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接班人和宗亲为何短命?曹植甄宓有私情?曹睿是袁家骨血?(二)
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有这样的传闻就是因为曹彰死得不明不白,曹丕已经削了曹彰的军权,专门让他到洛阳来,结果到了洛阳之后不久,身体非常健康的曹彰不知不觉突然就死了,暴病死亡就在家里死去了,也没有一个说法,这件事情难免让人不产生怀疑,这里面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朝廷当中的大臣专门来找过曹彰,就跟他讲说你曾经问过贾逵说,父王死后那些印绶和兵符都在哪儿?这件事情你还记得?曹丕一直记着,所以你要小心,这个话说完曹彰就惶惶不安的,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曹彰去世时候年纪有多大?35岁,曹丕去世的时候多大?不到40岁,曹植去世的时候也刚刚40岁,我们联想到曹昂20出头也就战死了,曹冲13岁就死了
你想想曹家这些孩子怎么就没有长命的,我们不说这个家族遗传病这个原因,至少这个心病带来的影响就特别大,曹丕为了当上魏王、当上皇帝,就一直处心积虑想尽了各种办法,日夜忧思等得到这个位置之后,就特别怕众位兄弟来跟他抢,对曹彰、曹植这些兄弟是倍加防范,一方面你要表现出君主的仁慈还不能太过分?另一方面不断担心他们获得政权就像对曹植来说,曹植不像命那么不好,自己包庇在家里,但是也好不了多少,11年中而三徙都换了三次封地,让你去你就赶紧去,不要再起过多的想法,在文人的笔记和野史当中记载过曹植的七步诗,实际上并没有这件事情,但是不代表曹植没受过打压,曹植是活的战战兢兢的
比如说你喝酒喝多了,对我派去金国的使者言语当中有怠慢,因为这件事情我就贬你为安乡侯,等到后来的时候曹植就已经变得草木皆兵了,见曹丕的时候唯恐有一点失误,再被抓到把柄,曹丕见到曹志这样这才有一点点的放心,但是终身不能再让曹植参政了,无论曹植写了多少请愿书没有用,但是曹丕也不敢轻易杀曹植,毕竟他们两个是一奶同胞,如果真杀了曹植的话,天下舆论直接能把他淹死,所以曹丕还是找个机会重新封了曹植,明确下诏讲说曹植是我同胞兄弟,我都能包容天下,何况这个兄弟,正所谓骨肉之亲折而不诛,不管曹丕在表面上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但是他压力和杀气不断的传导
这样一来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的曹家兄弟全都承受这样的一个心理巨大压力,一天两天还好,在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时候,你还要面对很多的事情,这种压力又无处不在,必然影响他们的身体,减少它们的寿命,而且这种微妙的氛围传递出去以后,让朝堂上下充满了流言蜚语,其中有两个一直到今天还在争论的这样一个话题,首先头一个曹植这个洛神赋是不是写给曹丕的妻子甄伏的?如果是就意味着曹植跟甄伏之间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第二个曹睿是不是曹丕的孩子?
这也是史学家经常争论的两个问题,尤其是现在的编剧和作家,特别喜欢炒作征服和这个曹植之间是否有暧昧关系,这样一个话题,并且找到了很多蛛丝马迹,就在曹丕和曹植夺嫡的关键时刻,说有一次曹操专门想让曹植领兵出征,结果曹植喝醉了,这件事情记载在位列上,说是曹丕、曹植叫走了特意灌醉的,怎么灌醉的?就是甄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曹植也喜欢甄宓,特别是曹丕跟着曹操远征的时候,带着孩子带着自己的母亲卞夫人一起走了,唯独把甄宓留下了,回来之后甄宓还红光满面,卞夫人就很好奇说,你怎么这么荣光满面,结果甄宓的回答没让卞夫人满意,卞夫人就开始怀疑他,等到下次卞夫人在走的时候,甄宓再看他就开始痛哭流涕,说我开始想你们了,这显然说上次你肯定是不想我们,不想我们想谁那肯定是跟曹植有关系,在那段空巢期,曹植完全有可能跟甄宓之间培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