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铃芽之旅》讲的不是爱情故事?——从草太变成椅子看起

2023-04-01 23:40 作者:狄蒙Meng  | 我要投稿

为什么草太变成的是椅子?

这个问题是我走出电影院后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对整部电影的解读的出发点:为什么不是其他东西,为什么偏偏是椅子,是铃芽母亲的遗物?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题面上,明显到让人感觉不可理喻。

草太和椅子,从一开始就是一致的。

(以下内容不可避免存在剧透,请酌情阅读)


感情线?

关于《铃芽》感情线的批评已经品鉴很多了,把铃芽和恋爱脑的形象绑定也基本是根深蒂固了。实话实说,我自己也对此感到很遗憾:单看感情戏,《铃芽》这部作品,可能是新海诚所有作品里最差的。

如果说《天气之子》是在剧情相对薄弱的前提下,做到了对男女主感情描绘的保留,那么《铃芽》是连男女主的感情戏都没有做好。由于后半段男女主阴阳两隔,所以《铃芽》爱情线的互动,集中在故事的前半段。然而前半段又正好有浓浓的公路片味道,除去退治“蚓厄”,还有相当大的篇幅被用于刻画旅途中遇到的人。而男女主的互动、二人关系的刻画,相比之下就少的可怜了。

男女主的感情姑且还只是有所欠缺,环姨的亲情线则真的几乎要用“灾难”来形容。情绪爆发的桥段和左大臣现身十分突兀,以至于我看到这一段时,第一时间的理解是:“阿姨被上身了?”而这段情绪爆发到后面的和解,转折又显得太快,以至于过于仓促。

不过,如果说这部作品,从一开始讲的就不是恋爱呢?


草太是谁?

我并不是新海诚的老观众,《你的名字》到今天也没完整地看过。实际上,我看过的两部作品,就是《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在我看来,至少这两部作品的背后,对于“恋爱”,有一种一致的精神。

《天气之子》中的帆高,从一开始就在追逐那道“阳光”,而顺着这个动机找到了阳菜。从这个角度来说,阳光和阳菜是一致的:二者都象征着帆高所欠缺的、也是不断追求的某样东西。

这个东西具体是什么呢?在《天气之子》中,我们并没有从帆高那里得到答案;但在《铃芽之旅》中,新海诚给了铃芽一个答案。

铃芽所欠缺的、不断追求的,就是在地震中所失去的。


而回看《天气之子》中阳光与阳菜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推测出草太所扮演的角色。不过这一次,新海诚把答案直接扔在了观众脸上——太过于直接,以至于让观众想不起发问——“草太变成了椅子”。

椅子是铃芽母亲的遗物,也承载着铃芽对那场地震的记忆。而草太和椅子,一人一物,在故事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他们都是铃芽自我救赎之路的象征


铃芽在第一眼见到草太时,就有一种“一见钟情”,但并不是简单草率的颜控、恋爱脑(虽然不排除多多少少有点颜控成分,谁不喜欢帅哥呢)。事实上,铃芽之后的发问“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也已经做出了暗示:这种“一见钟情”,并不是陌生人见过一眼就喜欢上了,而是一种似曾相识感,仿佛心中早就有属于他的位置。

而这个位置,自然就是地震的创伤。

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其说铃芽是对草太一见钟情,不如说是见到草太后,铃芽才发觉了自己内心的欠缺所在,发现了自己要追寻的东西。


而当草太变成椅子之后,铃芽对草太的感情,就很难说不带有对椅子的感情。草太拖着椅子的身体去追大臣,铃芽这时候想要追回的,是草太吗?还是那把承载着记忆的椅子?当铃芽站在爷爷的床前,说出“没有草太的世界很可怕”时,她所说的是草太吗?还是那把椅子呢?

或许铃芽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观众也不会想那么多,只觉得铃芽是个恋爱脑。但在这里,如果把象征意义梳理出来,就合理了很多:“草太”和“椅子”已经逐渐画上了等号。铃芽要去追逐的、不能失去的,并非一个萍水相逢的帅哥,而是想要补足那段内心深处的创伤,是自己的救赎之路


真正的主题?

纵观整个故事,其中的主线或许可以概括成两条:草太的感情线和铃芽从地震中的自我救赎线。而这两条主线,又通过“草太=椅子”这座桥梁,成功地实现了并联。由此,将这两条线合并成一条线,似乎也是可行的。

那么,究竟是哪条线作为主导呢?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思考,在“自我救赎”这样一个近乎终极的命题面前,“爱上一个人”只能作为它的组成部分。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电影的最后也已经点明了:

未来并不可怕。你以后还会喜欢上别人,你也会遇到很多非常喜欢你的人。

这句话几乎作为全篇主题的收束,承接了前文的一切铺垫。

“未来可怕”——呼应着“没有草太(救赎)的世界很可怕”。

“喜欢上别人”——呼应着与草太的感情。

“也会遇到很多非常喜欢你的人”——呼应着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当然这其中最特殊、最值得单独提一提的,毫无疑问是环姨。


所以,《铃芽之旅》讲的并不是爱情故事,爱情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讲述的真正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铃芽的自我救赎,同时也是新海诚希望借这个故事,向所有地震中幸存者传达的愿景:愿每个人都能实现的自我救赎。


败笔?

通篇分析下来,或许以“草太”这个角色的象征意义入手,男女主感情戏的发生更加合理一些;然而尽管“发生”的问题有所解决,也无法掩盖“发展”不足的事实。

不过在感情戏当中,我认为刻画最缺乏的,也是作品最大的硬伤,并不在草太身上,而是在环姨。我并没有看过原作小说,并不十分清楚环姨这个角色在旅途后半段真正扮演的角色,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角色出现在这里,本应成为后半段剧情最大的转折点


铃芽的创伤的起点,是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她在此之前对那把椅子的情感、见到“常世”时的情感、前去拯救草太(拿回椅子)的情感,都是在追逐那个过去的“母亲”——铃芽渴望的,是对过去的回归。然而如我们所见,全篇最终的落脚点,并非是驻足在过去,而是面向未来——那把象征母亲的椅子,也被铃芽亲手留给了过去的自己。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一转变呢?我想,最应当担当起这一剧情功能的,就是与环姨的感情。

我想并不需要过多解释,环姨这个角色取代的就是母亲的位置。又或者,我们可以换句话说:

铃芽的母亲是“常世的母亲”,环姨对铃芽来说则是“现世的母亲”。

如果铃芽需要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转折点,我想环姨是最合适的。很可惜,电影对环姨的塑造实在太过贫乏了,连她在整个剧情中的位置都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更不要说充当起这个转折点了。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是很遗憾的,甚至说是“败笔”也不为过


总结

总的来说,《铃芽之旅》并不是一部恋爱电影,而是一部讲述自我救赎的电影。

如果抱着看恋爱的心态去看,那么大概是会感到失望的。

不过如果从自我救赎的角度来看,把恋爱视作自我救赎的一环,甚至只是自我救赎的一个象征,这部作品将会更加令人满意一些。


为什么《铃芽之旅》讲的不是爱情故事?——从草太变成椅子看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