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血液系统-缺铁性贫血
一、定义
1.自然史:铁需求和供给失衡→铁耗尽(ID)→RBC内铁缺乏(IDE)→缺铁性贫血(IDA)
2.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病因:
1)入少:
(1)摄入不足
(2)需求增加
(3)吸收不良
(4)转运障碍
2)出多:丢失过多
3)利用障碍
二、流行病学:婴幼儿、育龄妇女发病率高
三、铁代谢生理
1.机体铁分类
1)功能状态铁:血红蛋白铁(67%)、肌红蛋白铁、转铁蛋白铁……
2)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2.铁需求量和摄入:
1)每天造血需铁:来自衰老破坏的RBC释放的铁
2)每天饮食摄入铁:动物食品含铁高
3.铁的吸收与转运
1)吸收:
(1)部位:十二直肠、空肠上段
(2)影响因素:铁价态、胃肠功能、体内铁贮存量、药物、骨髓造血状态
2)转运:铁入血(二价)→氧化为三价→结合转铁蛋白→转运到组织→进入细胞→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为二价铁
3)多余的铁:
(1)形式:血清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2)贮存部位:肝脾骨髓
4.铁的排出:粪便(主要)、尿液、汗液、乳汁
四、病因
1.需求量增加但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妇女
2.丢失过多:失血
3.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
五、发病机制
1.缺铁影响铁代谢指标异常:贮铁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未结合的转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
2.缺铁影响造血系统:H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卟啉堆积
3.缺铁影响组织细胞代谢:组织缺铁影响精神、体力、免疫、生长发育与智力
六、临床表现
1.原发病:胃肠道慢性失血、肿瘤疾病引起的消瘦
2.贫血:乏力疲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加快
3.缺铁:
1)精神行为:烦躁易怒;
2)体力耐力↓
3)感染
4)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5)口腔炎、口角皲裂、吞咽困难
6)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
七、辅助检查
1.血象: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MCH<27,MCHC<32%)
2)红系:小细胞、中央淡然区扩大;网织RBC正常或轻度增高
3)粒系、巨核系:正常
2.骨髓象:增生活跃
1)增生:红系为主,粒系巨核系无异常
2)红系:中晚幼细胞,核老浆幼(核染色质致密,血红蛋白形成不良)
3)铁代谢: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骨髓小粒中无含铁血黄素,铁粒幼细胞↓
4)卟啉↑
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
八、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蛋白↓等)+病因诊断
【原则】从轻度到重度缺铁,机体会先消耗贮存铁,当贮存铁都消耗之后再缩小每个红细胞的体积,维持血红蛋白的浓度,最后无法代偿了就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ID:血清铁蛋白↓(反映贮存铁),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正常(反映功能铁)
2.IDE: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功能铁下降),血红蛋白正常(仍在代偿)
3.IDA: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低限
九、鉴别诊断:与小细胞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贫血:红细胞铁利用障碍——小细胞贫血;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家族史;靶形红细胞;
3.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病导致铁代谢异常——小细胞性贫血;
4.转铁蛋白缺乏: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十、治疗
1.去除病因!!!
2.补铁:
1)治疗性铁剂:无机铁不良反应更多
(1)无机铁:硫酸亚铁
(2)有机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2)含铁食物:动物类(肝、血、瘦肉)、植物类(蘑菇、海带)
3)使用途径:
(1)口服:首选。餐后胃肠反应小,服用后大便呈灰黑色。
①抑制铁吸收:谷类、乳类、茶
②促进铁吸收:鱼肉、VitC
③服用有效的表现:外周血网织RBC↑(高峰:服药后5-10d),2w血红蛋白↑,2m正常(若治疗后无变化,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消化道吸收情况?治疗时间是否足够?失血是否止住?)
④使用时间:血红蛋白正常后维持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2)注射:
①适应症:口服不耐受、胃大部切除
②使用药物:右旋糖酐铁
③用量计算公式:(目标血红蛋白浓度-病人血红蛋白浓度)×0.33×病人体重(单位kg)
十一、预防: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补铁
十二、临床结合
1.现病史问诊
1)医生自我介绍、患者基本信息
2)哪里不舒服?——主诉
3)诱因,发生的时间长短(时间轴)
4)阳性体征、主要的阴性体征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便潜血等
2.既往史等病史问诊
1)传染病史
2)慢性病史
3)外伤手术史、输血史
4)家族史
5)预防接种史
6)过敏史
7)个人史:居住、职业、烟酒
8)婚姻状况、月经生育史
3.查体
1)生命体征:体温(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脉搏(60-100次/分),呼吸(12-20次/分),血压(120/80)
2)贫血貌
3)皮肤出血点、巩膜黄染(鉴别自免溶贫)
4)肝脾肿大情况
5)浅表淋巴结肿大:鉴别白血病
6)心脏听诊、胸骨压痛
7)下肢水肿
4.辅助检查
1)血象
2)便常规(便潜血:判断贫血原因)
3)骨髓象
5.诊断依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要看到贫血外的其他症状!)
参考: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