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人生遇到困境了?来读读李白《将进酒》,包好!

《将进酒》
他超级自信,但却在现实中不断遭遇挫折之后的内心的孤独和挣扎,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里。
《将进酒》这个题目属于乐府《鼓吹曲·铙歌》一般喜欢这种载体。将进酒,不是说将要喝酒qiang(将)。
《诗经·卫风·氓》里面也有这种用法: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你不要生气,我们就在秋天结婚。还有《郑风·将仲子》:将仲子,无逾我里。二哥,你别老是偷偷爬我们小区里的墙,你也别折我们家的树了



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这也是汉乐府常见的主题。
将进酒的第一句非常有气势,全诗的情感基调,就在这种奔腾豪迈的气势中奠定了,而且他又隐含了这一种人类原始的忧愁。生命是奔腾豪迈的,是美丽可贵的,却又是不可逆的。在黄河入海不复返的自然规律面前,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这种异性,这些写法本来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乐府诗古体,诗里面都很常见。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恨的人也写过:百川东入海,何时复西归?好就好,在天上来这三个字,是其他人写不出来的。
李白爱说大话,爱夸张,但是夸张到恰到好处,这就是李白的气质。

一下子从无奈愁苦为主的基调,变成豪迈的混不吝啬的基调。生命短暂的苦愁被强烈的生命力冲淡。虽然也有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力感,但是精神上是不屈服的。
《古诗19首》里面的汉代人就不行了。想么及时行乐,但是底气又极其不足。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的天道自然规律




,而李白个关注的是生命的质量
表达更多是生命的短暂
能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是否长寿。
实际现实中,给李白带来的焦虑压迫,
是在于自己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负。
刚才遇到挫折的时候,他认为是别人的错误,或者是世道错误,
李白相信自己,所以说他是绝对的自信,所以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自己不被重用,那是玄宗这届领导不行。我李白就像管仲,鲁仲连一样的人物,你竟然就让天天给贵妃写诗。李白非常的自信,被职场pua。我们现在人很少有人有这种绝对的自信,你也可以说这是自负,有时候这种自信乃至自负,对自己而言,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相信自己被社会需求,被领导塑造的那个样子。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充分的去绽放自己的优势。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可能现在你遭遇挫折,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换一个领域,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尤其是不要绝对的自我pua。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300杯
平常人一般喝酒聊的是人生,聊的是痛苦,聊的是一些人生的求不得。而李白聊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抽象的,是哲学的,是人生的痛苦。他的痛苦来自于生命的短暂,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恐怕是难以实现了。这种痛苦远远大于生活琐事的痛苦。比如说财富,他没有为这些事痛苦过。他本身是一个富二代,但是他视金钱如粪土,年轻的时候游历江南,散尽30余万钱。但是她想成为管仲鲁仲连那样的名士。这个人生理想后来也破灭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痛苦如何释放呢?外在的,那就是靠喝酒会须饮300杯,长醉不复醒。这一段虽然整体来看很消极,更像是消极的气话。更像是一种假象,而这种假象的背后是一种孤独的决绝的抗争,李白并没有完全的被打倒,精神垮掉,成为一个酒肉之徒,喝酒只是外在的假象的,内在的是一种孤独的精神。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她孤独的自傲的底气,他的精神来自于古代那些以饮酒闻名的圣贤“比如像阮籍、陶渊明”李白认为,自己的精神是上接魏晋名士,他绝不是酒肉之徒。



全诗是在豪迈奔放之中隐含着一丝现实遭遇中的愁绪,但是他并不是消沉“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孤独,孤傲。孤傲当中有桀骜不驯。这是魏晋精神给予李白的生命的底气。无论是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和挫折,他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