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之比喻论证整理
一、比喻论证的含义
1.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 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 比喻论证的作用是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2.比喻论证和比喻修辞的区别:
比喻修辞的目的是使描叙生动、形象、逼真。
比喻论证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避开空洞、生硬、无聊的说教,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3.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
举例论证所举例子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比喻论证所举例子是虚构、想象出来的。
二、比喻论证的几种类型: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三、比喻论证的两种常见结构形式
1、排比式比喻,一句一个比喻,连用三句,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运用了排比式比喻)
2、段落式比喻:提出观点、建立比喻、分析比喻、总结比喻、重申观点。(参见《拿来主义》)
(1)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提出观点)
(2)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建立比喻)
(3)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比喻)
(4)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总结比喻)
(5)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重申观点)
1、喻证+例证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把批评看做波浪,路程便惊险无比;把批评看做吹动帆布的风,人生才充满力量。白岩松初入央视时,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流利而饱受冷眼与批评,但他把那些有意无意的指责视作敦促自己进步的鼓点,不断激励自己,反复训练,终于在人才荟萃的央视站稳了脚跟。
2、喻证+分析
正像那海边沙滩上的贝壳,经历了痛彻心扉的砥砺化为一颗耀眼的珍珠。人生亦是如此,必会经历几重苦难几层波浪,而那诤言,则是让你含在嘴里苦涩的海水粗砺的沙石,虽是疼痛,却足够帮你扬起风帆,消除谬误,奋力前行。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2008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三境》)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正如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他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里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如果反过来,把鹰置于水中,把鱼放在天空,那么,它们非但得不到自由,而且连生存都不可能。它们的自由都受着空间环境的制约呀。风筝只能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倘若它抱怨长线对它的制约,并一味把长线扯断,那么挣断线的风筝,不仅没有得到的自由,反而要一头栽进泥潭,再也不能飞了。任何事物的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便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的工作学习也是如此。
航海必须沿着一定的航线行驶,否则就要触礁沉船,葬身海底;火车只有分寸不离地沿着铁轨运行,才有呼啸奔驰的自由。由此可见,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唯有增强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习惯,尊重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你才能拥有最大的自由。
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下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锋从磨砺出,逆境造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这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3、喻证+名言
山谷的周围是高高的群峰,而怀抱却是无比的深沉空阔,因而才容纳了高山溪流的大小流水,沉积下肥厚的沙石泥土,孕育出森森万木,自然的万千气象尽在其中,这就是虚谷的妙处。“满招损,谦受益”,人就应该虚怀若谷。
压力是意志的磨刀石,是进取的推动力,是成功的催化剂,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
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奔流不息。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人要想填补自己的空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四、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很是经典。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五.课内比喻论证
1.《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运用精妙的比喻将“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议题阐述得形象透彻,饶有趣味。➡️比喻论证
3.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
4.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记念刘和珍君》
5.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故都的秋》
6.《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酥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六、比喻论证示例
喻证文段1:中心:赞奉献精神
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终身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的甚多,终身劳而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万世万物。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喻证文段2:中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人不应该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提出观点)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建立比喻)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广大的人民群众、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在社会上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分析说理
【解析】将“社会”和“个人”分别比喻成“身体”和“细胞”,进行论证说理。
喻证文段3:中心:说“谦虚”
你见过山谷吧,它的周围是高高的群峰,而怀抱中却无比的深沉空阔,因而才容纳了高山溪流的大小流水,沉积下肥厚的沙石泥土,孕育出森森万木,茫茫菽麦,花香鸟语,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尽在其中,这就是虚谷的妙处。
“满招损,谦受益”。人也应该虚怀若谷。人有谦虚的品质,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激起强烈的上进心,去取长补短,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永不满足地探求知识,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哪一个不具有谦虚的美德呢?
喻证文段4:中心:枝繁叶茂赖根深
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这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
喻证文段5:
他人指正,吾必改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百密必有一疏。所以别人或好意或恶语的指正均是一把刻刀,为你人生的美玉添姿增彩。“今日他人之对我抛砖,乃是他日我成才之奠基。”马云谈笑别人对他的指正、批评甚至诽谤。正是他有过必改,善听人言的品质,使阿里巴巴蒸蒸日上。——选自满分作文《有过即改,善莫大焉》
喻证文段6:
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
喻证文段7:
好比骑自行车,骑车时人如果总是低头死盯着前轮,车子必然歪歪斜斜,时刻有摔倒之虞;只有抬起来头向前看,车子才能行得正,人才能坐得稳。......也是如此。
喻证文段8: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每天前进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努力去做事情,功夫不会白费。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终会占有蓝天。人生亦是如此,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只要你以勤奋为。
喻证文段9: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例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分析:“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喻证文段10:
例文: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循,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分析:比喻论证法,证明了时间如果失去,就无法挽回。
七、方法总结
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
梅花: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
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
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2.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用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着腐朽的王朝
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
宫刑后的史迁--(沉默坚毅)--坚强的磐石
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末路)--折翅的青鸟
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
3.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要注意比喻的使用一定不能脱离主题。
良知--灯 (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 (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 (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精神--丰碑 (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八、比喻论证小练笔
1.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音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2.以“信念”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3.以意象“月”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劈开红尘千重浪,一帘清辉秀长空。一掊清辉公平的包揽了万千什物。她是冷香绝伦的女子,向世俗污浊猛力的一击。她又如贤淑的圣母,对绝望的灵魂送上生命的甘露。她是李白的诗中之剑,紫光射盛唐。是长安的桃花,妖娆万千。她亦是陶潜的菊,在东晋的午夜燃红半边天。是满目苍凉中的一抹新绿,是百花荟翠的一枝梅,是神采飞扬的骏马,是失意者的古筝,是豪放者的大江婉约者的清溪,清廉者的精神,是清泉,是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