循环。

解决方案:
c——
许多学生为了解决ADHD的问题选择吃药,但是副作用太明显,由于人的生理机制各方面问题,任何服药解决神经方面问题的方法都是暂时性的抑制,长久来看,耐药性、药物依赖、心理addiction都是这些神经药物的副作用,老碧一直以来的策略都是,发病时期或者一个长期习惯的初始时期如果过于困难借助一点药物,后面转换到相对比较难做到,但是效果更好的方式——长跑;
老碧最喜欢的运动是三大项、跳舞、长跑,其中长跑是切实对老碧的注意力问题起到改善作用的一项运动,老碧最开始这项运动其实是陪朋友跑步,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她早就不跑了,老碧却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项运动,老碧的心理上的忍耐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随着长跑的时间不断增强,在长跑初始的一年多,老碧从一千米都觉得累跑到了一万米左右还是很轻松;
许多人总是说长跑没用,只能说,你要么坚持得不够久,要么每次跑得不够久,熬过最初的三个月,或者熬过每次最初的八千米,后面的好处就十分明显了,都是必经的过程,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是死撑熬过去。
后天因素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选择更狠和更极端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就是和老碧一样,每天在b站上面立flag,认真完成就会涨粉,完不成就会掉粉,反正这么及时有效的反馈,好好利用起来是准没错的;
方法二:运气好在身边找个勤奋的学霸朋友,天天粘着他,他做什么你做什么,当然要找真学霸,就是那种一学习家里着火都不管的类型,要是伪学霸,极有可能,他没把你带好,你先把他带偏了;
方法三:把钱花给靠谱的培训机构,然后他们会看着你,只有你钱给的够多就行,至于什么培训机构靠谱,小声提示,名气大的,什么?你说你找过最有名的培训机构也很糟糕?老碧只能告诉你,好是相对的,看你以什么标准。
无他,多做,不想做就扇自己几巴掌,然后开始做,谁不做谁是孙子,或者没事干跟人立立flag打打赌什么的都没毛病,反正只要能有动力做事情就行了,老碧才不在乎别人都觉得我是神经病!
循序渐进好吧,不要总想少吃一口就成个瘦子好吧,什么东西你弹弹手指就来了,那这个世界上遍地都是成功者和土豪,也不会有穷人也不会有loser了好吧,别管几岁,都成熟点,一狠心花个三四年逼着自己改变,还是说,因为舍不得这几年的时间而荒废了一辈子,自己掂量掂量这笔账该怎么算。

应急措施:
c——
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5000米,坚持一个月再说;
有志者事竟成,想改变是必然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对自己狠得下心来;
多做做总会好的,如果一直眼高手低,老碧只能说因为你还太年轻,还有时间可以浪费,等你有一天觉得自己可能快要死了就会不药而愈,就和现在的老碧一样;
老碧不喜欢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所以如果感到一点点困扰都会去做出改变,当然老碧也清楚,大多数人觉得比起问题,改变更难,这仅仅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你可以选择变也可以选择不变,只要你自己觉得心里过得去即可。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